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梦:记忆与影像(节选)

2017-05-30 05:19叶梦
收藏与投资 2017年4期
关键词:画布记忆微信

叶梦

2005年夏天,我到北京费家村看望李路明。路明带我参观了费家村所有的工作室。第一次见到何汶块,从他有些飘忽的眼神里掠过一丝惶然与忧郁:哦!这是一个内心温厚敏感的人。在那个潮流涌动、波云诡谲的年代,艺术家的表情常常有挥之不去的焦虑与不安。不知谁告诉我,何汶块姐姐给他在望京买了房子,相对北漂的艺术家较多的清苦与焦虑相比,何汶玦有一份难得的闲散与淡定。当时,我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请何汶块画了自画像。何汶玦出手很快,几笔线条就画好了,他漫画自己的胸有成竹。

拿十年前何汶玦的自画像与当下的何汶块相比,你能够感觉到的是十年巨变。当年那个俊逸的年轻人体量加厚了一个圈,从当年初露头角的北漂年轻画家到如今声名横跨时尚界、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

我坚持对何汶玦不做任何形式的采访,通过微信关注,仰仗直觉去解读,试图走近何汶块的艺术以及他的精神世界。

记得十年前在费家村何汶块工作室,我看到了他的《水》系列多幅作品,心里咯噔了一下,啊呀“水”,多幅尺寸较大的油画,都属一个系列。看到在蓝色的水里游泳的各种姿势的人,我马上想到了方力钧,选择这个系列确实需要勇气,首先要与方力钧拉开距离。当年,各种美术思潮争相涌动,他画的这个系列与当时潮流均有阻隔,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阻隔,才避免与他人题材撞车,也避免了被潮流所裹挟,以至最后淹没于无声。整个画室都是《水》系列作品,满目都是在蔚蓝的水里各式各样的游泳姿态的人。我对这些画面印象很深。现在看来,何汶块选择“水系列”是聪明之举,不管是具象还是抽象,在各种艺术大潮过后,作品还要经得起岁月检阅。《水》系列作品之一获得了全国美展银奖,这也就确认了何汶块艺术探索的价值。

《水》系列是何汶块系列作品的开山之作。大凡直立行走的人,一旦浸到水里,会有一种放松与舒展的肢体动作。水里的人是一个符号,波光潋滟的画面表达一种氛围,一种意境,一种可以自由放松、演绎心灵的背景。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极大的空间与想象的疆域。这些画面给一个内心敏感的画家自由畅达的表达提供了场景,同时也极富抒情意味。

何汶块后来的《看电影》系列,感觉很好,他不是复制影像,而是把电影故事影像在脑海飘浮的记忆记录下来,这样恍若梦境的画面很容易勾起人们的共鸣与记忆,给人一种难忘的意味深长的温暖。从《水》系列到《看电影》系列,何汶块找到了一个最能表现自己心灵记忆的方式。电影是何汶玦走向艺术的一个重要契机与媒介,在电影院长大的何汶块,从小帮妈妈画电影海报,电影的形式与内容被植入了成长轨迹,也是记忆里的重要痕迹。何汶块把电影里的经典场景在记忆里还原出来,恰好契合了这个时代的记忆共鸣,这恰恰是艺术魅力之所在。何汶块后来的《人像》系列作品一出现就引起了跨界影响,他所选择的对象大都是大众关注度高的人物,这个系列给创作者带来了许多局限。何汶块大胆诠释经典,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其中影响大者当属《世纪晚宴》,这个作品是引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剧情格局,除了象征犹大与耶稣的两个人物,另外邀请11位名流入局参加画布上的盛宴。这个作品实际上像一场表演或游戏。何汶玦是这场戏的导演,背景与表情以及盛宴气氛的营造全部由何汶块来创作,这给何汶块的自由创作带来了空间。从不自由到走向自由,他大胆迈出了第一步。因为局中人形象都是大家熟悉的,他们均是来自娱乐界、商界、IT业的达人,用当下人物来演绎经典作品,这个创意还蛮有意思。也许,这个作品不仅仅被看做一件绘画作品,它更多地被当做一个事件,一个画布上的Party,何汶块把11位名流邀請来走秀,被当做一个新闻抑或是娱乐事件,从《最后的晚餐》到《世纪晚宴》,作品的当代性诠释引发许多话题,促使艺术与当下时代风潮紧密结合。

《日常影像》系列再次拓展了题材,何汶块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更加开阔的门,他把日常留在记忆中的场景人物沉淀过滤,再现在画布上。这样一来,他的创作题材几乎可以无所不包,囊括于系列之中。

《日常影像》系列选入的画面也是常人所熟知的一些场景,经过何汶块的画布过滤与色彩重构,让我们走入日常影像的另一面,这些场景的主观化表现,让人们从照片与视屏中找到另外的阅读快感。

从《水》系列、《看电影》系列、《人像》系列到《日常影像》系列,何汶块一路走来十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厚的作品。我看一个艺术家的成功,主要看他是否获得了心灵与创作的自由。

自从去年微信联系上何汶玦之后,这一年多的微信跟踪,我才渐渐走近了何汶块,渐渐从他的微信碎片中发现他的状态与气息。面对这个已经在我的速写本上呆了十年的何汶块,开始变得鲜活起来。

猜你喜欢
画布记忆微信
商业模式画布
为什么要在画布上割一刀?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微信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微信
大师的画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