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原则探析

2017-05-30 04:22韩凯迪
科技风 2017年5期
关键词:受众

韩凯迪

摘 要:以移动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项目经验及相关书籍中所提供的数据及知识,探析了在设计移动端产品原型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师梳理设计思路,与设计团队的其他人员更好的进行讨论与沟通,帮助设计团队高效快速的进行项目的推进,保证互联网产品的可用性,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关键词:原型设计;受众;可用性测试

文献标志码:A

原型设计在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在设计的前期,我们的脑海中虽然有了一个好的想法和创意,但是和产品最终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态还是相距甚远的,而原型正是连接创意和最终成品中间的重要一环,它可以让想法和创意变得可视化,可以进行操作,便于团队之间的讨论,同时,对于最终产品来说,原型可以让产品得到上线前的测试和修正错误的机会,这对于整个设计团队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一、移动互联网产品原型

在交互设计中,一般把能够帮助我们与未来产品进行交互,从而获得第一手体验,并发掘新思路的装置,称为“原型” [ 1 ]。原型可分为低保真原型和高保真原型两种。低保真原型一般在整个设计过程的初期制作,用画笔在纸面绘制或者用现成的控件库打印出来使用。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用户界面的布局问题和操作流程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可用性测试来发现问题并且迅速修改。高保真原型则是在设计过程的中后期制作,此时应用程序的信息架构以及视觉设计都已完成,为了向用户展示出设计方案在移动设备上实际使用的情况,用相应软件制作出与最终界面高度接近的可跳转的界面模型,并同时提供给用户来进行更加深入的可用性测试。

二、原型设计的原则

无论是低保真原型还是高保真原型,它们被制作出来的目的都是验证设计初期的想法和创意是否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可行,并且用于进行可用性测试,发现更多设计初期没有想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漏洞,例如整个信息架构是否严谨?导航的内容分类是否合理?页面的布局是否在操作上能做到高效?这些问题都是和产品最终的使用体验息息相关的。在原型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是能够充分考虑移动设备的使用环境,以及受众的使用体验方面的相关问题,那么原型就能够更加高效的迭代,为团队开发节省更多的时间。

1)明确受众。实际上这里的明确受众是有两层含义的,首先我们要明确整个应用程序的使用受众,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目标导向设计的方法进行设计,了解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时期望达到的目的,对整个设计的方向和细节有更好的把控。其次,我们要明确制作出来的原型的使用受众,如果受众是我们自己或设计团队的其他人员,那么低保真原型或精细度不高的高保真原型就可以满足团队成员间的讨论和交流了,但是如果受众是甲方或者应用程序的目标使用人群,那么就需要使用各方面都尽量接近最终产品的高保真原型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产品的交互效果。由于制作原型的目的是用于可用性测试或展示设计方案,所以明确原型的使用受众就会帮助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使用的反馈,快速的进入修改,推进设计工作的进行。

2)先简后繁。好设计都是改出来的[ 2 ]。无论我们在最初构思应用程序的时候还是设计原型的时候,都不要贪多求全,应该先把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做好,先推出一个简单的版本给目标用户使用,然后积攒了一定的用户量之后,再对用户提出的反馈进行分析和改进。就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微信来说,在最初的1.0版本中只有三个功能:发送消息、分享照片和设置头像,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设计的迭代,又加入了语音对讲功能、摇一摇、红包、购物等等一系列的附加功能,在设计上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最终变成现在的样子,而且以后还会更加完善。所以从简单的核心功能出发,找到适合产品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3)考虑移动特性。移动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不同于其他终端产品原型的设计,移动设备有很多固有的缺点,例如它的屏幕空间有限,文字输入效率较低,网络信号的强度易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等等,但是移动设备同样有很多优势,例如各种传感器的应用、震动反馈、麦克风、闪光灯、指纹识别等等,无论是我们在进行应用程序的创意构思还是原型的设计时,都要对这些移动特性充分的考虑,使我们的设计在交互及使用方面区别与其他终端的产品设计。

4)勿求完美。产品原型在本质上是最终产品的简略版本,它能尽量接近产品的最终形态,但是无法替代最终产品,所以原型在跳转或动效方面存在瑕疵是很正常的,我们的设计师在制作原型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到作品中去,每个部分都力求完美,想要和最终产品的使用效果一模一样,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我们只要根据受众判断原型的使用人群,能够完成可用性测试要求的一些任务就可以了,原型的本意就是要不完美。事实上,略显粗糙的原型往往能获得更好反馈。

5)關注操作逻辑。设计师们在产品设计的中前期往往关注的都是用户界面的元素布局或者信息架构,但是对于界面上的可操作元素及操作后出现的反馈效果则关注较少,实际上我们在使用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的时候,测试内容的一部分就是要统计用户完成任务的效率,那么操作逻否达到最优,就决定了用户完成任务的快慢,所以我们在设计原型的时候也要关注整个应用程序的操作逻辑,尽量做到扁平化的信息架构。

6)快速迭代。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流程中,问题发现的越早,纠正问题就越容易,成本就越低,因为我们经过了很多次的可用性测试之后,修改了我们的设计方案,最终要把方案交给程序员来实现,在编程进行之前发现的问题越多,后期开发的时候修改的地方就越少。据估计,设计流程中的变化成本是10%,那么只要在开发流程中或产品发布后做出变化,成本会飙升至l00%[ 3 ]。经常对原型进行迭代,成本风险就会降低,而且还能节省不少的时间、精力和费用。

三、结语

产品原型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从一方面来看,产品原型连接着设计师与使用者,设计师通过使用者的反馈来改进设计,另一方面,产品原型连接着设计师与开发人员,他们通过原型来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最后,产品原型连接着设计师与最终产品,产品原型在可用性测试阶段能发现及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为产品的开发排除障碍。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注意以上原则,能够帮助帮助设计团队高效的完成任务。

參考文献:

[1] 李洪海主编.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52.

[2] 傅小贞,胡甲超,郑元拢,著.移动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44.

[3] 沃菲尔著.汤海,李鸿,译.原型设计:实践者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3.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