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为媒 理思路

2017-05-25 12:09袁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情理情态节选自

袁婷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清写作顺序和思路的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使文章思路清晰、有条理的写作方法。

创新之处在于:①设计本身层层推进,吻合学生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②教会学生有规律可循的写作策略。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一:音乐入境、想象引路

1.任务与意图

播放音乐,通过激趣的方式,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花的直观感知,能够知晓写某一对象可以先从外在情态这一思路入手。

2.过程与方法

①播放一组花的图片,让学生对花先有直观感受,加强审美体验。然后将灯光关掉,让学生放松,放着舒缓的班得瑞的音乐《雪之梦》,伴随着悠扬的曲调,想象着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用眼去观察,用鼻、舌、手、身去体验。你能想到些什么内容?

②请用以下形式表达你所想到的内容。

我想到了__花,它有____的颜色,形状长得_____,味道闻起来_____,用手摸上去____。静止的时候,它____,当微风拂动的时候,它_____。

总结:写某一对象时的思路,最先从它的外在形态入手,再到颜色、气味、触觉、静态和动态。

③请用图表的方式再现思路。

外在情态:形态→颜色→气味→触觉→静、动态

④小组合作各自选好一种花,用思维导图画出思路。

略。

教学活动二:联想事件,抒发情理

1.任务与意图

在描写了花的外在情态之后,还应将思路延伸到与花相关的事件和情理上,使文章有纵深。

2.过程与方法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她和新开的芒花一般高。芒花雪一样的白,母亲的发丝墨一般的黑,真是非常美。那时感觉到能让母亲牵着手,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事儿。

节选自林清玄《飞入芒花》

理出思路:芒花■到与母亲去采番薯叶一事■作为子女的幸福感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材料二:

很多时候,我们不如玉兰,该落下时不能从容地落下,总留恋着某一刻的繁华。原来,我们有太多的顾忌,有太多的背负。我们的身子早已不再轻盈了。于是,我们忘记了蓝天白云,忘记了好山好水,忘记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和诗意。

节选自天南《携一身轻盈》

理出思路:玉兰■联想到玉兰落下一事■懂得珍惜美好和诗意的情感,暗示人生哲理

讨论后小结:文章的思路不能仅仅徒有“外表”,还需要由景、物联想到事,由事深发到情和理。

小组合作:在已画好的花的外在情态思维导图上,再将思路发展到花事花情。

教学活动三:拓展延伸,发散思路

1.任务与意图

体会花只是本写作案例的媒介,由写作對象联想到事再到情理的这一写作思路具有普遍性,用于其他文章也是可行的,学会在习作中能够依此思路举一反三。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完成材料后的问题。

材料一:

她居然叫如花,王如花。别人唤她,如花,如花。乍听之下,以为定是个闭月羞花之貌的小女子。而事实上,她快50岁了,人长得粗壮结实,脸上沟壑纵横。

……

她的活干得利索,收费也公道。结完账,我把清理出的一堆废报刊,送给了她。她很开心,冲我朗声笑道:“小妹子,以后你家里有事需要我,你只要打我名片上的电话,我保管随叫随到。一回生,两回熟,我们以后就是老朋友了。”

我因她那句老朋友的话,独自莞尔良久。

小城不大,竟常遇到王如花。遇到时,她老远就送上朗朗的笑来,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有时,我在前面走着,突然听到后面的人群里,有人叫:“如花,如花。”之后,我听到一阵笑声,如金属相叩,丁丁当当。不用回头,我知道那准是王如花,心里面陡地温暖起来,明媚起来。

节选自丁丽梅《女人如花》

材料二: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

……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节选自魏巍《我的老师》

材料三:

……

可是你却出现了,那么的猝不及防,闯入我的生活,成为了我的朋友——我唯一的朋友。

……

还记得初遇时我的排斥么?那是军训第一天,站在人山人海的操场,我看到了你的背影,与他人谈笑风生,眉宇中颇有几分神采奕奕之感,让我想起了以前的自己,那个明媚的自己。却不想,你却转过头来。四目相对,在你如湖水般清澈的眼睛里,我看到了自己污浊的倒影……

……

我一直都想对你说:

谢谢你,没有因为我的排斥而放弃。

谢谢你,在我伤心时安静的陪我。

谢谢你,可以懂我,懂我的骄傲。

谢谢你,给了我入骨的温柔。

那么,可不可以请你,陪着我,度过初中、高中,甚至更久远的未来……

节选自佚名《我一直都想对你说》

思考:以上三则材料在思路的展开上是否有相似之处?

①教师给出范例:

以上三则材料,思路依然是先从人物的外在入手,然后写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最后赞美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表达作者的情感。由写作对象的外在联想到事再到情理的这一写作思路具有普遍性,我们可以模仿此类文章的模式来进行写作。

[作者通联:深圳宝安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情理情态节选自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十月
名家写夏天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案例
法外开恩: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案中的情理、法律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