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探究

2017-05-30 12:28王艳辉
科技风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计算机基础应用型本科

摘 要: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基础技能差异大、教学内容多、教学内容固定,不适合所有专业的学生学习等问题,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了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多元评价的调整与改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专业特色

一、研究背景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综合性、技能性、专业性的高层次专才为目标,高度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技能水平的提高,重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

《计算机基础》是所有本科院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能创造性地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及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培养并提高其信息素养,因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大教师積极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点。

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体系学习中的能力支撑的作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大纲,针对专业特点及目标,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学习活动中知识的综合性,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素质教学为目标,为其专业课程学习及技能培养奠定基础。

二、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是培养信息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也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基础技能差异大,现有教学无法进行个性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自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能满足学生个体的求知欲,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学习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传统教学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 2 ]。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知识之外,多媒体技术基础、excel报表制作、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等知识都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范围。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面浅,无法达到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内容固定,不适合所有学科的学生学习

对于文科、艺术类学生学习编程语言难度较大,与其所学专业及日常生活、学习关联性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缺乏对学生、专业的剖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无法意识到该课程对专业课的重要意义,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紧绕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应着重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开展混合式教学

以“互联网+教育”为指导理念,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课和慕课等在线移动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可以大大弥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学时紧张的问题。学生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学习,也可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讨论。在线移动学习为深入开展探究活动或项目学习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知识准备。学生自主控制在线学习进度,更适合个性化学习,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相关练习和测评,便于学生自评,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例如创建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一些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常识、操作系统使用的小技巧、办公软件使用的注意事项等信息,学生在课下时间就可以掌握一些小知识,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微课和慕课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教育新资源、新形态,多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与传统课堂相结合,形成混合教学模式。成熟的网络交互平台,不仅集成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提供了短小练习进行在线测评,使评价更客观。

(二)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

剖析各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信息,筛选出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关的知识信息,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资源等进行设计与重构,建设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我院管理学院设有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等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分别为财务会计、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以及工程估价、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等,培养具备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化、财务审计等技术技能和土木工程管理、全面工程造价管理等技术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就业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从事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和建筑工程预结算、工程审计等岗位。因此,该类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excel函数和数据管理方法。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可紧密结合专业设计教学案例,开展诸如“编制记账凭证”、“excel进销存管理”、“excel固定资产管理”等主题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培养其实际问题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也更加有效地实现了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

(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开展项目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的开展基于一个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真实问题,使得学习活动变得有意义,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项目的选取决定了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项目过于复杂,远远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或者项目易于完成,都失去了项目学习的意义。因此,项目难度既源于教学内容,又高于简单的教学知识点。

例如“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章,旨在使学生掌握演示文稿格式化、幻灯片动画及切换效果、版式和超链接的设置,结合艺术类学生的学科背景,笔者设计了“制作圣诞节电子贺卡”的项目主题,要求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美化演示文稿,制作动画流畅的节日贺卡。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幻灯片主题、内容及动画等细节,合理分工开展探究活动,用专业视角制作出较高质量的作品。

(四)注重教学知识的延伸,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综合性的项目中学以致用,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够灵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完成了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学生会在活动中遇到感兴趣的新問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其适应当前与未来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

如上例中提及的演示文稿制作,个别学生新奇地发现:为幻灯片设置了切换效果后,幻灯片的衔接更加连贯了。于是小组成员一起探索幻灯片母版的设计,运用色彩和对称图形创意等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设计出个性化的版式应用于不同幻灯片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自信性、兴趣有了提高。

(五)寓教于乐,教学知识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以知识的科学性为前提,设计趣味性教学活动,体现出了教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将枯燥的教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教学案例中,既传递了知识,又活跃了学习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word 2010文字处理”中,要求学生掌握自选图形格式的设置,因此可以带领学生使用word自制印章。该案例可将自选图形的插入、文本填充、图形填充、文本效果、图形对齐与组合等操作技巧融入其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还可以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排版知识与技能制作出荣誉证书,页面布局的设置可以作为延伸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索。学生的学习趣味性较浓,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客观、多元化评价学生

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评价应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进行多元、客观性的评价。评价不仅仅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现和重视学生的个体优势或个性,对教和学的过程进行客观性评价。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和提高,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采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组织探究式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发挥专业优势,进行专题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将教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艺术地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在快乐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培养更有竞争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锡芳,张昌波.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4(5):85-86.

[2] 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11):126-128.

[3] 王艳辉.基于项目学习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展望,2017,(05):325-326.

作者简介:

王艳辉(1982-),女,河北青县人,硕士,湖南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从事软件测试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计算机基础应用型本科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