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2017-05-30 10:48吴永成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垦发展

吴永成

【摘 要】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為核心,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领先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全面增强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把农垦建设成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国有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文章就如何发挥农垦在广西特色现代农业和对外合作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加以论述。

【关键词】农垦;农业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113-04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只有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好农垦的优势资源,搞好农业产业化建设,使农垦的产业与世界接轨,这是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广西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发〔2017〕3号)等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将有力地推动广西农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广西农垦农业产业化改革发展的步伐。

1 广西农垦农业产业化现状及问题

1.1 现状

广西农垦成立60多年以来,特别是2006年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农垦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1)农产品基地建设得到强化,生产区域趋于集中。甘蔗区域集中度提高,形成糖料蔗产业带;亚热带水果、茶叶优势区域布局逐渐显露。现代农业、畜牧水产等也趋向区域化生产,如以金光绿母山蔗牛、西江奶牛、永新种猪、钦州水产养殖等为代表的畜牧、水产生产基地,以及以先锋农场、龙北农场、大明山、百合、阳圩农场等为主的无公害茶叶、芒果等基地基本建成。

(2)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科技合作加快。重点技术推广应用的广度和力度加大,以节水灌溉、精准农业为代表的一些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广西农垦加大投入资金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4)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在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方面,广西农垦集团按照产业化、专业化、集团化的要求和优化资源、优化产业、优化企业的原则,先后重组了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剑麻集团、茶业集团、永新畜牧集团、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万大山公司、房地产公司,分别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基地+农户”的专业市场带动型、“物流产业+名优特农副产品”的主导产业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新格局。

1.2 问题

(1)管理体制不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实行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并有相应的体制作保障。目前,农垦企业主管部门仍以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为主,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统一协调的功能较弱。而农业产业化要求产业链的各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求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局限。

(2)思想观念不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农业产业化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而目前一些农垦企业,经营观念封闭保守、安于现状;一些农场的领导,满足于农场内部经济的良性循环,而忽视外部的市场经济大循环。这对于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培育区域性主导产业、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以及对于整个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都极为不利。

(3)地理位置偏僻,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农垦企业大都地处偏僻落后地区,远离市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4)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普遍存在小、弱、散问题,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强大的产业优势,难以充分抵御市场风险。

(5)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多数龙头企业还没能与农户、基地形成稳固的经济联系,利益调节机制不完善,致使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优势还未真正显露出来。

(6)商品生产基地档次不高。产品科技含量还较低,有关种植、加工 保鲜、储存技术的引进也较少,农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和能力不足,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7)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备。各农场基本没有组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无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及产业化经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 制约广西农垦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广西农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政策落实不到位,边境农场发展缓慢,产业转型升级不够,企业机制不活,人才缺乏,资金风险管控能力不强,对外合作积极性不高,以及存在着资金风险、政治风险等。

3 广西农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为发展和壮大农垦事业,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用好政策,做大做强农垦经济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桂发〔2006〕11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授予自治区农垦局相关管理职能和落实有关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006〕29号)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农垦经济的发展。2006年广西农垦集团公司资产总额为134.87亿元,2016年达到491.26亿元,增长了2.64倍。

由于对文件理解的偏差,文件在贯彻中仍有不少地方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广西农垦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號)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广西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发〔2017〕3号)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给广西农垦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我们要认真领会好,学习好,借改革的东风,调整垦区的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垦经济。

3.2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广西农垦48个国有农场中有8个农场分布在中越边境线上,职工的生活环境恶劣,交通条件差,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由于历史原因,边境农场职工成分(转业官兵、归难侨、知青)复杂,平时是种地的职工,战时是支前的民兵,没有区位优势,又缺乏知识、技术,造成职工生活困难。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国家的惠民政策要惠及农垦。二是农垦边境农场、贫困农场、归难侨安置农场和库区移民安置农场要纳入自治区和当地政府相关政策扶持范围。三是要调整好产业结构。四是依托龙头企业,抱团取暖。

3.3 用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

以往各农场在发展产业上各自为战、发展的产业大多以柑橘、龙眼、荔枝、芒果为主,效益较差。目前,广西农垦已建成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0家广西重点龙头企业,2个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为避免风险,笔者认为,一是坚持“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八字方针,本着“产业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高”的目标,依托自身优势,精心打造“龙”型经济,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加工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广西区农垦下属企业到东南亚国家种植剑麻约600 hm2,育剑麻苗30万余株,既成本高企,又难控风险。因此,农垦对各农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二是把农场作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的模式发展,由工业反哺农业,协调发展。通过产业的调整,形成以桂西南与桂中地区的甘蔗板块产业为重点,辅以桂南地区长形的剑麻产业链和桂北柑橘产业群,并由此支撑着“农垦糖业”“永新牧畜”“十万大山”等集团公司,并成立亚热带果品果蔬公司,为农垦走向国内外市场参与竞争奠定雄厚而坚实的基础。

3.4 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以产业、资产为纽带,实行股份多元化管理

农垦要积极培育几家上市公司,带动垦区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内部职工参股,形成股份多元化,形成“集团公司+基地农场+职工股份”的纽带链,健全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三重一大”事项请求报告制度,形成决策、监督、执行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首先以产业入股。农垦有48个国有农场,区位不一,发展不平衡,但可以因地制宜,宜商则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玉林地区片以发展剑麻为主要产业,桂林、贺州地区片以发展柑橘为主要产业,北海、防城、柳州、来宾片区以发展甘蔗为主要产业,柳州片区的绿达公司、沙塘农场地处市郊,宜发展城郊经济,南宁、柳州城郊结合的农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庄经济和工业园,百色、龙州片农场以发展林木、果品、木署为主要产业,在宜发展上述产业的峒美、那梭、火光、荣光农场,可以利用坡地种植橡胶。总之,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其次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对农垦企业改革改制中涉及的国有划拨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可按需要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和保留划拨用地等方式处置。对农垦现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办理有偿使用手续后,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改变用途,需办理出让手续的,可以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再次剥离社会职能,轻装上阵。加快农垦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将国有农场所承担的全部社会职能一次性移交所在地政府管理。对远离城镇且一时难以移交的边远农场,采取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的方式,办理相应的授权委托手续。最后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利用城郊、农场周边等土地资源,与农垦地产集团或有实力开发商合作搞房地产开发,立足“以地生财、以地养场”,对具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土地,以招标、拍卖等方式出让,提高土地有偿使用率,积累小城镇建设资金。二是参股物业和餐饮业,增加收。三是建设农贸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四是整合农垦酒店、宾馆、现代农庄,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吸引休闲消费。五是利用农垦产品质量追塑体系,创建农垦特优产品销售超市,树立连锁销售品牌。六是利用“互联网+”,打造农产品供销网络平台,做好当地农产品销售的信息服务等。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壮大城镇规模,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支持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3.5 人才兴垦,推动农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农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宝贵资源,实施人才兴垦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农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

(1)建立学习创新型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开阔视野,思想超前,要敢想、敢闯,敢于革新。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清正廉洁,一心一意为农垦而努力工作。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增强农垦的竞争力,创建一个讲学习、讲团结、能战斗的团队,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农垦。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允许人才合理流动,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合理配置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思想,围绕企业发展需要,招收社会上一批创新型、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增强农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与民营企业家、经济能人、技术能手的联系,借资金、技术和信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坚持任人唯贤,营造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好环境。坚持让管理人员能者上,庸者下,给德才兼备者走上领导岗位的机会,让优秀人才参与农垦民主管理,参与重大决策。

(4)加强现有人力资源的培养,健全职工招录、培训和考核体系,逐步建立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一是狠抓中层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现代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二是狠抓一线职工的新技能普及工作,增加职工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垦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针对农垦近年来很少招工的现状,吸纳长期在农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职工子女、外来落实户人员和周边农村素质相对较高的富余劳动力,结合国有農场改革发展进程,联合高职院校进行技术培训,经考试、考察合格后,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农垦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储备。

(5)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工作绩效考核,拉开差距。对占有优势资源和资产的农场,要注重绩效考核,而对占有较少资源和资产的农场、企业,效益突出的,对农垦经济贡献较大的有功人员要重奖。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好环境,把农垦建设成为优秀人才创业的平台。通过实施人才兴垦战略,促进农垦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3.6 强化资金风险管控

农垦国有资产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必须切实加强监督和管理。按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督体制。农垦管理部门要加强和改进对农垦企业的监管,对农垦企业投资项目的优缺点要加强分析,加强资金投资风险评估,特别是对资金投入大、时间长、产出效益低的项目,要及时“亮红灯”,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3.7 积极走出去,发挥农垦在农业对外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广西农垦要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国内产业基础,统筹规划农垦对外合作的目标区域和发展重点,详细了解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国情、政情,积极走出去,投资项目争取上升为国家项目。即使是企业行为,也要抱团取暖,争取与所在国家、区域企业进行合作,降低风险。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Z].2015.

[2]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广西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发

〔2017〕3号[Z].2017.

[3]李萍.广西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3(5).

[4]梁译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财税制约因素[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农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体验休闲采摘 感受农垦文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点“土”成金 农垦改革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