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玩微信一样写作文

2017-05-30 04:12易志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作文题微信作文

易志军

编前语

作业积弊常常被人诟病,可具体解决方法却寥寥。因此,本刊特征集这样的优秀作业——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能促进学科知识系统化、能让学生真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具有思维和探索空间等,以供一线教师参考与借鉴,并加以实践,以达“作业改革,从我的课堂开启”之目的。作业征集令发出后, 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众多优秀作业的尝试:微信、日记、观察、家校互通式、及时评价式等等。这些作业形式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完成,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现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微作文”之具体实施

频率:每日一篇+规定篇幅

全班每人一个“微作文”本,每天完成一篇“微作文”,从四年级开始实施。除诗歌外,其他文体均不低于规定的字数:四年级100字,五年级200字,六年级300字。学生每天完成作文之后,根据行数,写出大致的字数。如:约350字。

内容:规划主题+专栏征题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近期热聊话题或单元作文等设计相关主题,每两周一个主题。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时,将“微作文”主题定为“咱们班的那些人”;又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时,将“微作文”主题定为“生活,需要 ”;再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为《第一次……》,此时便可将“微作文”定为“第一次系列”。

教师规划好主题后,每天在黑板的一侧开辟“题目菜单”专栏,面向全班征集作文题。学生可在课间随时将自己想到的作文题写在黑板上,写满为止。全班学生可选择“题目菜单”上的题目作为自己的作文题,也可以自己拟题。

互动:“点赞”+“评论”+“群聊”

每天早上,学生互相主动向同伴推荐自己的作文,学生给自己喜欢的作文“点赞”(即在规定的区域内签名或画“?誙”),亦可在文后“评论”(写简短的评语)。同时,鼓励作者组建“群聊”(对同伴的评语进行回复,同伴进行再回复、讨论,5人以上为一个群)。这个过程,教师只需视时间适度参与即可。

激励:“微币”积分+“班报”发表+专区“晒文”

“微币”积分:①以六年级为例(每文不少于300字):每完成一篇,即可获得10微币,每增加50字,再奖10微币。为防止学生“以字数论英雄”的情况,封顶为50微币。②作者每获得一个“赞”,即可奖励2微币,获得一个“评论”,奖励4微币(教师与家长的评论翻倍)。作者若能组建一个“群聊”,奖励10微币。③在“题目菜单”专栏写一个作文题,奖励1微币。

“班报”发表:每两周完成一个主题后出版一次班报,获得微币前十名者可竞选班报编辑部成员,并根据投票确认主编、编委。学生将自己本次主题中最得意的文章发至班报公共邮箱,由编辑部审阅、编辑、排版,最后交给家委会印刷。每发表一篇文章,即可获得“稿费”(50微币)。每次班报问世,学生除批注、圈画外,均在指定区域写上“佳作推荐语”。教师只需拿着班报全班综合讲评即可。

专区“晒文”:作者可将自己未能成功发表的文章张贴在教室规定的墙面上,广邀读者。每晒一次作文,即可获得30微币。

除此之外,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由两位作者上台分享自己的“微作文”。对于特别优秀的习作(微币数最高者),教师还将推荐至学校校刊发表。

保障:取消作业+微信推送

取消作业:将学生其他的语文书面作业或取消,或移至校内完成,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写“微作文”。

微信推送:不定期将学生的作文用手机拍照,并发至班级家长微信群,邀请家长围观、评论。既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读者量,又促使学生精心创作。

“微作文”之“微思考”

如何让学生“好写”,进而达成“乐写”这一目标呢?或许,“微作文”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几年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方式的确提高了学生习作的水平,增强了习作的兴趣。

“微作文”,让学生像玩微信一样写作文,邀请同伴“点赞”“评论”,自己再参与其中组建“群聊”,再到“班报”投稿……对于这些,均以“微币”的形式进行奖励,形成一种循环的长效机制。这不仅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读者的数量,满足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也与微信这一新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深受学生和家長欢迎。

对于作者来说,没有读者的及时反馈总是让人失落的,初学写作的学生更是如此。实施“微作文”这一模式,学生前一晚的作文第二天一大早就会拥有很多读者,同伴之间的“点赞”“评论”,均是最及时、最令作者在意的反馈。

“微作文”习作模式,让教师的批改简化了,只需适当参与“点赞”和简单“评论”,即便教师偶尔没参与,学生似乎也不在意了。教师只需每两周组织一次“微作文周报”综合讲评即可。这种模式,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也提高了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作文题微信作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微信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微信
微信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