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的茶印

2017-05-26 20:04叶梓
普洱 2016年12期
关键词:邓石如篆刻家赏梅

叶梓

晚清時期,很多著名篆刻家登陆印坛,使篆刻艺术继秦汉之后再度出现了鼎盛时期,以书画著称的吴昌硕就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篆刻家之一。他从事篆刻艺术六十余年,作品风格几度流变。吴昌硕早期的作品以师法前辈名家为主,他曾一度喜好以切刀法来表现涩拙并俱的浙派篆刻,不久又取法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将邓石如的圆润遒劲、吴让之的痛快淋漓以及赵之谦的布局疏密“据为己有”,并融会贯通。他的作品《骑虾人》《武陵人》《喜陶之印》,就是很好的见证。

吴昌硕一生爱茶、画茶,亦有不少茶印。他的茶印,不仅数量多,章法也多有变化,似乎总在求新,这是一个艺术家创作力量充沛的最好证明。我见过的他的茶印依次有“茶禅”“茶苦”“茶邨”等。

茶禅。朱文方形印,虽仅为两字,但没有平均用力,“禅”字稍大,且右偏旁稍耸,于中部留出的空白,仿佛留下一块想像的天地。茶与禅,本来就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开不得,如此深刻的话题,观者就去慢慢想吧。

茶苦。朱文半通印,刻时为荼苦,大抵是取自《诗经·邶风·谷风》里的句子:“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此印厚重流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古典的书情墨趣。

荼邨。朱文方形私印。此印上紧下松,左高右低,首敛脚舒,疏密有致。最可观之处是左半部“屯”的左笔,代为印边,有戛然而止之感。这种有意为之,既显残破之美,又见吴氏之匠心独运。

吴昌硕还有一方“茶”押印。押印是一种独特的印章形式,它既不同于秦汉时期的玉印铸印,又不同于明清以降的文人流派印章。押印与它们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入印文字的不同。据资料上讲,茶押印左下方的符押图案,颇像一把茶壶,可惜未曾一见。

如果说这些茶印是吴昌硕在石头上舞蹈,那么,刻于紫砂壶上的印,是他一生热爱紫砂的明证。统计起来,吴昌硕曾在紫纱上刻过的“苦壶”“云壶”“壶园寓公”“壶客”等。如果把这些紫砂壶摆放在一起,如同失散的兄弟相聚一起,该是一场多么盛大的聚会呀。

据说,吴昌硕最喜欢的事,是手执茶壶,一边品茶,一边赏梅。我写此文时,南方大地迎来了一场漫天春雪。踏雪寻梅,风雅无限,而杭州的寻梅之地唯有超山我未曾到过。于是,决计明天趁着余雪未尽去超山赏梅。超山是吴昌硕的魂归之地,他曾给超山那株可开六瓣的宋梅说过“梅花忆我我忆梅”的深情之词,且在其侧手植过腊梅一株——忽然突发奇想,觉着吴昌硕应该刻一方茶梅总相宜的闲章。

唉,这算不算是我瞎操心呢?

猜你喜欢
邓石如篆刻家赏梅
静观
——邓石如书法艺术展
论邓石如篆书艺术的当代意义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陈巨来印学思想举要
无字遗书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清平乐·年年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