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气象观测中云观测技巧分析

2017-05-30 05:32杜娟
科技风 2017年5期
关键词:气象观测民航编码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云的形成及分类,接着分析了民航气象观测中云观测技巧,最后给出了几点云的编码技巧,以期提升云观测质量。

关键词:民航;气象观测;云观测技术;编码

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地面气象观测也在不断更新和發展,台站自投入使用自动气象站以来,对大部分气象要素都实现了自动采集记录,但是对云、能进度、天气现象仍旧使用人工目测的方式进行。云的数量、分布形式、外形、移动路径、变化规律等都反映了大气环流形势、稳定程度与水汽含量,还可以揭示未来天气的变化。因此,民用航空气象加强对云的观测十分必要。

1 云的形成及分类

1.1 云的形成

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冰晶、过冷小水滴或由这些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称为云。云有一定厚度,其底部不与大地接触。对云观测,可以了解空中相关气象要素变化和大气运动情况。云观测主要有判定云状、测量云高、估算云量和选定合适的云码。在实际观测中,观测人员应尽量选择在可以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线的开阔地带或平台,认真仔细观察云的连续演变特征。观测过程中若阳光较强,可佩戴暗色或黑色眼镜。

1.2 云的分类

根据云的结构特点、外形特征和云底的高度,将云划分为3族、10属、29类,这种分类方法为国际分类。我国气象台站在现行的观测过程中也经常使用这种分类方法。

2 云的观测技巧

2.1 相似积云、层云、雨云

高积云Ac与卷积云Cc都有相似的云状,但是卷积云Cc的云块相对较小,在视宽度角小于1°时,该云较为明亮;当视宽角度在1~5°的范围内,高积云Ac周围通常由日月的花环或虹彩。高积云Ac同层积云Sc的相似度也较高,但是层积云的视宽角度要高于5°,云块比高积云Ac松散,但是没有Ac紧密,层积云Sc的云高大都在1000 m左右,而高积云Ac云高要超过2000m以上。雨层云Ns与敝光高层As op也较相似,但雨层云Ns厚而均匀,可以将日月完全遮蔽,其颜色比敝光高层云As op深而且布满全天,如果有降水天气出现则会是连续性的;若As op较薄,则会看到日月位置,如果出现降水则是间歇性的。在区分布雨层云Ns与鬃积雨云Cb cap时,需要了解布雨层云 Ns主要是由层云加厚演变来的,而鬃积雨云Cb cap则是由对流云演变而来。

2.2 碎层云

碎层云包括Fn(碎雨云)、Fs(碎层云)、Fc(碎积云),这三类云外形相似,进行区分时需结合当时天气和各自形成过程。Fc是破碎不规则积云,个体不大,形状多样,可自行生成或通过Sc、Cu 消散生成,大部分都是淡积云初生阶段或由于水汽、对流影响使得淡积云云体损坏或大风将云块吹散造成,出现这种云时大都是晴天;Fs是不规则、破碎层云,形状多样,呈灰色或灰白色,由雾抬升形成或St(层云)、Sc 消散生成或山地碎层云早晚生成;Fn是低而破碎云,呈灰色或暗灰色,移动速度较快,形状变化多样,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降水云层下。在Fn的观测记录中应特别注意“降水前后破碎的云”演变情况,如果微弱扰动形成的Fn在热力和动力较强的对流条件下形成的积云块状需将其记为Fc。从远处飘来破碎的云,无法得知其形成原因,只能根据云的颜色和结构判断该云是Fn或Fc。

2.3 夜间云

夜间观测云时有一定难度,只能根据星光明暗、强度等识别。夜间对云观测前,要在暗处停留至少5min后才能开始,降低观测误差;夜间观测时要先观测天顶,后再观测四周。傍晚来临时,应对云在天空的分布情况仔细观察,结合白天云的演变规律和本站所处天气形势,分析夜间天空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尤其是在某些系统天气形势下,会有系统性云出现,应做到心中有数。入夜后也要时刻关注云变化,确保掌握云演变过程。另外,要结合当时天气情况,分析不同种类云之间的演变特征。

观测人员还可以结合傍晚云的状况和演变情况,再根据观测云时的星空变化,判断天空是否有云。天空是否有云、云层厚度和高低都可以借助星光光亮和模糊程度确定;而云块大小和间隔则可根据星光疏密判断。在云出现地方一般没有星光或仅有个别较亮星光出现;而没有云的地方星光发亮闪烁,天空大都呈蓝紫色。在出现中云或低云时,仅在云隙中才能发现星光;当出现薄云或高云时,天空中只有隐约可见星光。由于夜间光照条件不足,会阻碍目力观测工作,增加判断云状难度。所以,夜间云观測时,需要观测人员借助一切有利条件,对各种云的夜间特征进行熟练掌握,做好日常总结,提升夜间云观测准确性。

3 云的编码技巧

3.1 系统发展与非系统发展的区分

在对高云族中的密卷云、毛卷云和钩卷云编码时需要区分系统发展和非系统发展,对非系统发展的毛卷云和钩卷云编报记为Ch1,非系统发展的密卷云编报Ch2;系统发展的毛卷云和钩卷云编报用Ch4,而系统发展的密卷云大都与Cs同时出现,编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记Ch5或Ch6。观测人员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不注意区分,在出现毛卷云(或密卷云、钩卷云)都将其编报Ch1(或Ch2或Ch4),根本没有云的指示意义。在对中族云的高积云编码时C3最常见,C4和C5很少见,这三种电码有很大区别。C3表示云层稳定且在同一高度,有时量变不是系统发展;C4表示中空下沉气流很强,云块变化但云量不增加;C5表中空水汽含量增加,代表云系发展阶段。

3.2 云底高度的区分

当观测站同时出现积云Cu和普通层积云Sc时,工作人员编码时习惯参考云底高度,但这两种云高度相同情况较为常见,应仔细辨认,若浓积云 Cu cong 和普通层积云Sc高度相同时,只能编报C2,但淡积云Cu hum和普通Sc同高时要优先编报量多者,量相同时需要根据发展趋势编报。

4 结论

为提升气象观测中对云的观测,需要观测人员对云的观测和编码技术熟练掌握,在实际观测时,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实事求是记录云状和云码,提升云观测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承英,蔡哲.云的观测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4).

[2] 秦文英.云的观测及编报技巧[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

作者简介:

杜娟(1983-),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民航气象观测工作。

猜你喜欢
气象观测民航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构建第四代海事卫星民航客舱通信系统
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研究
基于颜色特征的行李箱检索系统设计与实现
有关气象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分析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