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变坏了

2017-05-24 08:09朱红
新课程·上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根源反思行为习惯

朱红

摘 要:曾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除了没出生的和已经逝世的,人人都会犯错误。”任何人物(包括伟人)都会犯错误,何况孩子!但每当向办公室同事诉说自己班里一个名叫马××的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对方总会先问道是本地生还是外地生。这令人十分不解,这难道有区别吗?为什么在老师的心里外地生的犯错几率一定高于本地生呢?为什么会觉得外地生天生就是会犯错呢?这些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关键词:流动生;爱;行为习惯;根源;反思

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言道:一个人学坏容易,学好难。从来都是这样,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没有哪个人能在短期之内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和典型行为表现

(一)案主的基本情况

马××:男,11岁,小学四年级,老家在河南。

老师眼中的马××:天性好动,嬉皮笑脸,自由懒散,上课不专心,爱说话,爱捣乱,内心脆弱,缺乏毅力,谎话连篇。

同学眼中的马××:上课不守纪律,总是转向后排和同学讲话,影响同学的学习,好多时候,老师得暂停上课,对他进行教育;自修课上老师一走开就大声说话、四处走动;课堂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上交。

(二)案主的典型行為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因而,马××现在正是处于播种行为的阶段,下面是马××在学校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表现。

镜头一:一节语文课上,我正上得激情澎湃时,一个平日里不太爱发言的女生举着手,神情是那么的焦急,恰巧此时,我提了个问题,见此情形,我便迫不及待地叫了她,哪知站起来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同桌总要来打我”,我皱着眉,把目光偏移了30°,天哪,又是马××。

镜头二:中午吃过饭,我直接回到了办公室,哪知椅子都还没坐热,班里的两个孩子就踢踢踏踏进了办公室,班主任气呼呼地向我诉说着,中午吃饭时一个孩子因为感冒吃不了虾,就把它分给了同学,哪知这两个人都想要,就直接用手抢了起来,结果马××抢不过另外一个同学,索性就哭了……怪不得他挂着眼泪进的办公室。

镜头三: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迷恋游戏,小到游戏卡片,大到游戏点卡、游戏机。一天中午自修课上,我们班的班主任(我担任语文学科,班主任由数学老师担任)又开始在那破案了,经同学举报说马××带了游戏机,班主任便问了其本人,哪知他一开始说没有,接着说别人的,后来又说还了,班主任让他把游戏机的主人叫来,他又吞吞吐吐,结果还是同学反映马××在吃过午饭往地下车库去过,谁知真的在那找到了证据。

镜头四:开学快一个多月了,三天两头不做作业,爬围墙,欺负同学,马××可谓是“犯案累累”,班主任只能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一连叫了快两个星期,家长还是没来,结果告诉班主任妈妈要生宝宝了,爸爸回河南老家去了,哪知班主任冷不丁地打了个电话,才知道他爸爸根本没回过老家。

镜头五:一天傍晚,马××的词语手册没背出,我要求其留下来,哪知在忙乱中被他溜走了,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就给他的家长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有关情况,希望家长加强监督,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早上,他告诉我他爸爸打他了,为此我感到非常难受。那之后每次留下来,他会主动来跟我说:“老师,求求你让我回去吧,否则爸爸又要打我,我保证今天回去把课文背出、作业做好。”起初我也心软,相信了他,谁知他告诉爸爸没有背诵任务,如果是两样作业,他就少记一样,天天这么跟我耗着,一直持续了近半个月,我不再相信他所说的话,也无心理睬他。

二、案主的行为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马××的行为有着明显的习惯性撒谎的特点,可能是为了逃脱来自家长的打骂与老师的批评,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强烈的一种占有欲,看到同学抽屉里放着零用钱,他会寻找机会下手,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次又一次,这种行为成了他生活中的习惯与自然。同时也表现出马××极弱的抗挫能力,当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矛盾,或处于弱势时,他采取哭闹的方式来面对问题,以此博得别人的同情之心。当然在放大了他的不良行为的同时,也有着人性本善的一面,但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三、案主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萧山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来萧务工的外来人员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适龄儿童也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外来民工人数已超过50万人,外来民工子女也达到2.2万人,已接近全区中、小学总学生数的1/5。而这类群体绝大多数靠出卖劳动力养家,工作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劳动强度高、劳动时间长,因此,赚钱不容易;家庭经济状况比较拮据。再者,流动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而不能让孩子接受较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多只限于电视媒体。因此,出于种种的原因而导致流动生的行为习惯要略差于本地生。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马××这一流动生形成了这种习惯性的撒谎特点呢?

(一)个人自身因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还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是一种社会生物,喜欢和热爱别人是他们的天性,也希望别人喜欢和热爱自己,并希望参与某一集团或多个集团。同时,人生活在社会中,渴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使自己既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也能尊重别人。一群来异乡打拼的人们,他们也想融入当地的社会,也想被尊重和承认。

我们班共有五个流动生,来自安徽、广西、江西、贵州、河南等地区,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梦想:走出大山,学有所成。他们告诉我起初来到萧山生活时的情境,“听不懂萧山方言,没有同龄朋友,白天父母外出工作,自己就一人留在小小的出租房里,来到学校生怕同学瞧不起他们”,面对这么多的困扰,他们告诉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只有这样,老师、同学才会瞧得起他们。其中有个流动生是来自广西的,而他所说的普通话是五个孩子中最不标准的一个,课堂上他那夹杂着浓重的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总会引来同学的“笑声”,而他却不以为然,看出这个孩子比同龄孩子的内心更强大。

马××也是其中的一员,被尊重和承认同样也是马××所渴望的,只是他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去实现,通过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树立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回家作业没做,他会态度很好地告诉老师他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保证第二天一定带来,建立在老师对他的信任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撒谎,满心以为老师又被他瞒骗过去了,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成就感,殊不知老师对他的信任与信心也在一天天消失。

(二)家庭环境因素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成人的影响,是成人社会不良风气的耳濡目染。特别是家长的一言一行,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传为千古佳话的《曾子杀猪》中曾子认为,大人是不能欺骗孩子的,如果大人说话不算数,骗了孩子就等于是在教孩子说假话。在马××的作文中,会提到父母有些时候说话不算话,因此,可以推断虽然在家庭教育中没有直接教马××说谎,但是家长的行为举止全刻在了孩子的眼里,而对于学龄儿童的模仿力是最强大的,当他从谎言中获得了满足感以后,家长又未及时地发现与制止,导致其四处蔓延。

再者,孩子说假话是为了逃避犯错带来的惩罚。从之前的镜头中,我们看到马××的爸爸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就是“暴力方式”,或许在早些年间我们常会听到“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一说法,或许头几次还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久而久之,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行为方式,就会通过说谎来逃避“棍棒”,其实一味地打骂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根本解决不了实质的问题。所以说,孩子撒谎不少是家长粗暴野蛮教育的结果。

(三)社会环境因素

心理学上说,“每个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被别人肯定和赞赏”。孩子也同樣如此,他最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马××的语文老师,不得不说面对这类学生的时候,我的态度极其冷漠,或许在孩子的心中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曾记得一位老师用她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使我想起了小学二年级时的自己,因为家庭原因无人照顾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几乎每次批评都有我的份,成为老师眼中的“厌恶分子”。我想,此时的马××与那时的我的处境是相似的,一语惊醒梦中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内心深处,一视同仁地看待我们的孩子。

流动生除了学校生活,他同样是社会人,同样需要与社会人打交道。

四、沉重的思考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把教育归结为习惯的养成。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老师与家长共同肩负着这一艰巨而长远的任务。所以说,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一个行为有过失的学生,他也想自己能被别人所接受,也想被别人尊重,也想被爱!

只有爱,才有教育,面对流动生,一视同仁,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根源反思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