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和发展建议探讨

2017-05-30 09:52张善军
科技风 2017年5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建议高校

张善军

摘 要:高校资产是高校不断发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保障师生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资产管理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技术性也很强,管理环节也很多。随着高校资产总量的迅速扩张和资产来源的多样化,高校资产管理的难度也将日渐增大。因此,在当前复杂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有效的资源,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不流失,成为当前高校需要引起重视与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现状;发展;建议

我国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升国民素质是民心所盼,科教兴国战略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不断落实,高校的资产总量快速膨胀,导致高校资产管理的难度逐步增大,问题也日益增多。高校资产管理的现状是传统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高速发展的要求。高校固定资产的产权模糊、导致出现账实不符情况,高校固定资产的配置不合理,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资产的管理。

1 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1.1 传统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高速发展的要求

当前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时年代基本是根据国家的财力,按照学校的需求来进行分配的,而且对于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是将其登记在册,像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考核等工作都没制定,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形同虚设。随着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发展,并且走向外延扩张为主的发展路线,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弊端和局限性愈发的明显,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1.2 高校固定资產的产权模糊,导致出现账实不符情况

由于高校发展历史不尽相同等多种原因,当前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对于学校的固定资产构成不甚清楚。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形成定期的账物核对制度,从而导致出现了账物不符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有关部门不重视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比如,高校对自制以及接受捐赠的资产,并未及时在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

由于政府推动大学城建设,部分高校出现旧校区搬迁,而对于已经出卖和报废的固定资产,未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书面报批,致使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的核销和调账。此外,像高校的建筑物在竣工以后,不能及时验收,不能及时提交财务审计决算,致使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结转入账,从而作为在建工程,挂账时间较长,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并且高校的固定资产不仅仅只是高校的建筑物、设备、车辆、图书等有形资产,还包括了像著作权、发明专利等无形的资产。

目前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产权和使用权存在一定的模糊,普遍存在被当作科研支出核销的情况,或者流失于个别人手中,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资产损失。

1.3 高校固定资产的配置不合理

高校资产的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资产已经不具备使用功能或者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一直在资产管理部门挂账,使得高校资产的账面数据和真实的价值存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真实性;

第二,对于高校的部分资产,在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及利用率不高的情况,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致使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对于重大仪器设备的交流程度不够,使得部分设备出现重复投资,使用效率不够高,有的甚至长期闲置,导致资产的严重浪费。

1.4 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

大多数高校的日常资产管理工作都是由财务处、资产管理处或后勤管理处负责管理。这些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权责不明确、职能未规范,并且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各个部门的执行力不够,各个具体项目的资产管理措施就很难落实。

高校的資产普遍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的情况,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导致出现权责不够明确及管理混乱的情况。而且,高校资产的管理是账物分离的分类归口管理方式,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核算、监督,而实物的管理则分别由高校的后勤部门、图书馆、学生工作处等部门进行管理,各部门则又分别归不同的高校分管领导管理。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在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之间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扯皮,造成部门职责不清晰,权限划分不够明确。管理上存在混乱,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监管主体。

2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2.1 转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高校管理者应该树立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树立量入为出,节约资源,保护国有资产的意识。

首先,高校要结合各部门、各院系对于资产设备的使用情况,来制定资源配置的合理计划,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尽可能的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要加强对于资金使用的审核力度,规范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适合、最迫切的地方,提高资金投入使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其次,建立资产使用效益评估制度。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估制度,对各部门所管理的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率和效益,进行全面的有效的评估,并逐步建立起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

2.2 确立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进一步落实到个人

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离不开高校领导的支持,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员队伍,必须加强高校领导对其的扶持力度。高校在落实岗位编制时要遵循职务分离不相容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部门的岗位安排,对财务管理、出纳、资产管理、数据管理等岗位进行分离,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实现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

2.3 要有目标的进行资产的购置,并且重视日常的资产维护保养

高校要定期对资产的使用状况,设备性能及操作情况等因素进行统一调查登记。对于出现正常老化、非人为损坏、过期报废等情况的资产,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从而使资产采购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要落实好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要统一申报,严格落实审批制度,规范采购流程,杜绝随意采购,重复采购的现象,切实将采购工作落实到位。此外,高校要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建立相关的制度,将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者对于资产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视程度,严格落实有关维护保养的制度规定。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老化、报废的资产要进行登记,切实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进一步提高资产的使用寿命。对于个别先进的精密仪器的操作流程,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对设备的规范操作能力,而且要安排專人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始终能够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2.4 要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高校要制定关于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制度,规范相关工作流程,要定期统计、分析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为资产的更新、补充、维修等做好基础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高校要严格做好资产清查登记工作,有目的地、定期地、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开展清查活动。在具体的清查工作中,要求各部门要详细盘查所管理的资产的具体情况,对盘盈资产进行评估估价,按规定报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入账。对于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或者因损坏报废的资产,要按照有关程序进行登记汇报,并调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若是人为疏忽导致,则要对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从而引起其他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避免高校固定资产的损失;若是因自然原因,如资产老化、报废等,可按照程序进行报批。而对于达到使用年限但还可以操作的资产,则可以将其捐赠给基层单位使用,继续发挥设备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公开转让、变卖等其他處理方式,对于处理资产残值的金额要及时到财务部门报账,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注销相应资产。

3 结语

为了有效的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转变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确立岗位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要有目标的进行资产的购置、并且重视日常的维护保养,要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统一清查。全面提升高校资产管理的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资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魏姗琳.基于财务预算视角的广东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2] 郭红艳.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3.

[3] 李健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2,04:100-101+104.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建议高校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