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P辅助残障儿童认知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2017-05-30 04:46赵志成
科技风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

赵志成

摘 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平台进行手机端APP开发来实现线上结合线下团队帮助残障儿童(主要是脑瘫儿童)进行生活基本技能的认知,充分发挥“互联网+助残”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辅助残障儿童提升生活技能。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看,少年儿童的治愈率康复率较高,少儿教育也是人生的最关键的一步,由于残疾儿童发育滞后,行动不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亲和力和文化科普知识都很欠缺,他们都急待得到帮助,由于智能手机体积小,携带方便,信息量大,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特别是方便残疾人交流求助等方面的需求,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APP;互联网;创新创业

一、基于APP辅助残障儿童认知学习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当前我国对残疾人口现状的社会调查,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平均每5户家庭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全国残疾兒童900万人,占儿童总数的2.66%,其中脑瘫类残疾人为600多万人,其中0~14岁约70万人,每年以4~5万人增加(主要发生在新生儿)。由于残疾人本身受残病影响,和环境的障碍,都处于种种不利的地位,如在教育,就业,婚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这是在当今世界上,令人同情又难以逐一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看,少年儿童的治愈率康复率较高,少儿教育也是人生的最关键的一步,由于残疾儿童发育滞后,行动不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亲和力和文化科普知识都很欠缺,他们都急待得到帮助,由于智能手机体积小,携带方便,信息量大,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特别是方便残疾人交流求助等方面的需求,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进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

综合上面的情况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帮助残障人士特别是残障儿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1)利用学校资源,完善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充分利用学校和专业资源,为毕胜同学的创新创业提供环境保障。同时成立毕胜研发工作室与线下的毕胜志愿者服务团队合作,配备指导老师和参与开发的学生团队,制定科学和详细的研发计划,进一步保障毕胜同学创新创业的顺利进行。

2)利用新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改变原有的刻板的说教型的知识传授模式,采用新技术,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普及性,将知识融入到儿童很容易接受的动画和游戏中,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进行感知还可进行交互提高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3)心理疏导,提高适应环境能力 残障儿童的家庭,往往只能和父母或亲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很多残障儿童无法进入幼儿园或学校这样的环境,去感知群体生活,APP中引入课堂环境,利用虚拟场景和信息交互技术,为残障儿童营造一个群体活动的氛围,加上心理疏导手段,逐渐的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4)培养爱心,提高自信 残障儿童因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缺少朋友之间的友谊,很多都很孤僻,本APP中设置宠物领养环节,通过残障儿童在喂养宠物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时定期举行宠物展示活动,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提高自信。

二、基于APP辅助残障儿童认知学习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并研发出助残APP帮助残障儿童(主要是脑瘫儿童)进行生活基本技能的认知,充分发挥“互联网+助残”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辅助残障儿童提升生活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保障制度。2)根据调研结果,整合需求分析,依据软件工程理论设计出助残APP软件框架,通过软件开发平台研发出助残APP上线运行。3)根据助残APP用户使用反馈,进行升级维护最大程度上起到助残的作用。

(三)课题的突破之处

1)重点:创新创业保障制度的实施,将导师制融入到创新创业过程中,利用创业项目带动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难点:助残APP内容的组织尤其是教学视频的录制以及教学动画的设计,后期增加的心理在线的疏导工作中心理咨询师配备和在线实时通信技术。

三、研究的实施步骤

1)制定保障制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制定,该制度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空间,配备指导教师,开发团队以及后续的帮扶计划。

2)调研,需求分析。本项目中的创新创业学生本身就具有残疾,因此更能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毕胜工作室志愿者服务团队深入残障人士中进行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最后项目组根据这些调研报告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我们项目开发的需求。

3)组织团队,进行项目开发。需求分析确定下来后,根据研发分工确定助残APP研发团队人员,团队成员由指导教师、毕胜和在校学生组成,团队确定下来后根据需求分析对整个APP项目进行功能设计,然后分工进行代码编写,最后整合代码形成项目,上线运行。

4)测试项目,更新。项目形成初级版本后,将APP安装到部分残障儿童手机中进行测试,形成测试报告最后根据测试反馈意见进行APP系统升级跟新。

四、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价值

该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如下:

1)帮助毕胜进行创新创业本身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毕胜同学本身的残疾使得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跟普通学生创新创业不同的地方,为我们今后帮助残障学生创新创业会积累很豐厚的经验。

2)“互联网+助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帮助残障人士尤其是残障儿童的新模式,线上助残APP的使用加上线下志愿者的服务,对于残障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疏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导师制”融入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对于研究“导师制”在教学和实际项目的结合点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为在校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计划提供很好的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 中原工学院.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研究.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2).

[2] 河北金融学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知识经济,2010(4):155-15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ZJB131604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