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思路

2017-05-30 08:57杭宇
中国商论 2017年3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

杭宇

摘 要:本文重点剖析了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政策背景,提出了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指出了浙江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思路,建议从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推进全域旅游、生态富民、跨区域合作等多方面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绿色崛起。

关键词:生态旅游 生态富民 绿色崛起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c)-061-02

根据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把生态经济培育成为发展的新引擎”的要求,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总体目标是2022年将浙江省建成“大花园”,发展全域旅游,把浙江建成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把浙江当成一个“大景区”来进行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美化环境、美化城市、美化乡村来促进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创建“大景区”,发展生态旅游是浙江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谋划建设的一个大平台,是生态富民的新举措。生态旅游的目标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以建设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等为依托,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崛起。发展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打造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创建“大景区”,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突出提升生态保护能力、修复能力和治理能力。发展绿色产业是建设“大景区”的重点,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健康产业、绿色环保和绿色能源等方面要加大投入,通过绿色产业的发展,把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变成绿色财富,实现绿色崛起。

浙江发展生态旅游的重点任务是实现万村景区化,10000个村成为A级景区,2000个村成为3A景区。以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国家公园、山海协作、通景公路等为抓手,推进全省“大景区”建设,推进生态旅游发展。

浙江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绿色崛起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生态环境和生态经济带来的双重红利。

1 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思路

1.1 完善旅游交通配套,为游客提供便利

通过航空、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的建设,提高进入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的便利性。在交通线路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优先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将风景名胜区、高等级景区、森林公园的标志标牌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范围,完善浙江省旅游交通标示体系。加快建设高等级景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特色小镇、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的主干路网。建设骑行驿站,完善绿道建设,打造自行车路网等慢行系统,推进旅游漫游道、登山步道、自驾车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在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开设旅游交通专线和公交旅游专线。以杭州城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宁波栎杜国际机场交通枢纽和温州龙湾国际机场改扩建、普陀山机场改扩建等项目为重点,加快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1.2 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全域旅游要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推进机制。通过机制体制的改革,有条件的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委员会,推动大花园建设发展。调动各个行业、全民和全社会参与旅游业发展,实施旅游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推广“旅游+”,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的产业融合,大力发展房车自驾、休闲养生、运动休闲、绿色骑行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完善通景公路、旅游厕所、骑行慢道等公共服务设施。树立旅游产业全域覆盖、旅游景区全域联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的理念,實现旅游全域规划、全域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

1.3 通过生态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以绿色崛起和生态富民为战略导向,建设一流的生态休闲目的地,探索形成生态旅游业推动环境保护、美丽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推动山区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模式,把山区生态优势转化成为旅游产业优势,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共同致富的主导产业,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大力发展旅游业、运动休闲、体育休闲、绿色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抓好产业升级转型,使当地居民既能享受“绿水青山”,又能得到绿色经济发展的红利。

1.4 以美丽乡村为抓手,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坚持环保、绿色、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改造、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持续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美丽乡村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推进路网、管网和河网的改造,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一体化建设,全面整治公路沿线、景区、城镇周边的环境。从村庄建设、旅游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力争把每一村都建成花园。加大休闲农业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挖掘乡村的特色文化,把每个美丽乡村打造成旅游景点。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来推动生态旅游建设,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浙江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既注重经济增长的指标,又重视保护环境,努力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环境优势为经济优势。挖掘美丽乡村的旅游功能,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养生休闲、民宿经济等新型业态。

1.5 促进资源和生态旅游有机融合

继续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围绕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旅游、旅游景区等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把“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绿色产品、生态等和“海”那边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建设好“大花园”。在原有接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特别要加强与青田、云和、庆元、景宁、松阳、龙泉、龙游、江山、开化等生态县市的合作,实现山区的绿色崛起、生态富民,继续深化山海协作,做好生态旅游产业示范区和生态旅游发展。多个产业和生态旅游有机融合,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1.6 丽水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绿色崛起

要制定最高的生态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管理、形成科学的保护机制,保护好绿水青山,成为最美生态的标杆。最大限度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崛起、生态利民。丽水要以创建国家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全民参与、全领域建设、全方位提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把丽水建设成令人向往的“大景区”。

丽水是浙江省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核心区域,要利用好“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把丽水建成大花园、大公园、大景区。要从全部领域、全时段、全方位去发展生态旅游,重点抓好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努力将美丽环境和美丽生态有机融合,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让丽水居民得到实惠,过得舒心。丽水是诗画田园、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最理想的区域。丽水应紧扣“大花园”建设目标,全面推进“诗画丽水”建设。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让乡村成为景区,让乡村成为美丽的大花园,带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7 衢州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绿色崛起

衢州是首个“国家休闲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区域。保护好生态是建设的前提条件,全方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提升,成为全省领先的绿色生态城市。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衢州发展生态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衢州市和开化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努力把整个衢州打造成一个“大景区”。整体提升全域景观形象,提升全市的整体环境,按照全身参与、全景式打造、全方位服务的原则来建设“大景区”,将“大景区”建设融入到衢州的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优先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实现衢州全域旅游发展。衢州应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崛起。

1.8 区域协同发展,发展生态旅游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总体方案》要求,推进浙江成为建设先行区,指导衢州、丽水以及杭州、温州部分县市在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创建中先行先试,探索在生态资源保护、生态旅游开发、旅游精准富民、区域无障碍旅游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推进四省在旅游交通上实现无缝对接,统筹推进四省立体化的区域交通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东西走向的跨省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推进区域内支线机场、通航机场、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农村公路网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公共交通设施体系建设和内河客船等旅游交通服务发展。通过区域的协同发展,和周边省市共同打造生态旅游协作区,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世界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2 结语

浙江省和安徽省签订了《共同打造浙皖世界旅游目的地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共同培育区域化生态旅游集群,完善立体化旅游基础设施,建立常态化合作共赢机制,共同发展生态旅游,互惠互利。

参考文献

[1] 黄璜.浙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 20(11).

[2] 刘锋.“民生改善”引领这里有发展方式转变[J].旅游學刊, 2010(8).

[3] 吴必虎,伍佳.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J].旅游科学, 2007,21(3).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推广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睡进风景里 不损坏土地 一顶帐篷写就生态旅游故事
旅游业增长最快的板块 生态旅游:真绿还是漂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