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校园的学生管理系统的探究

2017-05-30 10:03孙亚非郭盛张洪强
科技风 2017年5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学生管理现状

孙亚非 郭盛 张洪强

摘 要:现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智慧校园逐渐成为高校进行教育理念变革和学生管理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成为当前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大全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智慧校园的介绍,分析了目前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旨在为完善基于智慧校园的学生管理系统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慧校园;学生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了教育信息化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应充分把握和顺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趋势,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植入智慧校园管理,这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支撑。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智慧校园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势,认真研究和思考如何借助智慧校园提高本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一、智慧校园基本介绍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人类教育步入了现代化阶段,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也在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认为它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并尝试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智慧校园。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校园呢?它指在互联网基础上,通过多种应用系统把教学、科研、服务融为一体的智能化和智慧化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1 ]

智慧校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能够实现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全面覆盖。互联网为智慧校园提供了物质基础,智能终端能够将相关信息广泛地传输至控制系统,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是大数据的优势明显。它能够捕获海量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存储和分析,这是数字校园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是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它将更好地解决广大师生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是通过发挥信息共享优势为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和制约。

二、智慧校园建设中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大多数高校管理者认识到了智慧校园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但由于现阶段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建设不完善,使得高校的智慧教育改革创新受到种种限制,在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也遭遇瓶颈制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低不能为智能化的智慧校园提供良好基础。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需要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达到全方位智能化的标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这些基础信息条件不到位,无法将信息与网络技术与校园资源的统一融合,无法建立基于智慧校园的高效学生管理模式。

二是智能化信息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广大师生提供周到、优质、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广大师生能够及时掌握高校的各方面信息,为本校的教学和可以工作以及师生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是智慧校园不懈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系统未能将整合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共享,使得它在为广大师生服务过程中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服务差。例如学生考勤系统,目前尚无完善的提高学生考勤效率的智能化系统,大多需要教师耗费时间和精力来具体承担学生的考勤管理工作。

三是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对智慧校园利用率低。大多数思政教师受所学专业限制和思政课程特点的制约,大多喜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管理。但这对于绝大多数喜欢通过网络来流露内心思想和情绪的大学生而言明显不再适应。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利用智慧课堂撬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来发现、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提升课程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三、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智慧校园是信息系统逐渐发展与完善的产物,也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认识到智慧校园的优势,主动在高校植入智慧管理来提高本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水平,使教学科研和师生的生活更加便利,使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一是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植入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植入智慧校园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创新管理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科技校园环境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积极引导师生充分了解智慧校园的使用方法、功能,智慧校园的建设者充分调研,掌握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二者的高度藕合,才能确定一个科学、切实可行的智慧管理方案,才能为智慧校园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广大师生更广泛地参与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宁波市某高校为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晨跑锻炼中,利用信息技术研制了专门的校园卡,学生每天必须在规定时间参加晨跑锻炼并刷卡,就能在系统里记录器晨跑锻炼的时间和次数,将此作为学生年度體育成绩的重要权重分数,起到督促学生锻炼又减轻教师工作量的作用。

二是打造智能化信息服务体系,提升智慧校园服务能力和水平。如今的大学生,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全面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地整合并共享信息资源,适应并引领学生时代潮流,建立一个开放的、协作的和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也是智慧校园建成的目标之一。[ 2 ] 高校要着力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师生需求提供个性化需求,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鑫.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实施[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 秦燕燕.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教育理论研究:111.

項目名称:2016年沧州市科技计划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62103006)

作者简介:孙亚非(1981-),女,河北唐山人,工程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学生管理现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