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精品课程建设的BIM技术应用

2017-05-27 05:49张翠红周丽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对接融入

张翠红+周丽娜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 要:文章结合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及将BIM技术融入教学的优势,阐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中融入BIM技术的有效途径,提出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阐明了BIM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性和显著效果。通过在教学中融入BIM技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大大提升。

关键词:BIM技术 课程 融入 岗位任务 对接

目前,建筑行业已迈入建筑信息模型时代,BIM技术作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随着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认可及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BIM模型就是建立了4D施工进度管理和5D造价管理的信息模型。这个信息模型包括建筑构件的工程量、综合单价信息、以及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量数据,通过此模型,系统能根据进度管理要求,识别并自动提取建筑构件的清单类型和工程量等信息,自动计算建筑构件的资源用量及成本,对施工资源和成本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因此, BIM是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模型。

只有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精品课程建设中融入BIM技术,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工程造价职业岗位任务,重新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大赛为着力点将BIM技术融入教学,总结经验,改善不足,最终推广至日常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将BIM技术用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的优势

目前,建筑行业已迈入BIM时代,行业发展带来岗位工作任务的变化,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已由手工算量和计价,转变为软件算量软件计价,再次转变为BIM技术的应用。行业发展给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本着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的原则,《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建设紧跟技术进步,在工程量清单课程中推广应用BIM技术,成功解决了课程改革与技术进步的紧密衔接问题,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无缝对接。

1.应用BIM技术成功解决课程学习抽象的难题

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真实、可视的模拟建筑项目及现场施工,实现了项目全过程数据信息化。将BIM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推广应用BIM技术,深化《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改革,成功解决课程学习抽象、难以理解的难题,从而推进课程建设良性、合理发展。

2.进一步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

《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能力课,需特别重视“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教学中岗位实践难以落实,尤其对理实一体环节的整体性、合理性的实践安排难以落实,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进一步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教学与岗位要求零距离,从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探索BIM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有效途径

(一)以大赛为着力点探索BIM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

1.BIM创新竞赛进一步推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现今,整个建筑界已经逐渐认识到了BIM的种种优势,并且把它当作推动行业发展、甚至彻底改变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因素。BIM创新竞赛也是为进一步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发展。

BIM大赛是以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根据协同工作理念,由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相互配合,分别承担产业链中3类重要角色(设计师、造价师、建造师),协同完成大赛。大赛内容涉及到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方案、建筑报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工程造价(包括土建工程算量、安装工程算量、工程计价)、工程管理(施工组织技术方案、项目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和虚拟现实(设计方案展示、施工过程模拟)等多个方面。在比赛过程中参赛团队成员通过相互配合、协同合作。

2.三轮循环,层层选拔的培训辅导模式

为积极应对比赛,采取“三轮循环,层层选拔的培训辅导模式”。即每年的6月即开始选拔辅导工作,首先在学院中积极鼓励工程造价专业大二的在校生参加学院级比赛,为第一轮选拔。其次在校级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同学中通过选拔推荐出参加自治区级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为第二轮选拔。最后在自治区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同学参加行业协会职业技能竞赛,为第三轮选拔。为提高竞爭力一般选取6名左右选手,再通过引入真实案例进行培训辅导,以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及竞赛能力。最后通过模拟赛选拔出最终参赛的三名选手名单。在2016年的培训辅导中学生共培训辅导的实训工程项目(包括土建及安装项目)近30个。通过层层选拔考试,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竞赛能力。

在2014至2016三年的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培训辅导工作中,通过广联达BIM系列软件的应用,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基础,最大程度上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实现了建筑类各专业之间的BIM协同。也促使学生将在校所学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和行业的理解程度,建立团队协同工作理念,提高协同工作的组织、协调、配合、实施能力;推动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及学院实训室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增强选手的团队协助能力。营造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专业技能、勤奋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熟练掌握BIM软件建模技术,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于大赛辅导的BIM技术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为更好地迎接大赛,有针对性地辅导参赛选手,教师参加行业相关培训,及时把握行业发展态势,掌握先进的工程造价岗位技术,再通过辅导学生,探索BIM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一方面,加强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使其更贴近岗位需要,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另一方面,为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采用“引进来”模式,学院聘请精通BIM技术人员进校园培训,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及职业能力。进而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为提高我院教师的BIM技术应用水平,工程管理学院专门利用课余时间对全体授课教师进行了BIM技术的应用培训,项目组教师也多次参与了BIM大赛培训课程,将BIM技术引进校园,进一步加深对BIM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三)基于大赛辅导的成功经验,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

基于大赛辅导的成功经验,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该课程设计过程可以概括为:“三方参与、两层分析、两层分解、两个设计”,见图1。

该课程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设计学习情境的思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专业知识在确定在工程交易价格过程中掌握,岗位技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形成。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坚持知识与职业能力兼顾原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职业岗位技能、任务及能力为依据。借助BIM技术软件平台,以真实工程项目案例为依托,让学生全面系统、可视化地学习,通过BIM案例将课程知识点进行串联,把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使其形成科学化、系统化、有层次的专业知识体系。进而达到课程开发设置、教学设计的创新。使其学生既可掌握知识,也能掌握岗位技能,还能使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实现零对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四)从工作岗位出发,构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从工作岗位出发,构建BIM毕业设计环节。BIM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围绕一个项目去打通应用的软件,满足自身毕业设计任务需求以外,通过该项目可提升专业知识及BIM应用技能,开拓眼界,了解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价值点,提高学生相互间的协作沟通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通过模拟可进行工程建造虚拟与实际的对比,提升就业竞争能力。BIM实践教学环节见图2。

(五)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

将BIM对量软件引入课程考核评价中,进一步提升了课程考核评价效率。突出职业技能考评,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来综合衡量,革新传统的一次性、侧重知识掌握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形成评价内容、方法、手段、评价主体等多元化参与模式,形成“企业化标准、重实效”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不以掌握教材知识为目的,以培养实践应用和专业能力的迁移为衡量目标。

三、BIM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对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教学手段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职业能力;创新了基于BIM技术与职业岗位工作无缝对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1.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通过BIM技术在课程中及大赛辅导中的应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及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项目组成员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1篇,公开出版教材6部,建设了自治区(省部)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1门,教研教改项目4项,;学院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部级2项;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2.大力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职业能力

BIM技术在课程中的推广应用,大力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专业能力,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工程造价技能及创新竞赛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4至2016年三年课程教学及大赛辅导中推广应用,连续培养了三届学生,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取得优异的成绩,共获得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行业协会职业技能竞赛等奖项一等奖4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 次。

四、结论

基于 BIM技术《工程量清单计价》精品课程建设,创新了基于BIM技术与职业岗位工作无缝对接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多元化課程评价模式。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环节中,通过应用BIM技术,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的计价及工程结算。成功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无缝对接。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的评价中,应用BIM技术将学生的实训成果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智能分析量差产生的原因。通过空间位置的对比,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到自己的错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改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1.05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2014.07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2015.04

[4]张翠红.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的课程建设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6(01):217-220.

[5]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自治区精品课程《工程量清单计价》

[6]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智慧职教网

作者简介

张翠红(1966-),女,新疆人,本科,副教授/注册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工程管理。

周丽娜(1982-),女,新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猜你喜欢
工程量清单计价对接融入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发展趋势
浅谈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异同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制度下的投标报价策略探讨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