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由心生,自然朗读

2017-05-30 10:48曾婉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雨点儿语调语气

曾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时,都能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说明,人是具备有声语言交流能力的。朗读也是一种有声语言的交流,可为什么会说话的人拿起文章就读不出“人话”呢?那是因为,我们说话时,说的是自己的话,是带有目的性的、由心而生的话。而朗读读的是别人的话,如果我们不理解文章的意思,不能感同身受,自然也无法调动起我们的情感,无法触发语言交流能力的开关,也就无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文章的意思了。因此,朗读的前提是理解课文内容,包括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作者意图。朗读时还需要想象画面,置身于课文的情境当中,调动起自身情感,让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使语言由心而生。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下面,就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雨点儿》为例,说说如何指导朗读。

《雨点儿》一课朗读教学的重点在读好对话以及语句的停顿上。

一、对话朗读的指导

关于对话朗读,有人认为,关键是把角色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对话朗读的重点在于读出对话感。不论是单人的对话朗读还是多人分角色朗读,话语之间要有承接呼应,而非自说自话。而要做到承接呼应,必须理解对话的内容,不仅是话语本身的内容,还包括话语背后的内容,揣摩角色的态度情感。

《雨点儿》一文的主题是爱与奉献。雨点儿的使命就是滋润花草,唤醒生命,给大地注入生机和活力,这是十分神奇、十分有意义,也十分快乐的事情。而雨点儿们显然知道自己的使命,他们的对话是包含在快乐、自豪的情感基调中的。读之前,可以播放带雨露的花草图片,让学生感知雨水对于草木生长的重要性,还可以配上音乐和描写春雨的诗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雨点儿们为大地带来生机时的快乐和自豪感。

文中对话共有三处。

“你要到哪里去?”大雨点儿首先发问。其实,雨点儿们都清楚,他们的共同使命是去大地上滋润花草,唤醒生命。这句话并不是纯粹的疑问,还带有交流、探讨的意味。因此,要用快乐的聊天似的语气朗读。朗读时,强调“哪里”这个词,就能读出疑问的语气。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有花有草”是对问句“哪里”的直接回应,强调这个词,就能读出回应感。如何更好地强调这个词呢?首先,我们要淡化非重点部分,“我要去”要低语调起读,在“去”字后面可稍作停顿,给听者一个期待答案的时间,以便留意听清后面的重点词。“的地方”也要用低语调轻快地带过。值得注意的是,“有花有草的地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断开。学生在齐读的时候,往往喜欢把“的”字读重、拖长,形成一种机械的读书调,割裂了完整的意思,破坏了语言的表达。解决办法是,还“的”字的轻声面貌,用轻而短的方式带过。其次,朗读“有花有草”这个词时,我们可以通过加大语调起伏,放慢语速来实现对它的强调。“你呢?”是小雨点儿的回问,这里交流的意味就更突显,意思是: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去哪儿呢?说来听听。

“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的回答出乎意料。“没有花没有草”是对“你呢?”的回应,要予以强调。强调的方法,跟上一句相似。不同的是,这“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着实让人费解,听者会问:“去没有花草的空地上做什么呢?”因此,这里的强调要比上一句更加强烈,语调的起伏要更大,语速要更慢,表现出大雨点自豪又带点神秘的感觉——它要去做更神奇的事情。其中“没有花”与“没有草”之间可以做短暂的停顿,给人留个大大的悬念。

二、读好句子的停顿

关于停顿,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标点符号只是有声语言停顿的一个参考,并非有标点的地方都必须停顿,也没有规定必须停顿多长的时间,相反,根据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可能会把有标点的地方紧密地连着读。而没有标点的长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也会在中间自然地设置停顿。停顿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它是自然生发的,也是人本身具有的能力。不同的人,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停顿的地方和长短也会不尽相同。只要能正确地表情达意都是可以的。要使学生处理好句子的停顿,我们要做的,还是从理解文章内容情感出发。那种用标点符号教学生练习停顿的做法是机械的,是容易产生误解的。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这一段是对雨滴滋润下,大地一片生机的描述。读这段之前,要停顿较长的时间,以便给下文的变化留一个心理转化的空间。

“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与“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是这一段的重点,读时,想象着雨滴滋润后,草木复苏,柳绿花红,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能用惊喜的语气把它们恰当地凸显出来。在停顿上,除了两句中间的逗号要稍作停顿外,为了突出花的红,草的绿,我们还可以在“花”“草”后面做更短的停顿,以便强调“更”字。“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中“了”字也是轻声词,跟前面讲过的“的”字一样,要轻而短地带过。但第二个“了”字之后可以稍作停顿,将“绿的草”语速放慢,气息拉长,(“的”字仍注意要轻而短)在故事结尾,给人留有余韵的感觉。而“有花有草的地方”和“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这里只是作为地点的区分,不需要再像上文一样强调了,因此“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中间不必再做停顿,要整体处理,以便与“有花有草的地方”达成呼应。

三、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科知识与教学并不是一回事,以上关于对话及停顿的朗读分析是老师们心里需要明白的,但并不适合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那如何教会他们朗读呢?我们要做的就是创设情境及提供优质的范读。另外,教师还要有一对灵敏善辨的耳朵,能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或闪光点,及时给予协助、示范和肯定。

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课始,可以用图片、视频、背景介绍、肢体语言和表情或者游戏把学生带入情境。朗读指导时,提醒学生想象画面,或用教师有声有色的范读,帮学生找到“情境中”的感觉。只要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就能調动起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地朗读。小学生要学习的主要不是朗读技巧,而是逐渐适应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范读是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不能用琐碎的朗读分析教学生朗读,而要用优质的范读,给学生呈现完整的作品,给他们带去听的享受,会听的学生慢慢就会读。学生会在听到的感动中自主地回忆、模仿、琢磨,继而自然地掌握朗读的技巧。艺术是需要浸润和发酵的,任何艺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中会逐渐触发灵感,形成自己的风格。绘画、书法、演唱、舞蹈、器乐……不一而足。那种理性的分析说教是教不出真正的艺术的。朗读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大朗镇三星小学)

猜你喜欢
雨点儿语调语气
雨点儿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恶作剧的雨点儿
“雨点儿”的功劳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雨点儿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