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017-05-30 09:08李小华
中国商论 2017年36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

李小华

摘 要:成本控制是企业进行现代管理的关键和重点。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经营成果,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和管理运营成本变得极其关键。本文论述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和现实价值,分析了目前国内成本管理的现状,介绍了现代成本管理理念方法,以期企业能正确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提升经营管理成效,从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转变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成本管理理念。

关键词:生命周期成本 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c)-087-02

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是提高企业利润率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日益繁荣,成本管理不单纯是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成为整个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才能使企业集团增收节支,使股东利益最大化。

1 成本管理重要性

1.1 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间的竞争,在于产品性能、价格的竞争,尤其是价格方面的竞争。而产品价格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成本的竞争。在产品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产品的成本就成为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严格、成功的成本管理控制,关系到企业未来竞争力是否能提高,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因此搞好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建立健全严格成本管理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标成本嵌入到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并能通过制造环节的持续改善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只有物美价廉,性能不断创新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1.2 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加强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来实现。而目标成本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它也需要上至企业领导层,下至基层管理层的参与,以企业全员的力量,加以科学的方法来确定目标成本的目标。通过对目标成本的分解,将目标成本下达到企业的基层部门,并与全体员工的个人绩效考核评价相关联,进而使其自发的关注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为完成预定的成本管控目标而努力。

2 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是否能节约企业资源为前提条件来降低成本,努力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成本,强调增产和节约。其工作内容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计划、核算和分析。由于该系统是建立在财务报告的基础上,故强调财务核算的重要性,侧重于成本的事后控制。企业为了实现高收益,必然要将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降低产品成本上,从而陷入单纯的为降低成本,导致管理成本的严重滞后的状态,不能为决策层提供其所需要的正确成本信息。

2.1 成本管理观念、内容相对滞后

当前许多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如何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的阶段。对于成本管控的方向仍然局限于企業内部生产过程的产品耗费成本核算控制,这里的成本仅限于产品的制造成本。缺乏对企业间、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成本管理缺乏战略、缺乏继承性和连续性;只重视生产管理,忽视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合理配置。而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成本管理的观念也已不再是只关注企业生产过程的产品耗费成本,更多的关注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关的,即产品设计、供应、销售过程等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

2.2 成本管理手段、方法老化

在成本管理的手段上,大多数企业仍以传统的成本管理,即以财务部门附带的管理方式为主,领导层以财务系统单纯的产品成本核算数据为企业成本管控的决策依据进行企业战略决策,而企业的其他部门也只有在月末、季末或年末才能知道企业产品成本的节约或超支的规模,但并不了解相关数据来源。因此企业的一些成本管控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在企业内部传递,使一些成本管控措施丧失了时效性。

在降低成本的方法上,一般的方法是降低人工费用、原材料成本,实现规模经营。但是一些企业由于规模小而无法通过实现规模经营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只能通过削减人工费用、压低采购成本进行成本管控。

2.3 成本管理以事后控制为主,缺少事前控制环节

部分企业没有配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尤其是在许多生产与销售环节上没有有效的管理监督体系,成本管理过分依赖财务人员的工作,而财务部过于听从企业领导的指示,另外企业偏重于事后管理,没有及时的控制费用开支浪费的发生。成本管控更多的变成了事后管控,导致了财务信息的失真与失效。

2.4 成本管理人员业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是由财务人员担任的。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对企业前期的成本预测不到位,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而且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不能结合企业各方面的环境,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每一个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和成本发生的重要环节,不能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发现不合理的事项,无法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合理的成本降低的有效措施,仅通过每年的成本预算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管控,因而无法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

3 完善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3.1 转变成本管理的固有观念,使之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3.1.1 树立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日益繁荣,企业外部经济条件急速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供、产、销、售后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相关的所有费用进行管理。只有当产品的营业收入大于等于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时,才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1.2 由单纯的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向产品总成本管理转换

企业应重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在成本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的资源总和,包括开发(计划、设计和测试)、生产(加工作业)以及后勤支持(广告、销售和保证等)成本费用。由于产品制造与产品研发、设计不是相互单独存在的环节,而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在日益严峻的市场全面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持续改善制造环节的成本,则必须将成本降低嵌入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的过程。只有当产品销售所得到的收益大于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该产品才是值得可行的。

3.1.3 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体制,重视成本的事前控制

企业应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体制,使成本管理人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在成本推进过程中,成本管理人员应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未来正常生产条件下的标准成本,将目标成本控制责任下达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使其努力实现实际成本节约或控制超支的规模,以达到事前控制成本的目的。

3.2 使用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1)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成本管控的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在企业内部传递,形成信息实时共享,保证成本管控的时效性。

(2)采用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引进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传统的成本法,是以产品为成本的分配对象,以单位产品耗用的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作为所有间接制造成本分配依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智能化生产情况的普遍出现,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下降,间接成本的比重上升,尤为重要的是间接成本的发生与直接人工的相关性大大减少,以传统的间接费用分摊方法严重扭曲了真实的成本,使成本信息严重失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3)作业成本法的逻辑是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作业。在作业成本法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是在各作业中心之间进行分配,可以保证作业成本及产品成本的信息的准确性。

3.3 提高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水平

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知识,不断总结,了解生产环节的工艺流程及成本构成重点环节,发现并整改不合理事项,尽可能准确的将产品所耗费资源归集到产品对象中去。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产品的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压缩,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成本管控。而这里的成本管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管理,而是对企业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最后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所有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关注、控制和管理。企业应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以使企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群英.民营企业成本管控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2015(10).

[2] 杨士杰.企业成本管控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

[3] 方卫平.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的筹划[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
价值链分析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分析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供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
基于企业横向一体化战略的成本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