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翻译:第三类翻译的兴起与发展

2017-05-23 05:58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篇译文模态

黄 侠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宿州,234000



多模态语篇翻译:第三类翻译的兴起与发展

黄 侠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宿州,234000

为促进多模态语篇翻译的研究,在分析多模态语篇翻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多模态语篇翻译对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出的挑战,并探讨了多模态语篇翻译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多模态语篇已经成为人们交际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各种类型的语篇都使用多模态手段;多模态语篇在翻译中无法直接移植,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逐渐完善为其提供了研究基础。最后指出其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并提出发展方向:多学科研究交叉综合,探讨其翻译原则与策略。

多模态语篇;语篇意义;第三类翻译

1 问题的提出

自从人类翻译活动开始以来,古今中外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研究重点莫不是在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进行的语际翻译,语言被看成是体现语篇意义的唯一手段。然而,随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单纯从语言层面已经不能对语篇意义进行全面深入的解码,口语交际中的手势、面部表情、身体距离,书面语篇中的排版、插图以及戏剧、电影中的音乐、舞蹈、服装、灯光等各种模态,都体现着一定的语篇意义。语篇意义体现手段的多元化,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与研究视角,现有的翻译理论已无法解释、描述多模态语篇的翻译,多模态语篇翻译成为必然的趋势。Jakobson提出应该关注符际翻译,即非语言符号系统和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相互解释[1]102。胡永近从文本类型学视角分析了多模态语篇的可译性[2]。阚凤、夏晴晴等从多模态视角分析了影视剧字幕的翻译策略[3-4]。本文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出发,分析多模态语篇翻译的研究现状,指出此类翻译的研究重点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引起翻译界对多模态语篇翻译问题的重视。

2 模态语篇:翻译研究的死角

2.1 多模态语篇概览

多模态是指多种符号系统,即多模态相结合的交际产物或过程[5];多模态语篇是运用多种感觉,通过多种手段以及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6]。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认为意义由多种模态共同实现,所有模态都是符号资源[7]3,[8]。多模态语篇中,每一种模态都能够实现某种意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可以体现语篇的整体意义。在该视角下,任何语篇都是多模态的,所以在翻译中必须给予重视。

2.2 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外翻译领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而关于不同模态符号之间的翻译鲜有提及。虽然Jakobson在20世纪中叶就提出翻译的三种类型[1]102,其中包括符际翻译,却并未引起相应的重视。德国学者莱斯把语篇分为四类:重内容的语篇、重形式的语篇、重感染的语篇和以听觉等为媒体的语篇,即多模态语篇[9],然而,作者谈论的重点仍然是前三类语篇的翻译与质量评估。

多模态语篇翻译在翻译领域研究的滞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翻译的中心在于语际翻译,尤其是书面语篇(其中主要是文学)的翻译。翻译领域中的多数理论都是以文学翻译为研究重点,而文学语篇意义主要由语言手段体现,其他模态的作用并不突出,对其他模态的忽视也就在情理之中。其次,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起步较晚,自身尚不完善,无法为翻译领域提供完备的理论支持。

3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就翻译观念来说,多模态语篇视角对传统的翻译定义提出了质疑。传统翻译观认为,翻译纯粹是一种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转换,翻译首要的关注点应该是原作的意义、形式与风格。多模态语篇视角下,语篇意义不仅仅由语言手段体现,而是多种模态共同作用的产物。简单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而不触及其他模态,严格说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因此,同时由多种模态体现的语篇如何翻译?而同时翻译多种模态怎么办,是否还是翻译?这都迫使翻译领域作出积极回应。

在翻译实践方面,多模态语篇同样对翻译构成了极大挑战。翻译不仅要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更要忠实地再现其风格。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的差异,有些原文中多种模态体现的意义对译者来说本就难以理解, 而在译文中准确传递更是难上加难。例如:

A Christmas TreeStar

If you are

A love compassionate,

You will walk with us this year.

We face a glacial distance, who are here

Huddld

At your feet.

(William Shelly Burford)

上例中“Huddld”一词所体现的意义在译文中很难准确传达。黄杲 译成“拥挤”也只是传达了字面意义,而视觉符号所传达的其他意义则无法体现,这也是翻译诗歌时所失去的东西。另一方面,有时原文中的某种模态在译文中会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留,例如图1中世博会会徽,译文中会徽必然保持不变。而译文中会徽体现的意义必然与原文无法保持内容的相同,有时甚至会相悖。原文中的部分在译文中保持不变,这时候的翻译是否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呢?这在理论上同样挑战着传统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原文中图像模态体现的意义在译文中如何体现?这一问题更需要翻译界深入研究。

图1 上海世博会会徽

4 模态语篇翻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1 必要性

多模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有其必要性。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更新,使得多种符号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各种模态有不同于语言的特征,使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应用各种模态来进行交流。例如,相对于语言手段,图像更能真实再现语篇意义,而声音、视频等模态的综合运用,使阅读方式更具有神秘感,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由于语篇意义体现手段的多元化,因此学界必须重视各种模态的应用以及在译文中的体现方式。

其次,不仅科技语篇,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多模态手段存在。文学语篇主要由语言和图像通过两种方式构成:一是相对独立地同时出现,例如大量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插图,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语篇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二是语言文字通过印刷和排版等手段展现视觉效果,视觉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上述“A Christmas TreeStar”,从形状上看,该诗像一棵圣诞树,其中的“Huddld”犹如五个带长柄的字母,仿佛五个人卷曲在圣诞树下做祈祷,祈求幸福和快乐[10]。这种视觉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是语言符号无法体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该诗的形式比内容更为重要。

最后,和语言手段一样,不同文化中的各种模态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巨大差异,翻译中不能机械地把原文中的其他模态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进译文(图1)。

该语篇属于多模态语篇,由图像、颜色、印刷体和文字等模态共同构建。以作为点缀的红色为例,该颜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热烈、庄严、喜庆等情感,而在英语文化中则具有残暴和流血等特征,中英文化中对颜色理解的差异,使译文读者无法解读这种由颜色体现的语篇意义,更为严重者,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4.2 可能性

各种文化间的不断交流以及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使多模态语篇翻译成为可能。

随着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各种不同的模态进行交流,并熟悉异质文化中各种模态的体现方式与各种功能,这使读者更容易解读原作中的各种模态所体现的意义。

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迅速发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语言学家逐渐分析了各种模态的功能、体现方式以及各种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Kress等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创建了视觉语法(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7]3。张德禄则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综合框架,同时还探讨了各个模态之间的关系、非语言模态的语法结构的建立、语法结构与语篇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语法结构是如何体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的,这都为多模态语篇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实践中,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在广告、建筑等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也证明了该理论对分析语篇意义的可行性。

5 多模态视角下翻译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与发展方向

5.1 内 容

多模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应该成为翻译领域的必然中心,传统的翻译理论已无法解释、描述多模态语篇的翻译。总的说来,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比分析不同文化中各种模态表现形式、所体现的意义之间的差异。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行为,各种模态在不同文化中有其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差异。译者要分析各种模态在原文中所体现的意义,并根据译文文化特色,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简单地复制各种模态或机械地显性传递出各模态意义,都会影响译文质量。因此,各种模态的意义是否需要在译文中予以传递,如何传递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其次,多模态语篇翻译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文学作品自身的多模态表达手段,尤其是戏剧、电影等文学形式中各种模态的同时运用,制约着翻译策略的选择。多模态语篇翻译策略受何种因素制约以及制约方式,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另外,多模态视角下如何开展翻译批评,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课题。文学作品或译文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同样受各种模态的制约。翻译批评时应考虑赞助商或出版社如何利用各种模态制约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

再次,多模态语篇翻译理论应用到其他领域。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广告、建筑、音乐等各种领域,在此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同样可以用于指导这些领域的翻译实践。各种科技文体中多模态手段的大量使用,同样要求有相应的理论作指导。

最后,多模态语篇翻译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在具体的情景语境中,人类的交际活动更依赖其他非语言模态的综合运用。不同文化中各种模态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多模态语篇翻译理论的指导。

5.2 方 法

要在翻译领域开展多模态语篇翻译研究,必须掌握以下两点。

首先,要分析、理清各种模态自身的语法体系。不仅语言手段有语法,其他各种模态同样如此。掌握各种模态自身语法系统,是正确解码原文的前提,也是准确编码译文的必要条件。

其次,要掌握各种模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各种模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总的说来,各种模态之间有互补和非互补两种关系。互补又包括强化和非强化两种,非互补包括交叠、内包和语境交互三种关系。不同关系的各种模态在译文中如何再现,是译者不可回避的难题。

5.3 意 义

回顾迄今为止的翻译理论,几乎都是以语言文本为基础的。而随着各种模态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多种模态对译文的传播与接受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翻译理论已经无法解决多模态语篇的翻译问题。以前由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自身的不完善,无法为翻译领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如今,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逐步完善,并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指导语篇意义的解读,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可能。

多模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意义在于它可以充分解码原文中的各种模态所体现的语篇整体意义,而不只是语言手段所体现的部分意义。毕竟,在一些语类例如戏剧、儿童文学等作品中,服装、图像、颜色等其他模态作用不可或缺,忽略这些意义必然无法做到译文对原文内容的“忠实”。另外,有些模态并不表达原作的语篇意义,但是仍然有自身作用,体现了赞助商或出版社的目的。多模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可以为译文批评提供另一种角度,从而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5.4 发展方向

虽然多模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对其开展已无法避免,它的发展必将随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的完善而迅速蓬勃起来。

首先,翻译领域会主动吸收语言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多模态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利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解码原文,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编码译文。

翻译研究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不仅语言学领域,交际学、音乐、美术等其他领域的理论必然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翻译领域。毕竟,服装、图像、颜色等其他模态所具有的作用及其表达手段的解码离不开上述领域理论的指导。可以预测,未来的翻译研究会在多模态视角关照下,取得迅速发展。

6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模态语篇成为人们交际活动中的普遍现象,而多模态语篇的翻译必然成为翻译领域的新课题。本文主要介绍第三类翻译,即多模态语篇翻译的基本话题,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其研究应该包括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意义,最后扼要提出其发展方向。而关于多模态语篇的翻译原则与策略,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Jakobson Roman.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

[2]胡永近.文本类型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翻译[J].宿州学院学报,2014(4):52-55

[3]阚凤.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6

[4]夏晴晴.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3

[5]Stockl H. In between modes: Language and image in printed media[C]//E Ventola. Perspectives on Multimodalit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9-30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7]Kress G, van Leeuwen T.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8]Levine P, Scollon R.Discourse and Technology: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C]//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4:9

[9]司显柱.功能语言学语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

[10]徐畔.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形体诗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56-59

(责任编辑:胡永近)

2017-01-27

黄侠(1977-),女,安徽宿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3.023

H315.9

A

1673-2006(2017)03-0085-04

猜你喜欢
语篇译文模态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