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7-05-30 08:57孟萱
中国商论 2017年36期
关键词:财务分析决策对策

孟萱

摘 要:財务分析结果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管理层做出决策的重要根据。如果财务分析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对财务分析概念进行了阐释,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企业财务分析存在问题的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财务分析 决策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c)-077-02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新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作出富有前瞻性的正确决策,而科学、正确的财务分析将为企业作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 财务分析概念

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工作者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相关数据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为财务决策等一系列财务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的经济管理活动。

2 我国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

目前,部分企业对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未给予充分、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即便在一些管理先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未把财务部门作为重要的决策支持部门,使其地位在生产经营部门之上,而将财务部门仅仅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我国很多企业重视生产和营销渠道的管理,却忽视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或者即使有的企业对财务分析有所重视,但也仅仅把其定位于对企业财务预算和成本的分析,缺乏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面综合分析,使企业管理层失去了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壮大。

2.2 财务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

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采用的主要是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但这两种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存在滞后性。虽然这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但这两种方法所使用的数据只能以企业过去一段时期的数据为分析基础,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财务状况进行研判,时效性较差。二是缺乏可比性。当前评价企业实际数据时缺少统一的参照物或者参照标准。因为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方法,企业可以自行选择。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等。即使两家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财务报表数据,这就使得两家企业的财务分析结果出现明显差异,缺乏可比性。

2.3 财务分析重内部轻外部,缺乏全面性

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所依据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而这些数据都是总体性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解,这就导致财务分析不具体、不全面、不准确。在财务的分析过程中,往往注重企业的财务指标(财务报表,预算报表等)、财务管理状况、人力资源状况、各职能部门的状况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等内部因素,而常常忽视同行业的竞争、经济市场的发展、金融政策、国家的规章制度等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在企业分析过程中,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内部因素,往往会使企业走向绝境。外部因素的分析,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更有利于企业及时制定计划和发展方向。

2.4 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财务分析涉及到生产业务活动、信息技术知识、金融法律知识、外部经济环境等。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广阔的知识面。但现阶段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主要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工作上,不重视财务分析。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只是将分析结果与一些常规标准进行比较,没有对问题本身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结果导致滥用一些标准。目前,多数财务人员财务分析的专业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具备全面的综合分析能力,导致财务分析的结果无法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应在企业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制度,通过财务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要将财务分析的工作落实到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各部门应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财务分析相关工作,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提高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再次,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意识和工作能力,积极提高财务分析结果质量,改善原有财务分析中的不合理之处,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3.2 积极完善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对财务分析结果至关重要。为了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更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必须不断改进完善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手段。财务分析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要尝试对现有分析方法进行优化,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描述和分析,如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等分析方法。财务人员不能只注重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还要考虑企业国内国际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市场情况的变化、行业自身的特点等。企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财务分析要在已有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富有前瞻性的预测。应创新工作方法进行财务分析,运用财务分析数据模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做财务报表的网络分享,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3.3 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在财务分析中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技术和方法,都要体现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要求,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目的性。首先,要确保财会信息真实可靠,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从信息源头上杜绝失真,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从而达到满足财务分析可靠性的要求。其次,针对部分财务信息加以说明和补充,增加财务报表的附表及附表说明,使得财务分析披露的信息更加全面和符合逻辑。让使用者通过财务结果能够全面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企业只有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最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再次,应保证财务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财务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数据的统计、加工和处理,而财务数据极易受到财务人员主观因素和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财务人员在计算过程中不能任意估算或推算,必须做到数据准确、内容无误、资料完整、信息可靠。最后,应增强财务分析工作的时效性。企业应遵循财务报告“充分揭示原则”,充分披露企业财务报告,并尽可能缩短财务报表的报告时间。

3.4 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只有专业、敬业的工作人员才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首先要求企业应经常采用更加有效、方式多样的培训机制,注重培养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具备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金融、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多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手段,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的研判能力。其次,应加强对财务分析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客观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率,保证信息准确可靠,防止信息失真。再次,财务分析人员应主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了解数据之外的业务内涵,进行分析时不仅要从数据出发分析数据,也要从业务内涵出发分析数据背后的业务实质。

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财务工作者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要突破以往分析方式的制约,创新工作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分析数据,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財务风险,实现企业良性、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娟.财务分析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论, 2017(19).

[2] 孙壮.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经贸, 2016(12).

[3] 李艳燕.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问题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16(1).

猜你喜欢
财务分析决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统计相对数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企业如何实施财务预警分析
试论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陕西煤业偿债能力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