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一起读”,由“阅读”遇见“悦读”

2017-05-30 10:48唐绍龙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讲故事儿歌

唐绍龙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现状

“和大人一起读”作为“园地”内容的一个小板块,容易被忽视,同时又需要家长配合,教师不知道如何实施,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一起读”,在真正实施过程中面临进退两难的问题。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全新定位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编进教材,一定不是只作为“教材体”而存在的,背后一定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精髓和文化内涵:

1.追求“阅读兴趣的自然

养成”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大人一起读”提供了引导方式——爸爸爱阅读、妈妈爱阅读,孩子自然也爱阅读,因为他们会在一起读。当大人和孩子经常在一起阅读时,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在无压力、相互陪伴下自然养成。

2.提供“阅读材料的范本

辐射”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所选文章都文质兼美,有耳熟能详的,有充满情趣的,有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有具时代感的,有充满底蕴内涵的。不仅体现幼小衔接,充满童真童趣,又富含文化傳统,有味、有料、有意境。当老师和家长不知道推荐哪些阅读材料给孩子时,这些文章就提供了范本。从而通过一篇带动一群,辐射整本书、一群书的阅读。

3.倡导“阅读环境的合作

互通”

蒋军晶老师在《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中说到,阅读是希望孩子“静下来”。“和大人一起读”就是要创设一种静静的阅读环境,社会的“喧、嚣、闹”到家庭的“阅、读、静”,需要一种阅读环境的形成。少一些淘宝,少一些应酬,人世间最温馨的画面莫过于“带着孩子一起静静阅读”。大人和孩子在阅读中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交流,一种家庭式阅读、亲子阅读、书房阅读就会形成。阅读环境的形成为孩子的阅读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收获“阅读方法的随机

渗透”

阅读是要讲究方法的,大人阅读对于孩子阅读会起到一定影响。当大人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大人的阅读方法就会起到引导作用,不同文章大人给予不同的方法指引。这样的渗透又不像课堂上那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显得随性随意,也正好符合轻松阅读、无压力阅读的初衷。

5.相信“阅读是最好的课外作业”

“不上补习班也能学好语文”的前提一定是阅读,补习班、多余的作业都是简单机械的操练,既耗时又费力,不输在起跑线上,也会输在精疲力尽的半途中。多一些阅读,多一些积累,打下坚实根基。坚持“和大人一起读”,大声地为孩子读,因为:阅读是最好的课外作业。

三、“和大人一起读”实施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倡导的理念是:在大人的引导下共读,形成持续成长的阅读氛围与空间。这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家长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计划和策略。

策略一:由听到做——让家长成为阅读活动推动者

1.开学报名当天,给每个家长分发一份《“和大人一起读”,你准备好了吗?》,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阅读方式规划。

“和大人一起读”,你准备好了吗?

各位家长:

上学期我们经历了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读”,有收获,也有不足。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前行。你们听过这样一件事吗?

台北市有四所小学的校长,联合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声明,如其他们四所学校的孩子在一定时间内读完学校推荐的书籍,那么,他们四个身材已经发福的男校长就穿布料最少的芭蕾服,在大剧院里跳“小天鹅”。

他们这样做无非是让孩子多阅读,而阅读最好的方式就是你们的陪伴。

本学期你愿意采取以下哪些方式来做“和大人一起读”呢?

阅读时间:周末/晚上

阅读地点:家里、书店、图书馆、公园

阅读时间:10~20分钟 20~30分钟 30分钟以上

阅读形式:你们读给孩子听 孩子读给你们听 和孩子一起读

阅读延伸:阅读相关主题和形式的文章以及相关的书籍

阅读创造:和孩子一起朗诵、表演、欣赏

“和大人一起读”,你准备好了吗?

一(2)班

2017年2月

2.召开家长会,现场明确“和大人一起读”的具体操作。

首先让家长明白前文阐述的“全新定位”,为全体家长进行深入解读。然后教师示范教学“和大人一起读”,给家长提供一个基本的可操作的模式。

3.微信群及时反馈,表扬成功的,纠正不足的。

采用照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描述方式进行及时反馈,优秀的及时在群里进行发布和表扬,对有待加强的给予帮助方案。

4.学期中段召开“和大人一起读”茶话会。

让每位“大人”说说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谈一谈自己好的做法,对接下来的阅读做一个提前预演,对长期阅读做一个规划。

5. 期末制作微视频,评选十佳展播。

让每个家庭选择某次“和大人一起读”活动进行拍摄,以微视频的形式参加班级十佳评选,并在班级群里展播,提供借鉴资源。

策略二:从读到唱——体会儿歌、童谣的合辙押韵,节奏

明快

阅读一定是从“读”开始

的,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唱,那就配上音乐,加上动作,把儿歌和童谣唱出来,那种押韵的味道、明快的节奏感定会让孩子乐趣无穷。

第一篇《谁和谁好》是一首儿歌,语言活泼,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种方式孩子特别喜欢。大人也可以和孩子来个“一问一答”续编儿歌(见右上表),并推荐类似的儿歌合作读一读,然后跟着音乐,加上简单的动作唱一唱,最后还可以来个拓展阅读《有趣的问答歌》。

第七篇《孙悟空打妖怪》是一首童谣,“孙悟空”三个字就足够吸引孩子的眼球,大人不妨播放一段由老师提前做好的视频内容,然后让孩子读给大人听,最后一起唱一唱。

策略三:从读到讲——学着抓住要素讲故事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但有点害怕讲故事,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讲,以下这三个故事会给孩子一些借鉴。

如:第五篇《狐狸和乌鸦》是寓言故事,可以引导孩子抓住两个“人物”讲故事,“狐狸怎样——乌鸦怎样——狐狸怎样——乌鸦怎样”进行故事串联。

第六篇《夏夜多美》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以对话形式展开,大人和孩子进行对话朗读后,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合作共讲故事,爸爸旁白,妈妈当睡莲,孩子当小蚂蚁,来个配音大赛也是不错的。

第八篇《三只白鹤》是寓言故事,故事中出现了“一、二、三”的数字,这为孩子讲故事提供了线索,就可以引导孩子以“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的顺序去讲这个故事给大人听。

当然,低段讲故事活動还可以借助插图,以上三个故事也可以借助插图。

策略四:从读到演——把阅读时间变成家庭汇演

孩子和大人在一起时,总喜欢表演各种有趣的“节目”,在表演中收获着快乐。

第二篇《阳光》是金波写的儿童诗,想象丰富,音韵美。大人可以找段背景音乐,和孩子一起朗诵这首诗,在朗诵中体会童诗的魅力。接着推荐金波的其他童诗,如:《让太阳长上翅膀》《阳光没有声音》《小树谣曲》《叶的年轮》《花朵开放的声音》《春的消息》《树的感觉》《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通红的柿子》《流萤》,大人、孩子各选一首进行家庭诵诗会,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举办一次“金波童诗朗诵大赛”,大大提升阅读的梯度架构。

第三篇《胖乎乎的小手》是一个小故事,主题鲜明,角色单一,可以“课本剧”的形式一起自编自演。

第四篇《妞妞赶牛》是一篇绕口令,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意味,在小品和相声里经常出现类似的绕口令,节奏感强,有韵味。大人引导孩子读出节奏和韵味,播放音频、视频资料一同欣赏。然后补充阅读,如《扁担和板凳》《天上一颗星》《喇嘛与哑巴》等,进一步感受绕口令的独特表达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快板,各自挑选一个说一说。练得特别好的孩子推荐到学校参加文艺汇演活动。

对于以上策略二、三、四,教师既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实地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文字记录或视频拍摄,发给家长,让他们根据孩子和家庭具体情况做参照;也可以制作“一起读指南”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参考实施。

(作者单位:浙江苍南县望里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讲故事儿歌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农村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与思考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睡觉儿歌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