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7-05-30 09:08穆娜
中国商论 2017年36期
关键词:财务控制问题对策事业单位

穆娜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需求以及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要求规范化。如国家在2001年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提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范化管理开始,到2012年国家单独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走向正轨。针对这一要求,事业单位过去的财务管理理念显然跟不上时代的节拍,要以崭新的认识领悟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设要求与意义,并要认真贯彻与执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控制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c)-101-02

由于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全额或者差额财政拨款单位,再加上由于过去体制遗留的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不如企业规范,尤其在财务制度、人员配置、財务报销、财务基础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财务分析与评价等都有一定的欠缺。本文从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定义及意义谈起,阐述目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确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希望对今后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帮助,仅此而已。

1 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含义及意义

定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静态上说,是一套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完善体系。从动态上讲,从财务资金运行的角度出发,全过程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包括制度的制定、实施、跟踪、评价、完善等重要环节,旨在防范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事业资金安全有效。

意义: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全额或者大部分来源于国家的二次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事业单位要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测算出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力争做到最小的服务成本,取得最大的服务效果。并且杜绝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发生,财务内控管理是上述活动最好的监督手段。

2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一些不足

根据具体实际工作经验,笔者总结了一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具体如下所述。

(1)财务制度不够全面完善。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还过于陈旧,没有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补充,甚至对于一些新生事物的制度制定还不够完善,所以导致后期一些财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没有根据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来重新制定出纳岗位责任制,没有财务人员的轮岗换岗制度,没有制定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没有制定新的公务卡结算制度等。

(2)人员素质不高,岗位配置不科学。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明确指出,财务人员要同时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相对于企业来说单一、简单,工作压力也不大,所以许多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另外,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岗位人员配置不够科学,由于在编人员少,业务不多,所以一人多岗现象十分普遍。如出纳兼银行、经办人兼审核、财务主管兼财务档案管理等。再有许多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很少有轮岗、换岗现象,这是财务内控管理的大忌,也是舞弊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报销管理不严。一些出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财务报销过程中,看人不看票,看业务程序不看经济业务内容,并对领导的安排听之任之,岗位责任和职业道德都抛之脑后,甚至出现了与领导共同作弊,帮领导“出谋划策”的现象。如私自报销与经济业务无关的发票;帮助领导寻找相关业务发票进行报销;报销一些非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听从领导安排,虚列支出开具发票;变更经济业务内容,隐瞒事实,开具发票等。为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形成,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创造了条件,并且还影响了社会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形象。

(4)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少,业务量也不很多,其软件程序也不如企业过硬,并且更新不及时,再加上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有限,这样导致事业单位财务数据库软件不够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因此财务基础工作也就薄弱,这些都给财务的内控、监督、审计带来了障碍。

(5)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国家在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规范中重新规范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尤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以及限额以上固定资产采购的一些新规定。但是许多事业单位还是老样子管理固定资产,没有对固定资产按照不同分类进行计提折旧,对捐赠固定资产没有详细记录和必要的账务处理,对出租出借固定资产也没有详细地备查账,收入也没有及时入账。另外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不够及时,因此家底不清、账实不符形成习惯。

(6)内部审计弱化。许多事业单位关注经费的审批、关注经费最终走向,但是很少关注从申请到使用全过程的跟踪与监督。如多数事业单位没有成立内审机构,或者虚设内审机构,并且人员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抽调,他们懂得财务业务,却不十分精通审计工作,又因为缺乏独立性,所以审查工作也仅限于财务业务的表面层次,而对经济业务来龙去脉却很少关注,这样的内审工作起不到二次监督的作用。

(7)考核与评价不够给力。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监督又弱化,那么考核势必成为形式主义,分析评价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从而让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黯然无色。

3 如何加以改进与完善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是处理问题的根本办法,本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与完善。

3.1 完善制度

因为完善的制度是一切财务活动有章可循的基础,如果没有制度、没有规定,那么一切将会杂乱无章,所以事业单位要重新梳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该修改的修改,该废除的要尽早废除,该新制定制度的要根据有关规定以及具体实际情况,加紧制定,总之制度体系中,要体现出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关系。

3.2 强化相关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

单位要定期地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强化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定期对他们进行考试测评,将测评结果作为年底工作业绩的一部分。请教专业会计人员来单位具体地讲解相关业务的处理,经常组织他们看视频案例,使得他们懂得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以及责任性;强化他们职业道德教育,并作为上岗的首要条件等,以此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3 严格报销环节

出纳岗位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报销过程中,一定要按规章制度办事,而不是按领导意图办事。首先要加强报销审核环节流程管理,必须做到原始单据填写齐全,封面由人员所在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加盖章。其次财务主管审核业务的真实可靠性。再有实行报销审核责任制,就是说谁签字,谁负责到底。最后出纳要严把以上流程关,做到缺少一个流程,绝不付款。

3.4 做好财务基础工作

这里一方面是财务人员要高度认真负责,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要在软件上加大投入,也像企业一样,将财务软件与经营管理中各个部门的业务有机相连,将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整合成一体化,这样有利于事业单位整体工作开展。

3.5 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因为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进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在整个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所以事业单位首先要做一次全方位固定资产清理活动,以此摸清自身的家底,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按有关规定上报处理,并在以后季度、年度里按时盘点、核对账务与实务。还有要根据有关新规定,及时地与主管部门沟通,做好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

3.6 强化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工作,一要体现出其独立性,所以要成立由主管领导带头的独立审计机构,人员也要全面,不能单单是财务人员,还要有专业审计人员,事业单位可以面向社会招聘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审计人员,以此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另外审计工作要全面开展,包括财务收支、预算、基本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测算等。同时考核与评价要真实,并且要具体落实,要将激励机制渗入到考核评价中来,要有实实在在的奖惩措施加以跟踪。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也越来越复杂化,传统的财务收支管理模式早已陈旧,所以对事业单位要强化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以此加强风险管控,确保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安全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李玉玲.初探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J].财经界, 2014(01).

[2] 杨艳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

猜你喜欢
财务控制问题对策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论网络信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其实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公路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策略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