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对策研究

2017-05-30 10:03王晓华姜玉婕张文秀
科技风 2017年5期
关键词:技术型应用型院校

王晓华 姜玉婕 张文秀

摘 要:外聘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客观原因,民办高校在师资等软硬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本文通过研究外聘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管理外聘教师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聘教师;管理

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利补充,不但缓解了我国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还在办学过程中,办出了特色。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民办高校走在了前列。强国必先强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新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要求教师特别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还必须能够追踪行业、學科和专业发展的前沿,更要具备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因此,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的外聘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外聘教师的作用

(一)加快实现学校转型,促进校企合作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加入进来,必然能够更好的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实现高校的转型发展。

(二)优化师资结构,弥补高校师资不足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原来一些办学基础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这部分高校师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高级职称比例不足,大部分老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很好的胜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通过外聘教师,能够更好的弥补以上不足,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实践技能。

(三)节省人力资本,为高校降低费用支出

高校专职教师相对于外聘教师而言,成本较高,要支付工资、课时费、保险、公积金等等奋勇,而外聘教师则只要根据职称等支付一定的课时费,费用相对较低,即使有的专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萎缩,停招等,学校承担的风险较小,提高办学效益。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外聘教师管理缺乏长期规划

大多数学院都存在“即招即用”的短期行为,通常是缺哪门课的教师就外聘这门课的教师,没有根据高校定位以及专业建设的角度提前建立外聘教师人才信息库,导致在外聘教师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盲目性,信息不对称。

(二)外聘教师招聘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首先,外聘教师的来源非常广泛,如专家学者、来自其他兄弟院校的兼职教师、高校离退休人员、社会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的在读研究生等等,然而,学校在招聘的过程中难度依然较大。具体表现如:外聘教师受本职工作限制较大,时间不能自由支配;高校工资报酬较低,一些民办本科院校,课时费不高,教学基础设施差、班容量大,对外聘教师吸引力不强,尤其是具有高职称以及技术能手称号的教师等等。

其次,招聘的过程及流程随意性强,渠道单一。缺乏统一、规范的选拔标准和聘用程序、制度执行不力,聘任程序流于形式。此外大部分外聘教师是经过熟人介绍和单位选派,很少采用公幵招聘,使得招聘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之上,过度依靠“人情”来出招,多数学院没有与外聘教师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仅仅依靠口头协议和介绍人信誉度提供保障。

(三)对外聘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首先,高校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数院校会忽略对外聘教师的培训,认为:对外聘教师的培养,得不偿失,他们流动性大,培训后的受益人可能并不是培训的投资者,存在短视行为;其次,培训形式较少,内容不全面。

(四)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首先,在考核评价方面,考评方法较少,考核形式化强;评价内容不全,评价缺乏反馈;

其次,考评结果缺乏运用,没有与之配套的奖惩措施,考评结果的好坏也没有作为续聘、解聘的依据 地位待遇较低,缺乏需求关怀,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的双向弱化,导致外聘教师管理更加困难。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外聘教师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建立外聘教师动态数据库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特点就是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现有的教师结构和体系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外聘教师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提供必要的保障 。高校要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将任课的教师信息收集起来,不仅仅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同时也要包括对该教师工作经历、考核评价信息、师风师德、主要研究方向等方面,并保持动态的更新。

(二)招聘方面,创新人才聘用机制

首先,针对招聘难的问题,高校可以在专业特色培养模式上,积极开展、深化校企合作。如“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班”等,学校和企业成为了教学的双主体,学生同时也是雇工的身份,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构成双导师制,鼓励社会企业力量,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高校等等,这种做法,好处之一就是解决了一线实践专家难以聘任的现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社会、高校、企业和学生之间达成了多赢的局面。

其次,建立健全的外聘教师聘任制度,要建立外聘教师聘用标准,打通外聘教师聘用渠道,规范外聘教师聘用程序。

最后,外聘教师授课形式和时间可以适当调整,以保证灵活性。鉴于外聘教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像专职教师一样按照规定上课,学校可以采取灵活弹性的上课时间和方式。

(三)加大培训力度

外聘教师培训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示范性听课、主题研讨、经验交流、远程网络等形式,培训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全面,有针对性。如教学基本素质、教学创新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

(四)健全考核评价体制,有效激励外聘教师

在评价主体方面,注重主體的多元化,全面、多视角的反映状况;在评价标准上,从内容结构即教师的素质、职责、绩效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包括分析结果、反馈结果和使用结果。坚持按需激励,认识不同外聘教师不同阶段不同需求;丰富激励与约束的方式,必须是物质、精神激励相结合和正、负激励相结合。

注:本科课题为2015年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校级课题(课题编号:2016HG16)

猜你喜欢
技术型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