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总理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17-05-29 19:35张博
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周总理总理校园

张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编者按:周恩来,在中国几乎等同于总理的代名词。提起他,人们心目中总会浮现出智慧风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形象。周总理精神是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素材。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持久的,周总理精神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用青少年心中的英雄去教育引导他们,易于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有一所小学,依托周总理曾于1958年7月3日到该校视察的独特教育资源,提炼总理精神的独特内涵,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师生的价值追求,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正是在总理精神的陶冶下,一代又一代的周郡人克服了发展中的重重困难,执著跋涉于漫漫教育征程,终于迎来了教苑满园春色!探析周郡小学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教育人最质朴的情怀与追求,感受到的是中国教育充满希望的明天!

在风光迤逦的江门市蓬江区滨江新区,一朵光灿耀眼的教育奇葩——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周郡小学,正以它独有的芬芳绽放于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之间。该校创办于1942年,现在有教学班22个,学生1100人,在职教师45人。少年时期的周总理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拼搏向上。如今,在周郡小学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与精神寄托,助力他们不断前行。

精神引领:内隐与外显文化共生

睿智而进取的周郡人,采取外塑形象、内育精神的措施,使校园成为了无声的诗篇,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总理精神”的熏陶,受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周总理视察并听课的农村小学在全国为数不多,周总理的到来给周郡小学全体师生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资源。将总理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周郡每一位师生的光荣使命。为此,学校以“缅怀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学校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提炼总理精神的时代内涵,使之更符合当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校训,以学习“总理六种精神”为灵魂,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学风。

在育人的过程中,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层次育人,低年级侧重“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知道周总理是我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中年级侧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教育,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要伸出援助之手,结合周恩来精神,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团结奋进,有崇高的集体主义荣誉感。高年级侧重“遵纪守法,立志成才”教育,充分利用周总理从小立志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让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每年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周总理纪念室;观看“周总理精神”长廊;瞻仰“周总理塑像”;在总理像前宣誓(毕业班百日冲刺宣誓等)。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文道结合”,把周总理“虚怀若谷、戒骄戒躁”的精神,渗透到课堂中,让师生明白“谦虚谨慎”是我们取得更大进步的保证。

荀子在名篇《劝学》中曾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生活在各种环境之中,会受到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改变自身。周郡小学注重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学校特有的总理文化底蕴,创设体现有周郡地域特色,又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自然环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师生成长。该校充分利用周恩来总理到过周郡小学视察听课这一独特资源,以总理精神引领学校发展,利用好每一块墙壁、每一条走廊、每一个楼梯,每一个角落,打造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六大文化:班级文化、墙体文化、走廊文化、楼道文化、角落文化和绿化文化,让整个校园潜在的教育功能“动”起来,“活”起来。同时通过建设总理纪念塑像、总理纪念长廊、总理精神宣传阵地、总理艺术壁画、总理走廊等,让总理精神显露于校园之中,内化于心。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无不取决其生命中的阅读历程。阅读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和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饱满。为此,周郡小学全力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了五个读书平台。一是“读书休闲区”,在环山跑道与活动区建设了读书休闲区,学生们可以自由自在享受读书的乐趣;二是 “我阅读、我快乐”开放式的阅读角,学生在上学放学和课间时间可以在阅读角自由阅读;三是“班级图书角”,学生将好书带到班级与大家分享;四是开放式学校图书室,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书籍阅读,每天都安排一到二个年级的学生到图书室集体阅读;五是师生阅读和亲子共读平台,每天早上半小时和每周五下午第3节为学生阅读时间,每天晚饭后半小时为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时间。如今的周群小学处处都书香醉人、诗情画意。

百花齐放:社团与主题活动齐飞

丰富的校园活动如同五颜六色的画笔,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绚烂的色彩,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其全面发展。周郡小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结合重大事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利用各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等活动。坚持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利用重大节庆日和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各种专题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总理诞辰纪念日”等,通过知识竞赛、演讲、诗歌朗诵、歌唱、书画和手抄报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展现出蓬勃的青春活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周郡小学向学生提出了“每天進步一点点,成功向你招手”口号,并利用每周星期四下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田径队、乒乓球队、键球队、鼓号队、舞蹈队、合唱、书法、绘画、阅读、口语、象棋、数学趣味等10多个兴趣小组。同时开展“读名著、学名人、做名星”的“三名”校园活动以及阳光体育活动等,每学期举行素质教育成果汇展、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技艺大赛、读书节等专项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技能和知识,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平时表现欠佳的同学在活动中树立了信心,学习和行为规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周郡小学还非常关心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以“感受爱,体验爱,奉献爱”为主题的爱心活动,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奉献爱心,构建和谐校园,让爱心在每个人身边传递。

刚柔并济:制度与人文管理共舞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只有合理地掌握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度”,努力将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文化育人的意识贯彻于管理之中,才能实现“顺势而为”的管理境界,使“刚性”的制度绽放出“柔性”的人文光辉。周郡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深知这一道理,并付诸行动之中。该校从文化的高度构建本校管理机制,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与校风、班风、学风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的“班干部轮岗制”和“督导队员监督制”等学生自主管理措施,进一步促进良好校风形成,同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发展主体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的舞台,使他们在管理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人人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服务实践中学会了负责,懂得了担当,从而促进良好校风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养成。

为更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周郡小学通过开展“文明班”评比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实行“一周主抓一个项目,一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活动。启动“一二三八”工程: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习惯活动,让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特色教育的推动下,在总理精神的激励下,学校校风明显转变,学生良好品质正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后记:教育是一条长长的路,需要一代代人用脚步去丈量;教育是一条潺潺的河,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源远流长。在陈炎光校长的引领下,周郡小学为师生营造了一方幸福成长、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校取得了“广东省红旗中队”“江门市首批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江门市先进社团”“江门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笔者一直在尝试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该校进行全面的展示,但每每又会感觉难以描摹出她那介乎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神韵。在校园中默默地远观、静静地近悟,静谧的校园中透着周总理精神所带来的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师生们在总理思想的陶冶下,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

猜你喜欢
周总理总理校园
新总理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周总理的标准餐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走进淮安周总理故乡 追寻一代伟人足迹
周总理运筹援越扫雷——访海军原副参谋长来光祖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