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7-05-26 16:41卢杏婵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卢杏婵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小学语文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小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本文从新课标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转变入手,探讨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转变

教学方式转变: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根本。学生在课堂中具有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要突出、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

学习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多样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育的转变: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重点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发现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个年级教材内容的转变:删去了过于枯燥的文章,添加了贴近孩子生活的文章,更加入了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如口语交际、资料袋、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五、六年级更是把综合性学习定量为一个单元的独立内容来开展。

二、让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语文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小孩子的世界除了生活,就是由生活引起的憧憬。无论是设计悬念还是创设情景,又或者是故事传情导入,巧用他们最感兴趣的生活题材导入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拴住他们的心,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灯光》一课时,笔者使用了情景导入法,找来了孩子们熟悉的灯光情景图——“入夜的钟村镇广场”、“雷电交加时亮着灯光的教室”、“灯光明亮的屏山村村道”,让孩子们自由地说说在图中情境下人们或者自己都在做些什么。因为以上情景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他们马上就能想到当时的自己或人们的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交流热情。于是笔者又出示了课文图片——两个小战士在点燃的火柴下看书,让孩子们自由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一切,那么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自然而然就在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中诞生。

要想让导入贴近生活,教师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背景、生活爱好。农村孩子与城镇孩子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元素,不同地域的孩子更是有着不一样的生活元素,需要教育者了解孩子,了解孩子身边的生活元素,并巧妙地把孩子们所熟悉的一切作为导入的题材,一线牵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学习热情更高。

(二)语文内容学习的生活化

教师在带着孩子学习语文知识和训练孩子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让语文课堂学习生活化。

1. 激发生活化的想象和质疑

在语文学习中,想象和质疑是不可或缺的。让孩子们对课文没有出现的内容进行想象和质疑,从中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感。充分使用孩子們的想象和质疑,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有效。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笔者让孩子们思考并交流“春天来了,鸟儿回来找树朋友,可只看见树桩时,他会想些什么呢?”“当鸟儿找到了用树木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他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他的歌声会和去年的歌声一样吗?唱完歌后它又会对灯火说些什么呢?”让孩子们自己探讨他们发现的、最想知道的问题,往往就是解决他们生活问题的一部分。

2. 课文内容生活化的联想

在课堂学习中让孩子们联系生活、畅谈生活的情景,让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连成一线,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北京春节》一课时,学生了解了课文中北京春节前后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后,笔者让孩子们也一起来说说我们南方、我们家乡的春节的风土人情、习俗特点。因为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一提到春节,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北京春节与家乡春节的对比中,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 懂得生活道理的迁移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就是从理论到生活的迁移,要让孩子懂得这样抽象的迁移,必须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理解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后,我们知道了树的不确定的生活指的是不知道天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放晴。那么人的不确定的生活又是指什么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让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孩子们一下子就开窍了,马上就能联系“灾难”、“意外”以及平凡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生活困窘、生活突变。同时还提醒了孩子们,学习永远离不开生活,学习中遇到难以参透的事时,我们一定要善于联系生活。

三、课堂延伸的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课完全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所以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坚持向生活延伸,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1. 巩固作业的生活化

不难发现孩子在习作时没有题材,很难下笔。笔者在教学中让孩子写周记,每周一篇。大多数周记笔者都给孩子定下主题,例如围绕学校和班级里开展的活动、一年中的各个节日、家庭活动等等。笔者会在一周开始时和孩子们一起定下这周的周记主题。孩子们对于自己定的主题会产生更多的兴趣,而且有了目标,他们就有了观察、留意的方向,心中有了盘算,写起周记来感受真切。渐渐地,孩子们通过写周记懂得了如何积累写作素材,懂得如何洞悉生活,明白了学习从生活开始,学习就在生活中。

2. 课外阅读延伸,在生活中进行学习补充

加大课外阅读量,能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要靠长期的、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形成。学生要学好语文,要有大量的积累,就必须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课外阅读也不能不着边际,它最好是课内的延伸,让课本知识得到扩充,学习更有效。

3.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升华

综合性学习活动真正关注孩子的一生发展。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扩充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组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将知识进行容器式的接纳,缺少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后便不知所措,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会被现实所淘汰。相反,孩子一旦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创新,这样的人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在教学中,笔者慎重地把握好综合实践活动的风帆,让孩子们愉快、有效地学习以及培养能力。如学习《北京春节》时,笔者让孩子们在了解北京和自己故乡的春节风俗的同时,开展“走进北京习俗”的综合实践活动,大量收集各个民族,甚至外国的春节风俗。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孩子们开展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的探究活动,收集人们污染水资源的资料和构思整改的措施。通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提高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观念、思想现代化。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注入新的生活元素,拓宽学习的范围,丰富学习的形式,加大实践的力度。一旦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课堂教学便成了课堂生活,语文魅力的认同效应也就应运而生了。学生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大范围的、多角度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语文学习就永远饶有趣味,越学越活。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