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天鹅》中蕴含的童话的审美教育价值

2017-05-27 21:14张淑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审美

张淑芳

内容摘要:童话是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的文学体裁,但是在目前的儿童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中,教师只重视结合童话对幼儿进行德育、智育,而严重忽略了童话最根本的审美教育价值。本文通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野天鹅》,从情感体验、信念传递和精神依托三方面论述了童话作品对儿童的审美教育价值。

关键词:审美 情感体验 信念传递 精神依托

作为最富儿童特点、最受小读者欢迎的童话,它的价值在儿童教育中被严重忽视了——教师只是在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时偶尔借用一下相关的童话故事,也就是说童话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而已。而对于童话的本质内涵和价值,教师则很少考虑。儿童一般所能接触到的都是经过老师“精心”筛选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可正因为如此,总是频频出现儿童不喜欢这些童话、毫不领情的现象。

其实,童话最本位的功能莫过于给予儿童一种美的感受、体验和熏陶。至于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都是在美育基础之上自然生发出来的,如果剥夺了儿童对童话的审美权利,那么德育、智育就显得生硬、突兀,难以被儿童所接受、内化。

《野天鹅》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之一,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艾丽莎的美丽公主和她的11个哥哥受到阴毒继母的残酷迫害,11个哥哥被咒语化成了野天鹅,艾丽莎为了救哥哥而历尽了艰辛,最终让哥哥们恢复了原形,坚强、善良的公主也苦尽甘来,获得幸福美满的爱情。本文试图透过《野天鹅》,从童话对儿童的情感体验、信念和精神方面的影响来论述童话作品对儿童的审美教育价值。

一.曲折丰富的情感体验

提升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审美情趣,首先需要给予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普遍方式,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的时期,是一种原始的、天真的同一状态,对人、事、物都倾向于体验。通过各种体验,“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他们感到自己是真正属于这一世界,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旁观者。但是体验也并非只是认识的工具,体验本身也是目的,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体验到自身融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这本身就是生命的表现。

童话作家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方式来建构出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这些内容丰富的童话故事,往往能给儿童奇特无比的体验,让儿童惊喜不已。相对于成人,儿童尤其是幼儿更能全身心地进入到童话世界里。他们不会怀疑童话故事的真实性,或者说他们还没来得及怀疑就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无论成人或儿童,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假想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跟着这个角色去体验他/她的生活、故事,只是儿童比成人更投入、更执着专注点儿罢了。特别是幼儿,他们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表象思维阶段),无法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自我中心化”现象突出,认为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幼儿相信童话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在听童话故事的时候,总是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获得比成人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野天鹅》的情节曲折动人:艾丽莎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她要以她的决心和毅力来战胜比她强大得多、有权有势的王后和主教,救出她被王后的魔法变成了野天鹅的11个哥哥。她忍受荨麻的刺痛、环境的恶劣和有权势的主教对她的诬陷,争取织成那11件长袖披甲,使她的哥哥们恢复人形。她承受了肉体上的折磨,但精神上的压力却更难当:“她的嘴是不说话的,因为她说出一个字就可以使她的哥哥们丧失生命。”正因为如此,她只好忍受人们把她当作巫婆和要把她烧死的惩罚,而不能辩护。她坐上囚车,穿上丧服,正在走向“死亡的路途上也不中断她已经开始了的工作”。在最后一分钟她的工作终于接近完成,她的11个哥哥也即时到来,他们穿上她织好的披甲,恢复了人形。善与恶的较量是曲折的、惊心动魄的,儿童在这些曲折的故事情节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恶毒的王后企图用三只蛤蟆把艾丽莎变丑、变坏时的心惊肉跳;跋山涉水寻找哥哥的孤独、恐惧;找到哥哥后与哥哥们相依相偎的温馨;为救哥哥用荨麻编织披甲時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寻找荨麻途中遇到吸血鬼时的胆战心惊;在囚车上的无赖、冤屈和希望……

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儿童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它能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童话作品由于其手段上的无所羁绊,往往能建构出各种千变万化、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给予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信念的感染、传递

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不仅需要给予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更要向他们传递真、善、美的信念。审美教育远不止是音乐、舞蹈和美术方面的技能教育,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念和对真、善、美的坚定信念才是审美教育的根本。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往往都是善恶分明的: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好人虽历尽艰辛但最终会得到好的结局,而坏人最终会受到惩罚。也许有人会质疑这种善恶的简单化和对人物善恶的绝对化,认为它有违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可是这对于缺乏社会阅历的儿童来说尤为关键,它是儿童善恶观念的萌芽,是儿童今后是非判断的出发点。儿童尤其是幼儿,社会经验不足,思维水平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不能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所以通过童话作品向他们传递简单的善恶、是非观念非常必要。童话作家往往运用幻想等手段夸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效果,给儿童心灵以强烈的刺激,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善的美好和恶的可恨。《野天鹅》中,艾丽莎和她的11个哥哥等都是好人,而继母王后、主教等都是坏人。艾丽莎和哥哥们都在不断地遭受到继母的迫害:她将艾丽莎赶到乡下居住,试图利用三只蛤蟆毁掉艾丽莎的美丽容颜;对11个王子施与魔法使得他们变成了野天鹅。艾丽莎还遭到主教的污蔑,差点因此丧失生命。尽管困难重重,艾丽莎还是能够不断地获得安慰:继母的蛤蟆在她身上无法产生效力;仙女托梦告知解救哥哥们的办法;小耗子帮助她收集荨麻;画眉鸟也“栖在窗子的铁栏杆上,整夜对她唱出最好听的歌,使她不要失掉勇气。”最终11个王子恢复了人形,艾丽莎获得了理解和爱情……至始至终,儿童在为善良的艾丽莎和王子们担忧的同时,都能获得一些安慰,这些善恶分明的人物、事件无一不在向儿童传递着最朴实的善恶观念。

每一个撼动人心的童话故事都在传递着一种信念,这些信念往往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故事中的人物正是凭借着这种信念的支撑克服种种困难、挫折的,这种信念还往往能导致奇迹的出现。儿童就在这种信念的感染下产生对真、善、美的渴望。《野天鹅》中,艾丽莎就有一种信念,那就是对真情的执着,对哥哥的不离不弃,正是对哥哥的爱使她能够以弱小的身躯来抵抗恶毒的王后和主教的迫害,忍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编织披甲,最终让哥哥们恢复人形。这种对善、对爱的执着也导致了奇迹的出现——王后的魔法无法对艾丽莎产生效力;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刻,披甲将王子们恢复了人形,艾丽莎因此得救。这种无形的感染会对儿童的心灵产生持久的影响,坚定他们对真、善、美的信心和渴望。

童话作品往往能通过幻想摆脱现实的束缚,运用夸张突显是非善恶的差别和信念的神奇美好,儿童能在这些奇特的故事情节中受到感染、触动,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信念。

三.精神的依托,现实的补充 童话对儿童的审美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童话作品可以给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对事物的不斷领悟;可以向儿童传递是非观念和美好的信念,让他们渐渐形成自己的善恶观,坚定对真、善、美执着追求的信念。还表现在童话作品补充了现实的不完美,是儿童的精神依托。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在儿童童真的眼里,这个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也应该是完美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世界不可能真的完美,现实中有太多的限制,这些限制导致了太多的不可能,不可能决定了不完美。儿童稚嫩的心理,还禁不起这些打击,他们对美的信念也极有可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然而可喜的是,童话作品补充了现实的不足,它那毫无羁绊的幻想能创造出无比神奇的力量,让美好的事物最终获得好的结局。在《野天鹅》中,尽管善良的艾丽莎和哥哥们不断遭受迫害,历尽艰辛,可是在这些艰辛的背后,总有一些力量在支持着他们:提着浆果的老太婆给予艾丽莎的指引,云中仙女的指点迷津……这些持续的点滴奇迹、惊喜,总能安慰儿童稚嫩的心灵,让他们始终对好人的未来充满希望。

不仅,在童话作品里,儿童能够得到精神上的依托,对美充满希望;在现实世界里,儿童也能通过幻想把童话故事中的奇迹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弥补现实的缺陷。

童话的最根本价值是儿童通过审美阅读来呵护纯洁的心灵,净化灵魂和情感,体验童年的幸福。儿童阅读童话的过程,是感受至真至善至美的过程,在一种美妙的幻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一种奇妙的情感,飞翔在现实生活之外的美丽世界。在网络、媒体风行的今天,童话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光明与和平的向往,对善良、博爱、正义、道德、幸福的肯定,对自然万物充满诗意的描写与赞美,对幻想、浪漫、创新的刻绘,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的审美教育的作用。童话教育中教化僭越审美,虽然童话可以为儿童传送一定的知识、道理,但童话的使命不是教化而是审美。不排除童话还有其他多种功能,但其他功能都是在审美功能上派生出来的,是读者自然感受到的。

参考文献

[1] 安徒生.野天鹅[A].安徒生童话全集[M].叶君健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宜安.《野天鹅》对民间故事的继承与超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72-76.

[3]赵学菊.论童话的“荒诞”与幼儿的审美[J].长沙师范学校学报,2005(05):49-52.

[基金: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奥尔夫幼儿音乐教育特色师资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SZY16C01 ]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审美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