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浮游藻类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2017-05-30 10:48程新黄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鄱阳湖

程新 黄林

摘要[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水体的质量状况。[方法]于2014年对鄱阳湖区域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季节性调查。根据湖区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从鄱阳湖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共5个门36个属62个种。鄱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其次为硅藻门。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来看,鄱阳湖水体已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结论]调查结果为鄱阳湖的水体质量评价及后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鄱阳湖;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S9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001-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the water quality condition of Poyang Lake.[Method] The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lake was investigated in 2014.Based on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phytoplankton,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water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ion condition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indicator organism and biotic diversity index (Margalef and ShannonWeiner index).[Result] A total of 5 phyla,36 genera and 62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 from all samples.In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Chlorophyta and Cyanophyta were dominant in both alga species and quantities,followed by Bacillariophyta.Both of the index about diversity and dominant were showed that this lake had been polluted seriously.[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Poyang Lake.

Key wordsPoyang Lake;Phytoplankton;Diversity index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及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对维护长江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1]。近年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废)水进入鄱阳湖,致使其水质有逐年下降的趨势[2]。

浮游藻类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藻类的数量、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也是湖泊水体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3]。为了评价不同水体的质量,对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报道,近年来鄱阳湖区部分水体中蓝藻聚集的现象逐渐增多,且蓝藻生物量也有增加的趋势,说明其水体质量不容乐观。因此,深入研究鄱阳湖水体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动态变化特征,对于鄱阳湖区的水环境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笔者于2014年对鄱阳湖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调查,以期为鄱阳湖的水体质量评价及后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点

选取鄱阳湖周边的星子县及都昌县作为采样点。

1.2方法

1.2.1样品的采集。采样时间为2014 年1—12月,每季度取样1次。浮游藻类的采集、固定、沉淀和浓缩均按照参考文献[5]进行。

1.2.2浮游藻类的种类鉴定及计数。种类鉴定依据有关淡水藻类的文献[6]进行,尽量鉴定到种。

1.2.3水质的评价方法。水质的评价采用指示生物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2种方式进行。藻类的种类多样性指数选择Margalef 多样性指数(D)及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H′) 对鄱阳湖的水体质量进行评价,计算方法见文献[7]。

2结果与分析

2.1鄱阳湖的藻类组成由表1可知,

在鄱阳湖2个采样点4个季度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5个门,36个属。其中,属于绿藻门的有17个属,占总属数的47.2%;其次属于蓝藻门的有9个属,占总属数的25.0%;属于硅藻门的有7个属,占总属数的19.4%;其他的分别属于隐藻门(2个属)和甲藻门(1个属)。

2.2不同季节和采样点藻类组成变化

由图1可知,星子和都昌2个采样点的藻类组成基本相似,水体中的藻类组成均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而甲藻门在1月的水体中均无法检出,都昌采样点4月的水体中也无法检出甲藻门。隐藻门在各季节的水体中均可以检出,但比例较低。

由表2可知,在2个采样点中,硅藻门的直链藻在不同采样时间中均为优势藻类,而微囊藻和鱼腥藻2种蓝藻也是2个采样点的优势种群。绿藻中仅有转板藻在温度较高时会成为采样地的优势种群。

2.3浮游藻类多样性评价

浮游藻类的多样性是评价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采用Margalef 物种丰度(D)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来描述鄱阳湖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

由表3可知,2个采样点中,Margalef 物种丰度(D)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对鄱阳湖水体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显示鄱阳湖水体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状态,水体质量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的夏季和秋季,水体的污染程度更高。

3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目前鄱阳湖水体的所有浮游藻类中,绿藻和蓝藻为优势门类,而硅藻门也占有较高的比例。根据文献报道来看,硅藻型的藻类群落是水质污染状况较轻水体的典型特征,而一旦出现蓝藻大量繁殖等情况,则意味着该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开始升高[8],水体质量下降。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与往年的研究相比,鄱阳湖水体中蓝藻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加,说明湖区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加上Margalef 物种丰度(D)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的结果也显示鄱阳湖水体正逐渐接近中度或重度污染,水体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鄱阳湖藻类的常见属种和优势类群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87—1993年进行的调查共观察到浮游藻类153属[4],2009年下降到133属[9],而该次调查仅观察到36个属,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多样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调查还顯示鄱阳湖中的优势藻种为绿藻,其次是硅藻和蓝藻,而该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湖泊富营养化水平升高的显著标志——蓝藻门的微囊藻和鱼腥藻等正逐渐成为鄱阳湖中的优势藻类,同时部分藻类属种的消失与构成变化也说明鄱阳湖水体浮游藻类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水环境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倪兆奎.鄱阳湖发展演变及江湖关系变化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5,35(5):1265-1273.

[2] 李艳红,葛刚,胡春华,等.基于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鄱阳湖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源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6,40(4):360-365.

[3] 丁娜,徐东坡,刘凯,等.太湖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2):346-352.

[4] 谢钦铭,李长春,彭赐莲.鄱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J].江西科学,2000,18(3):162-166.

猜你喜欢
鄱阳湖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鄱阳湖好风光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的干旱响应及影响因素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