《诗经》中的水生植物意象探析

2017-05-23 05:58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风诗经意象

蒋 雯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0000



《诗经》中的水生植物意象探析

蒋 雯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0000

《诗经》中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意象,水生植物从功用上可以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常用植物和观赏植物四类。水生植物的纯洁性使其成为祭祀中沟通神灵的祭品,而其随水流动的特点则契合了下层劳动人民飘零的命运,通过对这些水生植物意象的分类和特性分析,可见先民对生命繁衍的追求和对力量的崇拜,反映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了解周人思想和生活的重要方式。

《诗经》;水生植物;文化内涵

《诗经》中有许多的植物意象,前人已作相关的统计和研究,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毛诗类释》中统计出“草三十七种,药十七种,木四十三种,谷类二十四中,蔬菜三十八种,花果十五种”[1]。潘富俊在《诗经植物图鉴》中也有统计:“《诗经》中属于植物的字词共有一百六十类,这里除了有十类为植物泛称外,其余的专指特定植物或是非特定的植物,而且还出现了一名多类或一名多种的现象。”[2]雷晨对其中的植物意象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找到《诗经》中植物意境对现代园林的应用[3];秦秀丽对其中的木本植物进行研究[4]。在这些植物意象中,笔者发现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意象,即水生植物意象,有着与陆生植物不同的含义,但是尚未有学者对此关注,因此,笔者对这类植物作了统计。本文统计的水生植物不仅包括生长在水中的植物,还包括生长在浅水岸边的植物。据笔者统计,《诗经》中总共有17首诗涉及到水生植物的意象,其中《国风》中占了三分之二,共有12首,《小雅》中3首,《大雅》中1首,《鲁颂》中1首,共有12种不同的水生植物。

1 水生植物的分类

这些水生植物可以依据用途的不同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常用植物和观赏植物四类。

1.1 食用植物

1.2 药用植物

1.3 常用植物

香料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周人已经开始使用香料,如“蘩”这种水生植物,《国风·召南·采蘩》中有较为具体的描述: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5]19。

这首诗写出了“蘩”生长的地方是沼泽、沙洲、山涧。《尔雅》有言“蘩,皤蒿”,皤,白色,皤蒿,叶似艾,有白毛,可食,古代常用作祭品[6]282。这首诗中,“蘩”即白蒿,是一种香草,可以辛熏使用,多用来做祭祀用品。

1.4 观赏植物

2 水生植物的文化内涵

《诗经》中选用的水生植物意象都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周人选用这些植物作为意象既与其自身特性有关,也蕴含了周人的文化信仰。

2.1 水生植物本身的特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5]22。

2.2 水生植物的社会文化内涵

周人的生产水平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因为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为了果腹,很多食物需要从自然界中寻找,所以找到食物的多少影响周人的生存。在这一过程中,周人对自然产了依赖、畏惧等多重情感,因此,植物对周人来说,不仅是上天赐予的食物,而且是沟通上天与周人内心的媒介。周人尊敬爱护植物,并且通过植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希望能够转达给上天,以祈求愿望的实现。而水生植物作为植物中的一类,不仅给周人提供物质来源,而且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周人希望,也是周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体现了周人的生命意识。水生植物意象在诗中不仅是单纯的意象,更是周人文化的载体,这些水生植物意象体现了周人的思想,蕴含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内涵。

2.2.1 对生命繁衍的追求

周人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医疗水平的落后,繁殖能力较低,但是人口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又非常重要,无论是猎杀野兽还是采摘浆果都需要人的劳动,因此,人口多,意味着劳动力多,劳动力增多最直接的影响是狩猎和采集到的食物增多,食物增多代表拥有者富有。《论语》中孔子有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寡,谓民少,贫,谓财乏[10]。民和财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民少、财乏是导致国家弱小的重要原因。另外,古代的徭役繁重,建筑工事,没有现代先进的设备,都是靠人工一点点完成,开凿河流,建筑防御城池,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为的是争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因此,周人对生命的繁衍有着执着的追求。

在远古神话中,人们以为人是神创造的,如“女娲造人”的故事,后来随着认知的发展,在母系社会时,表现出对女子生育的崇拜。到周代虽然已经不是母系社会时期,但是,女性在繁衍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因此,周人表现出对女性健康的关注,《诗经》中就有这类现象的反映。如《国风·召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这首诗写的是女子思念丈夫,女子采卷耳,还没采满一竹筐,突然想起远行的丈夫,便放下采摘卷耳的竹筐,向山顶走去,接下来是对走上山顶艰难过程的描述。在这首诗中,女子采摘之物为卷耳,卷耳的叶子和种子都可以食用,并且卷耳还有药用价值,可以净血消炎,用于治疗生产之后子宫收缩以及妇科炎症。因此卷耳这个意象的使用,体现了周人对女子生育的关心,表现出对生命繁衍的追求。

上面例子只是一个植物的意象,那么缩小范围,在水生植物中有这类意象吗?答案是肯定的。《国风·郑风·山有扶苏》中“游龙”的意象值得注意,首先在药用价值上,荭草可以去热、散血、消积、止痛,女子生产时十分危险,古代没有相应的医疗辅助设备,能够平安生下小孩的几率很低,所以荭草在一定程度上有帮助女子顺利生产的作用,“游龙”意象的使用表现出对女子生育的关心。而《国风·召南·采蘩》中“蘩”,原本就有“繁”的意思,采蘩表达周人对人口增多的希冀,表现出对生命繁衍的追求。

2.2.2 对力量的崇拜

古代因为生存的需要,衣服、食物、生产工具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狩猎,而狩猎一般都是由强壮的男子完成。因此,周人对力量进行赞美和崇拜,《诗经》中也有所体现。

水生植物中代表力量的是芦苇,因为芦苇具有生长茂盛、生命力强大的特性。先秦时期,芦苇就有代表力量的含义,如《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11]这里写芦苇生长茂盛且迅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芦苇是《诗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水生植物,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寄寓了先民对力量的崇拜。如《国风·召南·驺虞》:

3 结 语

水生植物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因为其自身的特性以及用途在周人采集、狩猎、生产等日常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周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水生植物作为周人经验智慧的沉淀而大量入诗成为文学意象。《诗经》中水生植物意象表现了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周人对生命繁衍的追求和对力量的崇拜,反映了周人想要适应自然、求得生存的愿望。将水生植物意象作为对象进行分析,有助于读者了解周人的思想和生活,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周人智慧的积淀,值得思考。

[1]顾栋高.毛诗类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7

[2]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8

[3]雷晨.《诗经》植物意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2015:35

[4]秦秀丽.《诗经》木本植物类名物词汇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1-11

[5]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2

[8]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等.吕氏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07:115

[9]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13

[1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21-222

[11]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899

(责任编辑:胡永近)

敬 告 作 者

经中国知网授权,我刊已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在初审时都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后,凡重合率超过20%(含20%)的稿件一律退稿。若初检遗漏,文章发表后进入相关数据库复检时,重合率超过20%(含20%)的一律不进入数据库,对已进入数据库的一律删除,且发表费用不退。科研诚信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操守,希望各位作者坚守职业操守,诚信投稿,谢谢合作!

《宿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2017-01-25

蒋雯(1993-),女,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小说。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3.019

I206.2

A

1673-2006(2017)03-0068-04

猜你喜欢
国风诗经意象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抚远意象等
国风时尚关键词
寻找“国风少年”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国风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