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析

2017-05-30 10:48周敏玲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7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周敏玲

【摘 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的要求,这既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之路,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发展之路。文章对分级教学模式的概念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进行解析,结合目前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成果,分析了分级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困难,从而对完善分级教学模式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分级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090-03

0 引言

传统高校英语教育中“一刀切”“大一统”模式已经不适合目前的教学现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是根据《大学英语教育指南》的要求所作出的符合当前形势的改革创新,这既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之路,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发展之路。分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摈弃了过去高校教育中的“五统一”模式,即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评价方式,而是根据学生掌握英语的水平进行分级,根据不同的层级进行相应难度的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提高,也有利于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1 分级教学模式的概念

分级教学模式的概念来源于教育部《大学英语教育指南》中基于教学目标的课程设置的要求,即“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充分体现个性化。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起点较高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分级教学模式就是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差异化教学任务,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从而达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的目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机会,促进教、学的共同进步。

分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1 教學目标

实行分级教学模式就是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在入学时的英语成绩结合其他综合评价指标,将学生划分为高、低2个不同的层级(或者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对于高层级的学生,通过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深度的方式,以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并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为目标;对于低层级的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并具有一般的英语听说能力为目标[1]。

1.2 教学内容

分级教学模式是一次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要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育指南》,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进度。由于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受到当地教育水平、应试教育等的影响,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感水平参差不齐,而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级,有针对性地增加英语信息的输入量,如通过多媒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级教学模式就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既可以让高层级的学生不会因为难度不够而“不过瘾”,也不会让低层级的学生因为难度较大而“吸收不了”。高层级以强化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低层级以基础课程和强化课程为主。

1.3 教学考核评价

分级教学模式对学校和教师都是新的挑战,如何建立合适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至关重要。首先,为了达到客观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应采用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除普通的英语测试外,还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专业应用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其次,要实行学生层次升降制度。每学期根据学生的考核评价成绩,确定下学期参加的教学层次,既有利于学生保持合理的学习进度,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分级教育的实践

随着分级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的实证研究。高照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课堂心理环境的影响方面提出了只有重视“课堂心理环境、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环境变化的规律,才能有效地引导和确保学生顺利地进行分级学习。[1]”郝翠屏认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差异更值得关注。教师应了解这些个体因素和差异,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正确的角色意识和策略指导”,以取得好的效果[2]。周玉由于显性分级教学模式的弊端而采用隐形教学模式,其研究结论隐形分层教学模式是使学生英语水平得以显著提高的主要因素[3]。吴伟英等人通过对中山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后发现,分级教学方式总体上得到学生的认可,并且可以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前完成英语四级内容的学习,也证明了分级教学的必要性[4]。

3 分级教学模式的优势

(1)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原因,英语水平差异化有扩大的趋势,有的时候在同一班级内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化更为突出。分级教学模式有利于在保证整体教学进度和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基础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大部分学生掌握大学期间应当具备的英语技能。

(2)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层级升降制度,学生为了保持高层级或者希望由低层级上升到高层级而增加了紧迫感,从而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3)有利于增强教学的互补性和高效性。由不同专业甚至不同院系的学生混合组成新的英语课堂,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更多的互动及实现学生知识的互补。王晓燕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不同专业学生组成的课堂,课堂讨论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5]。

(4)有利于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面对经过分级之后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不大,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增加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课程多样化的探讨和摸索。吕喜平在通过采用金字塔教学模式后发现,这也是适合低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6]。

4 分级教学模式的困难

(1)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由于分级编班,打乱原有的院系班级体制,在师资配置、教务管理方面增加了难度,给学校教学资源的安排、教学设施的分配增加了压力,这需要从学校层级进行统筹和协调,做好规划,否则可能影响教学质量和造成教学混乱。

(2)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张苗认为强制性的分级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出现排斥的情绪,甚至会产生放弃学习等强烈的抵制情绪[7]。黄洪在研究中也发现,对于层级较低的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不容忽视[8]。

(3)降低了自然班所具有的凝聚力。刘泽华等人认为分级教学模式打乱了学生以自然班为基础的课堂联系,其成员之间会因为交流少而缺乏榜样的力量,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失去讨教的机会[9]。

5 改进措施和建议

综上所述,分级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其在具体实践中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总结部分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分级划分指标。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分级划分指标过分单一,应当以辅助指标和考试成绩相结合、個人意愿与考核分值相结合。例如,取得相关的英语考试证书可以作为加分项,在分级线附近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就读层级等方式。

(2)不宜对学生划分过多的层级。分级教学到底分多少级合适,一直没有具体的定论。分级分得越细,分级线附近的学生选择就越为困难。从目前看来,以分3级为较多,部分学校分2级,极少数学校分4级进行教学。划分层级过多,给学校开展教学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大了被划入低层级学生的心理压力,不利于调动低层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划分2个层级为宜,不宜超过3个层级。

(3)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要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后,仍应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建立统一的试题库,以便检验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差距,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定如奖学金、评优评先等方面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参 考 文 献

[1]高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课堂心理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2):56-62.

[2]郝翠屏,付继林.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的个体因素与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1(7):68-71.

[3]周玉.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53-57.

[4]吴伟英,邓志辉,黄继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1):6-13.

[5]王晓燕.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几大优势[J].黑河学

刊,2006(1):97-99.

[6]吕喜平.金字塔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B班课程设计之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813-

1815.

[7]张苗.浅谈大学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可行性[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4):94-96.

[8]黄洪,何国雄.学生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71-

174.

[9]刘泽华,申凯中.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反思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37-41.

[责任编辑:陈泽琦]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模式化教育主导下的个性化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浅析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