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粥的科学养生史

2017-05-26 20:05庞玉生
普洱 2016年12期
关键词:米粒谷物食物

庞玉生

粥,最平民化的食物;谷物,是人类最早的食物。一碗粥,看起来,里面并没有太多的历史,可是,海峡那边的陈元朋先生却从这寻常的谷物中,看出了门道,品出了一碗粥的历史,也是大有看头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本《粥的历史》,就为我们一一呈现着粥的前生今世,简洁流畅的讲述,拨开历史层层雾霾,让我们看到了一碗粥的进化史。

一碗粥里,同样可能飘浮着来自遥远千年的米粒,只是它们被时光的尘埃掩埋得有些年代了,色泽有些暗黄。但是,这并不能影响到这本《粥的历史》,以小米的金黄作底色的封面,在书店色彩斑斓的种种书籍中,一眼就吸引到了人,让人想到小米素朴的模样,立刻就有一睹本书的欲望。而且这本书的装帧、开本,都显出有当下大开本豪华派头的不一样的格调,还没拿在手,心里已有了十二分的欢喜。

任何一种食物,绝不仅仅是食物自身的历史,往往也是人类自己生活的影子。当人类与食物进行互动并且产生一种自我欣赏与愉悦时,寻常食物的美感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度,哪怕一碗稀稀的小米饭,里面盛放着的谷粒,带给人的欲望和感觉已非词语能来形容。人类创造了历史,但却依赖食物生存。粥,作为人类最初生命的基本食粮,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了这些简单朴素的谷物陪伴,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是很难活到现在的。人类若要追溯自己的童年,回忆最早的美食,应该就是粟、黍、稷、稻等谷物做成的粥的记忆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也在逐渐进步,能够满足口腹之欲的作物逐渐丰富起来。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食粥的嗜好却越来越强烈。从最初的粥,只是糊口和贫穷的代名词,再到被无数诗人赞美,进入文学艺术的神圣殿堂,并被医学家认证,把它和养生长寿结合在一起,并认为粥是能给人的生命提供更多營养和健康的食物。看似这是粥的华丽逆袭,其实也是人的一次伟大进步。这种朴素的回归,彰显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物质时代泛滥成灾的速食食品的抵抗。那些最初喂养人类生命的谷物,至今仍有着充沛旺盛的生命力,历史已逾几千年的时间了,他们仍然是安全可靠的大众口粮。

从粥只是单纯的吃饱,上升到对一些病症有治疗的疗效,这是粥文化的一个里程碑意义,同时也见证了人类饮食的进步。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有专门的食谱来说明粥对人体的好处了。南宋时期的林洪根据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写了一本叫做《山家清供》的书,其中就写到了豆粥,据说他是读了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豆粥诗》,才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做豆粥的。豆粥味道怎样,只有林洪自己知道,但豆粥显然是在丰富着粥的文化,到了清朝,粥的食谱和种类已达上百种,这时的粥,已经不再是平民百姓的饮食,已经成为许多人享受生活的一种闲逸食物,此时粥的文化和历史气象,也更繁复杂乱起来。那个曾经不起眼的谷物和米粒,被佐以各种食材,已成为了一种养生食疗的上品。一碗粥的人文光辉便如云霞般灿烂起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粥已不再是单纯的食物,粥也不再如上古时期的那般单调。聪明的人类已把这种伴随人类行走了几千年的食物,做成了几百甚至上千种的花样,而且粥的功能与用途被放大到了极限,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也是粥对人类的贡献。

粥,是人类的童年,更是人类追寻生命来处的乡愁记忆。那就再来一碗粥吧,香的是胃,品的却是历史。

猜你喜欢
米粒谷物食物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感恩“小米粒”
击打式谷物加工农具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常用谷物饲料原料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