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线小学语文课堂的路在何方

2017-05-24 10:45宋海波
新课程·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段落语文课堂课文

宋海波

一线语文教师最清楚语文课堂是保底的教学,不管课改怎么改,最终学生的语文成绩还是要通过那一张语文试卷来体现。但是,事实又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上只占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特别是在风雨飘摇、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课改大潮中,一线小学语文课堂的路究竟在何方?

问题一:分析课文。目前,小学语文课堂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一篇课文,教师要讲解两个课时,再用一课时完成练习。一学期讲完一本语文书,课文讲完了,就不停地做练习来应对期末考试。平时的语文课堂上,主要活动也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是听教师分析课文。反观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我们可以发现“讲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课程形态,更不是最佳的语文课程形态。

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这样培养的。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教师讲课与不讲课,对学生的影响效果差不多。师范大学办过特级教师培训班,前测后测,学生提高5%。数据公布,教师难堪,但不是教师的问题。学生提高最大的题目是“××是个什么样的人”,其他问题都没有提高。教学效率低,原因是教师讲的都是自己的感悟,由这些感悟组成一个教案,在课堂里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如《番茄太阳》教学设计,感悟“笑容纯美”,再悟“笑中心酸”,领悟“笑中温暖”,再悟“笑中深意”。语文课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的感悟,学生有多大收获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阅读?这是文学评论家的感悟,是文学评论家的一种解读。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哪些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与文学评论家的解读不同。

再举一个例子,《望月》是一篇通俗优美的文章,教师读出三个月亮: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江中月是哪一段,诗中月是哪一段,心中月是哪一段。一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讨论三个月亮。还有一种解读,月如散文,月如诗歌,月如童话。语文教师的功底很深,这样的解读面对什么阶段的学生合适?面对大学中文系学生比较合适。面对小学生,必须定位准确。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而不是偏向文学评论式的解读。每个人的阅读感悟不同,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感悟。毕淑敏读《大海的女儿》,八岁时读出对人鱼的同情,十八岁读到爱情,二十八岁读出亲情,三十八岁天眼顿开,发现是写灵魂的文章,五十八岁、八十八岁还可以读出什么样的精彩呢?学生和成人的感悟不一样。体会文字背后的东西,对文本进行分析是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小学生很难学会。教师的能力是师范学习三到五年实践才有的,没有参考书,分析教材也不容易。而且花那么多时间去分析,效率不高。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语文是实践性课堂。如果语文不改变以讲课文为主的语文学习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能还过不了关。

问题二:关于字词。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还是非常认真地落实字词教学,有意思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教师就逐渐开始淡忘了字词教学,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课文的分析和深挖上。有责任一点的教师还会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一读生字,关于写字,会写,就让学生自学了。没有了重视和监管,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到了初中,甚至高中,很多学生还是错字连篇,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方面对小学生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要求会写。字词关过不了,一个人在理解上就会有障碍。我们常会看到有些语文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在字词学习上有障碍。虽然它在考试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为材料的,如果不解决字词问题,那么,文学作品岂不是犹如架设在空中楼阁之上了?

这个信息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一定要自始至终地严格落实识字写字,而当堂听写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先自己预习,教师在课堂上拿出5分钟听写,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会的当堂订正,在课堂上100%地完成,这样的效率才会高。真理都是最朴素简单的。

问题三:重点段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师都把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深挖当作亮点,挖得越深就觉得越精彩,于是整堂课学生都在教师精深的分析中挣扎,就像陷入泥潭中游泳,貌似理解了,又貌似深不见底,就这样在半梦半醒之间,当教师问:“理解了吗?”回答都是一致的,“理解了!”“听懂了吗?”“听懂了!”

精深,对教师的专业是可以的,对小学生来说就是拔苗助长。重点段落无怪乎就是朗读、背诵。

究竟如何指导朗读呢?

1.多读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最简单最朴素的往往就是真理。课堂上三至五遍地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至两遍能达到正确就不错了,三遍才能流利,多遍才能有自己的感情融入。有很多教师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就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有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甚至连一篇课文都读不通顺,更谈不上语文能力了。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多读,“读占鳌头”是非常必要的。

2.抓关键词

案例:“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师:歌声为什么这么美?你知道小鸟在唱什么?

生:赞美大自然。

师:大自然中的?

生:树、灿烂的阳光。

师:什么叫“好景致”?还有哪些好景致?

生:清澈的河水、青青的小草、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火红的太阳。

师:所以大地上一片?

生:好景致。

师:它怎么唱我们就怎么讀。

指名读。

师:这景色多美,可惜心太急。看到那么美的景色,我们的心里多——

生1:高兴。

师:多——

生2:激动。

师:多——

生3:兴奋。

再指名读。

师:我怎么就看不到高兴、激动、兴奋。要万分高兴。声音再响一些。指名读。

师:啥叫歌唱?声音放出来。指名读。范读。

师:你们声音敢放出来吗?齐读。

3.利用标点符号

案例一:“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师:“望着”是一望?两望?还是三望?怎么望?

生:一直望着。

师:从哪儿读懂?

生:破折号。指名读。

师:你只望了两秒。指名读。

师:你望了一分钟。能读得更长些吗?久久地望着。

齐读。

案例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师:读着读着,你从哪些词语上发现了歌声的悦耳?

生:从“满含着清——轻——和——美”中发现了歌声的悦耳。

师:“清——轻——和——美”是怎样的意思?“清”就是?“轻”就是?“和”就是?“美”就是?

生1:“清”就是清楚;“轻”就是轻轻;“和”就是柔和;“美”就是美丽。

师:好的,还有其他的意思吗?

生2:“清”就是清脆;“轻”就是轻快;“和”就是柔和;“美”就是美妙。

师:小鸟的歌声里有这么多感觉,试着把这么多的感觉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

师:这里的“短横”是什么意思?

生:破折号。

师:为什么要用破折号?为什么不用顿号?

生:小鸟的声音里都包含“清——轻——和——美”这四种感觉。

师:是啊,句中有个词语叫——

生:“满含”。

师:它的每句歌中都有“清——轻——和——美”。破折号表示什么?

生:停顿。

师:加个字就好了。

生:不停顿。

师:谁来试一试?

指名几位学生读,但都读不出味道。

师:读这四个字不能换气。听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谁“倾听”?

生:大自然。

师:听得怎么样?

生1:陶醉了。

师:听得怎么样?

生2:入迷了。

师:听得怎么样?

生3:沉浸在它的歌声里。

指名再读句子。

师:“含笑”的意思不仅表现在声音里,还表现在脸上。

指名再读句子。会读的站起来读。师再次范读。

师:小鸟的歌声动听、迷人、陶醉,让人沉浸在它的歌声里。

全班再齐读。

4.补白

案例:《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第四自然段段末:“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最后是省略号。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拓展想象:

师:同学们,盘古的变化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脚趾、骨骼……会变成什么?请你来填一填:他的( ),变成了( )的( )。

生1: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2: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

生3: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

师: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学生的回答充实了文本内容,内化了“他的( ),变成了( )的( )”的句式类型,让神话的神奇感体现得更加丰盈,让老祖宗盘古的形象更加高大。

5.角色感

案例:《卧薪尝胆》一课,学生在感悟勾践夫妇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后,为进一步感悟“受尽了屈辱”,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勾践所受的其他的屈辱,牵马、守坟、伴舞、洗脚、跪着当上马石、问疾尝粪等,让学生体会勾践夫妇遭受的屈辱之深。

一个堂堂的国君穿“粗布衣”,住“石头房”,而且还要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国君的尊贵身份荡然无存,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对人格的侮辱啊!男生读——;这是饱含血泪的日子,渗进心灵最深处的屈辱,女生读——;这更是忍辱负重、度日如年的三年,全班齐读——旨在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然,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千千万,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管我们用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综上所述,一线小学语文课堂的模式应该简单而不简约,大致分以下四个步骤:

(一)听写。

(二)你认为哪个段落最重要,最重要的段落就要多读几遍。指导朗读。(如上)

(三)背诵重点段落。

(四)完成作业。

如果教师能这样简单而不简约地完成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每课时基本上都能完成1~3篇课文,也就是说2个月就可以讲完一本语文书,那么剩下的时间做什么呢?带领学生大量地阅读,背诵经典。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已經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仰望星空吧!敢问一线小学语文课堂的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一起努力!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段落语文课堂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心理小测试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