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审美素养培养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2017-05-25 23:59柳青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史记读书

柳青

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激发审美阅读兴趣,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努力打造审美课堂,在课堂之外,将一般意义的阅读课,转换成审美读书课。通过精读,深读,研读,侧重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倾向于文本情感性审美性的渗透。然后,再返照常规课堂,将审美阅读理念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操作与实践中,努力寻求传统课堂教学与审美课堂教学之间的通道,基于高中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学理想的审美性,我们的将审美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努力寻求两者的平衡,从理论走向实践,尽可能多地提供更多的可操作性。基于此,我们的思路与途径大致是下面的几点:

一、形成內延与外延结合的教材体系,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血液

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开发高中语文校本教材,建构审美读书课体系,打造语文学习第二课堂。审美读书课的体系建构内容,包括文本的选择与推荐、文本鉴赏与评论文章的推荐、文本相关可读性研究书籍的推荐。这些工作,需要老师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筛选与整合。降低学生阅读负担,提高读书效率。引导青年学生回归读书本源,回归读书经典。陶冶学生读书情趣,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鉴赏,在阅读中审美,由量变达成质变。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需求,满足学生的审美渴望,达成学生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审美惊异。为日益枯竭的语文课堂教学,引进新鲜的血液。

二、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育打开新的视野

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兼顾教材的内涵与外延。打通课内课外的学习通道。兼顾经典与现代,同时兼顾传统与热点。给学生读书的自由与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相对广阔的阅读视野与相对深广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索研究,建设审美读书课堂,引导学生回归读书本源,回归读书经典,激发读书兴趣,陶冶审美情操。在教材基础之上,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多一点视野多一点阅读少一点死记硬背少一点机械训练,将读书课堂与常規教学有机结合,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有机结合,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最终,建构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与应试教育课堂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个体阅读情况,制定有效阅读,实现高效阅读,为为语文教育打开新的视野。

三、形成读书与审美结合的读书模式,为应试教育寻求新的途径

抛弃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打造真正的读书课。当我们的语文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美的教育之时,语文老师目前遭遇的尴尬处境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当语文老师引导学生真正读懂经典喜欢阅读经典,得到读书之乐,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时,应试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当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在审美的前提下,是在师生互动思想碰撞的情景下完成,那么,老师,将成为真正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学生,将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机器。老师,就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不是知识的传声筒。学生,就成为语言的感悟者而不是记忆者。审美课堂的构建与设想,初衷与目的是回归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高中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某个瞬间的审美体验。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体验,分享评论家对经典作品的研究成果。推介相关评论文章,推介相关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评论专著。让他们的审美素养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这样的几个培养策略:

1.整本书阅读

审美读书课是要为高中学生建构审美读书课体系,开展审美读书,灵感来自于《语文课程标准》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启示。读整本的书,才会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连续性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帮助他们今后从事真正广泛的课外阅读。

结合教材,拓展课外阅读,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出发,引导学生阅读《史记》全书。阅读之前可以准备一些审美探究性话题。比如就《史记》而言,结合选修教材,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几个阅读思考问题的方向:

《史记》的理想人格与侠义思想;《史记》的叙事艺术与场面描写;《史记》的语言艺术与心理活动;《史记》的人物刻画与性格塑造;《史记》的实录精神与主体创作;《史记》的讽刺艺术与反讽手法;《史记》的以小见大与主题显现;《史记》的悲剧情结与成败标准;《史记》的战争描写与谋略意识;《史记》的太史公曰与后代文人墨客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样几种进入审美阅读研究的思路:

项羽的侠客精神与英雄情结;刘邦的是是非非;荆轲青史留名的主客观原因;由《史记》中的自刎现象看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由信陵君的养士看“士为知己者死”的深沉原因;由荆轲刺秦王的举动看荆轲的生命观价值观伦理观;从屈原之死、项羽之死、韩信之死看一个时代一个王朝的背影;屈原之死与管仲之生的价值观念比较;项羽之死与刘邦之生的价值观念比较;说说候赢其人(遇见魏公子之前的候赢?候赢之计?候赢身在江湖而野心在高堂?候赢之死?);易水送别的悲剧美;李广难封的主客观原因;从鸿门宴看项羽的多重性格;读《史记》带来的历史启示;读《史记》看司马迁的历史观;从《滑稽列传》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用人制度;乱世中草根的出路与出名;从《滑稽列传》看人物的语言艺术;从《屈原列传》看《史记》的语言艺术;从《管仲列传》看管鲍相交的现实意义;苏秦张仪纵横术的历史启示;从《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三观;从蒯通看辩士的生存之道;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完璧归赵的真实性问题。

学生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文本阅读,然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任何一个角度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小论文。经常进行这样的审美研究性学习,他们的语文素养与审美素养将会得到稳步提升。

2.多维度审美

打破传统的课文支离破碎、条分缕析式的讲解,针对遴选的文本,不只读文本,还读作者,读相关评论。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书中人对话,与老师对话。我们的审美读书课,希望教给学生一个选择好书的标准,一个读书的视角,一个进入文本的门槛,一个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途径。确立多角度分析视野,给学生一种系统的相对全面地循序渐进式的赏析,努力使他们懂得读出书中之味,读出书中之趣,读出书中之魂。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可以指导学生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文化层面的探究与解读:

江湖世界,《三国演义》中无处不在的兄弟之义。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经典情节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

神魔世界,《三国演义》200多处的异象描写,可以归类分析,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理想世界,《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君主的人生理想、特别是蜀汉的诸葛孔明的六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体现是他们的人生理想,从中分析这种理想的深沉思想基础。

女性世界,《三国演义》中,女性不多,也没有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但是,也不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研究这些人物体现的时代特色,作者的女性观。从中分析三国时期的人伦道德问题。

激辩之智,《三国演义》中有几场著名的论辩,大家可以就此进行美学层面的鉴赏分析。形成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战争之伤,《三国演义》,大小战争200多场,以前的评论者总是从智谋之术进行分析,若我们从人文角度进行分析,看到的将是另一部三国战争史。

诗性人生,《三国演义》,在这部恢弘的著作中,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其中优美的场景与人情人性之美。比如兄弟情谊,比如君臣和谐,比如雾锁大江之美,比如空城古琴之美。可写可叹之处,实在太多。

悲剧人生,《三国演义》,轰轰烈烈,百年之间,最终一切归于尘土。那些远去的英雄,多少带着忧伤,带着遗憾,最终,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悲凉。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三国时期,悲剧不断上演。可歌可惜可叹。相信大家读完之后,应该会有这样那样的思考。

天人合一,《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是一部战争史诗,也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哲学最高层面的天人合一思想的经典之作。无处不在的天命观念,让你从故事的迷霧中看到历史的偶然性与神秘性。

文韬武略,《三国演义》,无疑还是一部智谋之术,同样也是一部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可以从《三国演义》的智慧出发,去领略文字之美,领略三国英雄的文武之道。从而成就一篇篇美文。

3.深广度阅读

审美读书课,与一般的读书课不同,强调深度阅读,探究性阅读。在读书过程中,学会学生读书方法,让他们获得读书之乐,得到读书之魂。培养学生读书品味。只有当我们引导学生真正进入经典,才能将他们的视线从快餐从流行的文化中拉回来。

比如《边城》阅读,全文也不过七万多字。教材节选部分,只能让学生在《边城》门外徘徊,学生们对于沈从文笔下的那个湘西部落充满好奇,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打开这扇大门呢?从沈从文的心灵世界开启《边城》之门,《边城》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事,千遍一律的节日隐喻性,白塔坍塌背后的寓意,虎耳草的象征意味,傩送的出走,翠翠的等待,沈从文理想王国的坍塌,传统文化的失落。这样的探究过程,就是一次美的巡礼,可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强烈兴趣。

建构审美课堂,需要从高一新生开始培养,目前建议贯穿高一高二阶段。当学生的语感培养起来了,当他们的阅读有了一定的积淀,即使需要应试,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提倡的审美读书课,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读书,此为区别于“教学”“课堂”等常态教学行为,意味着正规教学之外只强调读书。二为审美,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让学生自己简单的读书,而是老师始终进行阅读指导。以探究讨论的方式读书,让学生学会阅读方式。引导学生读出书中之味,读出书中之趣。读书指向课堂的学习方式,审美指向课堂的达成目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3/02/452]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市中学]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史记读书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三国演义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