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灵动、高效

2017-05-25 12:15莫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洋思教与学李老师

莫羽

“生成语文”倡导者、特级教师李仁甫的新著《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慢慢走,欣赏啊”,我一边感受着李老师在“课堂实录”中才识和智慧并存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机智,一边分享着“研究者说”中对教学实录深入的剖析和中肯的評价,一边联系和印证“生成课堂”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读完这部42万多字的生成专著,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如水一般的灵动”,对“生成课堂”的认识完成了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一、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是继李仁甫老师的第一部生成论著《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之后又一科研成果。两部著作一脉相承、共生共存。前者注重理论的构建,后者注重理论付诸课堂的实践性;前者强调理性的认识,后者强调感性的观照。

在《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一书中,李老师以典型生动的“生成”课例,引领众多生成研究者的课例点评,为热衷于课堂教学研究的语文老师奉上了一顿“生成”大餐。它是一部为一线教师量身定做的生成语文教学教材,既有15则感性的课例,又有45篇理性的点评,还有10个理念性的生成语文教学关键词诠释。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同课异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第二、三辑均为一课一构,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其中第二辑是古诗文类,体式丰富,既有文言文,又有古诗、词;第三辑是白话文类,体裁多样,既有散文(包含杂文),又有小说、近现代诗歌。

“课堂实录”部分收录了李仁甫老师在“生成语文”各个重要研究阶段所呈现的示范课和公开课。其中不乏经典篇目的展示,如苏教版的《金岳霖先生》《渔父》、新人教版的《春江花月夜》《劝学》《拿来主义》等。课堂实录向广大读者充分展示了生成课堂的全部精妙,它就如一面面镜子,既照出了李老师轻车熟路地驾驭生成课堂的能力,又照出了课堂主体如鱼得水享受课堂灵动的状态。它既是生成语文研究的一次成果展示,又是一次用实践检验生成理论的探索。

“研究者说”部分收录了全国各地有志于学习和构建“生成课堂”的研究者的点评文章,这些文章均曾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等权威语文专业杂志上,评价之中肯,剖析之深刻,与前面的课堂实录相互呼应,实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完美结合,是经典课例的拓展与延伸。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和认识层次走进李仁甫的“生成课堂”,形成了真知灼见的评论与思考。阅读者信手拈来即可开卷有益,学习生成、学会生成、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

“生成语文教学关键词”部分是“生成课堂”理论的浓缩,犹如一部“生成”大字典,每一个名词概念的诠释都做到详尽精准、一目了然。初次涉猎“生成”理论的读者,可以迅速抓住生成课堂的特征和性质,开始尝试变革“再现课堂”,让生成多一点;已经漫步其中的探索者,可以借助系统和精准的概念,让自己的课堂开始由减量生成向增量生成迈进;研究生成已略有小成的研究者,通过横比综观,着力向生成的化境迈进。

这三大部分,既各有侧重、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分层深化。呈现——评价——提炼,构建科学,符合阅读心理,满足不同阅读层次的需求。全书体例新颖、内容量大、导学性强、专业性强,是研究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必备的一本案头书。

二、洋思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改进版

语文课堂的发展,在经历了一个漫长阶段的“传统课堂”煎熬后,随着人们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认识越来越清醒,传统课堂的弊端越来越突出,矛盾越来越尖锐,甚至产生了牵制社会发展的负动力,发展到非变革不可的现状。

传统课堂过度“沉稳”,教师主控课堂,学生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这种课堂看似知识量大,但学生“学”的需求得不到重视,“教”就做不到有的放矢,甚至臃肿、重复、拖沓,学生容易消化不良或缺乏学习主动性,课堂缺乏生机,低效。

在追逐“高效课堂”潮流中,在应试教育的催化下,课堂改革也掀起了一个个“高效”的小高潮,洋思课堂和翻转课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课堂似乎促成了教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发展,但同时也呈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失衡问题和“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追逐眼前效率的功利问题。

洋思课堂,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有意识地削弱教师的课堂讲的时间,但教师课前的预学案,依然是教师主导学生学的一种变式,甚至有意识地扩展学生学习的容量和难度,容易陷入“应试”的泥潭,严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洋思课堂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

翻转课堂确实是充分重视学生“学”的主体性的,课堂上充满了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但教师“集中讲授”的时间提前集中到课前的微视频,课堂缺乏教师及时的知识互联和聚焦,教师导学的作用不足,课堂看似热闹,实则凝滞,也难说“沉稳”。

什么课堂可以做到既尊重学生“学”的主体性,又能充分展示老师导学的作用?什么课堂可以让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得到充分地尊重和成长?什么课堂可以让学习不断演绎精彩和陌生,然后又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什么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不断地催促教师的专业成长?生成课堂就是如此的课堂!

生成课堂灵动如水,又沉稳如山。独学——汇学——助学,让课堂百花齐放,充满着无限的活力与生机。预学——愤悱——启动,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在对话中产生思想的撞击、知识的互溶。预备——互联——聚焦,教师的助学不仅满足学情的需要,同时也确保了生成的效度。教与学的多维对话,让课堂变得曲曲折折,灵动如水。课堂的大开大合,又确保了课堂的厚重与容量,沉稳如山。

三、自由、平等、对话与效率的交汇点

生成课堂汇聚了现代语文自由、平等、对话和效率四种理念,占据着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地”,引领着语文课堂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美的步伐。

1.自由是灵动之根

“愤悱”与“互联”是学与教所达到的两种理想的预备状态,都是在深度裸读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两种原初感受。学生通过深度预学,形成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产生某种教学问题,教师通过深度的预备,达到了随机互联和聚焦的状态,这样课堂的预备阶段已达到了最理想状态,这样的课堂一旦启动,学生就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地探索,教师就可以自由漂移“板块”,随机互联和聚焦,学生、教师、文本相互摩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就可以不断生成不可预约的“陌生”与“精彩”。这时的生成课堂“超越至如水灵动的境界”。

2.平等是灵动之魂

相较于传统课堂、洋思课堂、翻转课堂教与学不同程度的失衡,生成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平等。李老师在生成课堂中提出“双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启动课堂就是“主体性”最突出的表现,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扮演助学的角色,教师通过自身的深度预备,根据课堂学习的推进,随时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机智,进行互联与聚焦,甚至把“非语文”问题转化为“语文”问题,发挥出课堂学习的最大效用。平等让“不可以预约的精彩”变成了可能,是课堂“生成”最有力的保证。

3.对话是灵动之轴

生成课堂倡导“双主体”,平等的“对话”变成了可能。无论是在课前的预备阶段还是在课堂中,“对话”无处不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形成了“愤悱”的状态;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了“互联”的状态;课堂中生生的对话、师生的对话,实现了“汇学”和“助学”的最佳效应。因为对话,实现了知识传递和思想的撞击,达到了学习的最大效用;因为对话,让我们发现了学习的“深水区”和认识的缺陷,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切近学生的需要,让教学变得更有的放矢,让增量“生成”变成课堂的常态,让“高效课堂”变成了可能。

4.效率是灵动之实

效率是衡量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再热闹的课堂,如果远离高效,都如水中月、镜中花。生成课堂的灵动,是建立在教与学充分预备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高度重视学情和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尊重独立人格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唯有灵动,课堂才会超越预设,才会无限生成。所以,灵动是高效之根,而高效是灵动之实。学生、教师、文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唯有三者之间的共通共融,才能充分发掘教与学的潜能与影响,从而真正构建起高效课堂。

生成课堂就是这样的理想课堂。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的语文学习应该他们做主;从教师的角度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我们做主。学能竭尽其“效”,教能竭尽其“才”,教学相长,相依相存,不可偏废,找到二者融会贯通的“生成点”,便能实现语文教与学效用的最大化。这样的的语文课,唯有“灵动”二字能概括之。

正如书名所说的那样“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李老师的生成专著《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确实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

[作者通联:广西梧州藤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洋思教与学李老师
楷书的教与学
该得奖的李老师
教与学
今日洋思人之作答
拷问“洋思”
拷问“洋思”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模式,为何是洋思?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