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庭院生态景观营造探讨

2017-05-30 13:07陈文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生态景观营造茶文化

陈文芳

摘要在实地考察绍兴地区茶叶特色乡村的基础上,经统计数据分析,提出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庭院的生态景观营造应遵循生态效益优先、美观实用、结合茶文化、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以大面积庭院为例,对庭院景观中的茶禅文化小品、植物、铺装、休憩设施、围栏、墙绘的具体营造要素进行分类探讨,并设计出样板庭院,旨在为美丽乡村庭院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茶文化;乡村庭院;生态景观;要素;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156-04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of tea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in Shaoxing area,by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ea garden in Shaoxing was summarized as follows, ecological benefits first,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combined with tea culture, native plants are important. A large garden as an example,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factors in the courtyard landscape are classified and discussed, which included tea zen cultural sketch, plants, pavement, leisure facilities, fences and wall paintings, and designed the model courtyar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urtyard construction.

Key wordsTea culture;Rural courtyard;Ecological landscape;Elements;Construction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浙江省茶叶品牌有著名的杭州西湖龙井、嵊州泉岗辉白、新昌大佛龙井等。茶叶不仅在品牌内涵上能宣传产地、带动旅游,还为茶农带来了稳定的收益。特别是绍兴地区山区乡村,农民收入主要依靠茶叶。嵊州市、新昌县为产茶“大户”,很多乡村在发展茶叶经济的同时,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但庭院景观建设尚未起步;另外,当前国内对乡村庭院绿化种植、生态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研究[1-3],但关于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庭院生态景观营造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以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庭院的生态景观营造为例进行探讨,以期对茶叶特色村庭院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以营造舒适、生态的农户环境。

1茶叶特色村庭院生态景观营造的重要性

2007年党的十七大会议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并付诸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浙江省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成功建设的影响,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美丽乡村”。

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对村庄进行了部分城市化改造,如污水改造、水泥砂浆铺装道路等,但是乡村庭院景观的营造没有纳入改造范围,因此农户庭院建设多属于农民自发行为,以场地硬化和边角落绿化的形式为主,缺乏科学艺术的指导,造景方式和内容简单,不成系统。其次,农民平时忙于采茶、制茶、卖茶,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建设自家庭院,炒茶时产生的大量茶灰造成室内外空气极差,影响茶农身体健康;农民也没有专家指导和庭院生态景观建设模式参考,庭院建设远远达不到保护身心健康、构建生态环境、形成特色庭院的田园风光要求[4]。再者,乡村庭院景观建设能促进乡村“农家乐”旅游发展。经过统筹规划的“美丽乡村”庭院景观可以展现出浓郁地方风情、传承地方茶文化、提升乡村整体面貌的特质,为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民宿品牌打下良好的基础。

2茶叶特色村庭院景观的现状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农户庭院普遍具有“独门独户”“一户一庭院”的特点。建筑和庭院的结合一般表现为2种形式:“一”字型和“二”字型[5](图1)。

2006年绍兴地区出台《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开始逐级逐村进行城市化改造,如健身设施、公共厕所建设,乡村大礼堂、给排水改造,以及水泥砂浆铺装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公共设施的完善等建设,使得农户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美丽乡村”改造的深入和重点乡村的规划设计改造,乡村庭院景观建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典型模式示范,目前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庭院景观还处于初级阶段。以新昌县一农户大面积庭院为例,如图2所示,考察其现有景观,笔者发现主要存在利用率低、配置不合理、不成系统等问题。

2.1庭院利用率低

以嵊州市、新昌縣为例,嵊州市北漳镇45个行政村,大部分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新昌县双彩乡共19个行政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有3/5来自茶叶,是典型的茶叶特色乡镇。实地考察了北漳镇高峰村508户农户和双彩乡庄袁家村334户农户,以袁家村为例调查发现:该村常住农户有151户,占总数的45.21%;151户常住户的庭院栽种植物的有101户,占比66.89%,大多为蔬菜或果树类。对这101户农户勘测发现,该村庭院以场地硬化、自然地面和边角落绿化的形式为主,庭院缺少合理的规划设计,许多空间浪费闲置,没有针对茶叶特色配置小品,不能发挥其连成一片特色庭院的宏观震撼作用,形不成茶叶特色村庄庭院特有的景观效果[6]。

2.2景观层次欠缺

由于没有意识到植物景观层次设计的重要性,农民普遍注重水泥硬质铺地,也没有很好地进行设计测量,栽种植物是“见缝插针”,没有规划,结果植物配置垂直空间、水平空间均缺乏层次感,没有高低错落的视觉效果,更不具有台地层次、修剪的层次、盆植的层次、软装的层次、墙绘的层次、花境的层次,大多仅有观赏的大型乔木或者零星盆栽的单层结构绿化,或者大片土地种植蔬菜,旁边点缀一两株果树。植物景观不具有分隔空间、障景等作用,也做不到庭院布局和周边建筑物的相互协调、因地造景、因势造景。

2.3景观单一,不成系统

各村庭院植物物种相似度很大,多村一面。据调查,在茶农庭院植物中,80%为食用性蔬菜等植物,并且随意种植在庭院各区域,果树则零散种植在院落边角,植物种类单一;小品、休憩设施等景观元素很少融入到庭院景观里;庭院铺装大部分都是自然地面或整体的水泥铺装,很难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庭院内农具等乱堆乱放,没有合理的功能分区。

3茶叶特色村庭院生态景观营造的指导原则

3.1生态效益

绍兴地区乡村庭院普遍面积较大,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注重庭院生态状况与景观效果的改善,也要充分突出庭院废弃物堆肥的循环利用和植物间的相互促进生长,并全面考虑村庄整体布局、地区特点,塑造环境优美而与自然系统相协调的人居环境和宜人景观。

3.2美观实用

乡村庭院在注重生态景观效果的同时,也要兼顾庭院植物的实用性,经济性和便于日常护理形成统一,同时兼顾除尘、净化空气的效果。因此,所有选择的植物都需要便于日常护理;景观小品、硬质铺装、植被等需有机结合,在符合住宅格局的基础上营造出美观、和谐、富有村庄特色的自然景观。

3.3茶文化

从广义上讲,茶文化是指在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物质内涵是指茶的种植、培育、采摘、烤制、销售等具有技术含量的科学技术内容;其精神内涵,是指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有关饮茶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人文科学内容。绍兴地区所产的茶叶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乡村庭院景观营造应因势利导,结合茶叶经济特色,融入地方茶文化元素。因庭院处于乡村,所以茶与景观营造的结合凸显茶外形的应用,如以茶叶种植、茶叶炒制、饮茶器皿为切入点;茶文化的精神底蕴应用,如以茶艺、茶诗词、茶境、茶传说为切入点。利用景观设计手法以及现代审美观念来进行二次改造,让传统的茶文化散发出新的生机,融入一村一景建设。

3.4以乡土植物为主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绍兴地区乡村庭院生态景观营造在讲究因地制宜、确保植物丰富层次感的基础上,优先考虑使用乡土植物,体现当地特色。另外,乡土植物最适应当地生长,能快速形成成熟景观,且易打理、易成活,养护管理方便,解决了农民平时忙于农事生产没时间护理植物的后果之忧;同时,乡土植物更容易与其他生物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4茶叶特色村庭院生态景观的营造

绍兴地区乡村庭院生态景观的营造要素主要有茶禅文化小品、植物、铺装、休憩设施、围栏、墙绘等。以上述农户庭院为改造对象,在参与新昌县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运用这些要素配置具有浓郁地方茶文化的,集视觉观赏、风格、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庭院样板,为美丽乡村庭院建设提供参考。

4.1茶禅文化小品

禅文化起源于印度,鼎盛于中国,广弘于世界。“禅”是心的妙悟,“茶”则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因此茶禅文化可概括为“正、清、和、雅”。景观小品是庭院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可以是提升茶文化意境的雕塑小品或者植物造景。利用废弃的石灯笼、石臼、老房子里的抱石进行简单的茶文化造景,质朴而直接,在提升文化意境的同时,营造出独特的茶文化氛围。植物也是很好的景观小品造型材料,例如将废旧鞋子做成茶壶与茶杯的造型,镶嵌色彩丰富的栽植,让人产生思想层次上的联想。

4.2植物

植物是乡村庭院生态景观营造的最具影响力的要素。植物景观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生命力,可以生长、开花、结果,随季节变化而不停地改变颜色。以大面积庭院为例,遵循保护性利用原有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适当种植一些小乔木、灌木,如绿色类(淡绿、绿色、黄绿、深绿等)和彩色茶类树种(变异茶树的叶色有淡紫色、紫色、紫红色、红色等),以及一些能吸尘、净空气的植物(图3)。彩色茶树种植一片能凸显茶文化的大色块,可以设计成文化宣传的图案,配以含笑、贴梗海棠、紫丁香、栀子花、紫薇、茶梅、月季、枣树、红枫、木犀等。用大面积种植、单独或成列、成行种植、盆景盆栽等体现形式,营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叶的庭院绿化效果[7]。

4.3铺装

铺装是连接屋内屋外的通道和连接庭院各功能区域的纽带,也是其他景观要素的背景,还承担着晾晒、休闲等功能,因此其铺装生态景观营造不可忽视。根据经济原则,可以就地取材,主要采用屋边零散的石块、倒塌老房子的砖块和瓦片、溪边的鹅卵石等,既生态环保,又美化庭院景观。色样简洁,在色彩和铺装样式上要表现出茶花景观(图4)。

4.4休憩设施

休憩设施一般指庭院中的亭廊、桌椅、坐凳、秋千、太阳伞等设施,为农民提供停驻、休憩的场所,方便家庭成员休闲、交往等日常活动。体憩设施的外观、风格、样式应与庭院景观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与环境相协调。露天茶座的桌椅采用体现茶文化的田园风格的木材材质,就地取材易于制作和打理。

4.5围栏篱笆

农居建筑和围栏构成整个庭院空间。绍兴地区茶叶特色村庭院围栏一般采用围墙、栅栏形式。在围护、隔离功能的前提下,围栏应注重美观,体现茶文化特色。若围栏为围墙,可以给围墙加以装饰,绘画采茶、制茶、买卖茶、品茶场景图画;若围栏为木质隔栅、竹篱笆等,可在围栏上挂上用茶壶种植的盆栽植物,充分体现茶内涵,让人们了解茶叶产业链,突出村茶特色,配合不同要素,打造令人难忘的乡村庭院生态景观。围栏也可以围出一块空地,用于庭院植物废弃物堆肥,以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

4.6墙绘

墙绘丰富的图案、色彩、视觉与庭院其他景观要素相比,发挥着难以比拟的作用,用新的描绘来反映人类的情感诉求。因陆羽人称 “茶圣”,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称为“茶道鼻祖”。结合茶禅文化和茶道,采用环保材料,配合怪石、茶具、文字描绘出陆羽饮茶图,以增加庭院茶文化内涵(图6)。

参考文献

[1] 左春孟,尚改珍,刘冬云.保定地区农村庭院景观营造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4,29(1):69-71,76.

[2] 毕安平.庭院建设的变迁:从经济庭院到景观生态庭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6):18-20.

[3] 倪云,徐文辉.杭州市“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模式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5):103-105.

[4] 陈绪造.新農村规划中的生态文明思考:以老君山村新农村规划为例[J].重庆建筑,2008,60(10):46-49.

[5] 倪云.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杭州地区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14

[6] 高瑜.合川巴渝新居庭院植物景观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16.

[7] 康乃.中国茶文化趣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73-183.

[8] 曾艳.基于茶文化理念的景观设计[J].福建茶叶,2016,38(8):240-241.

[9] 王泽发,刘金燕.茶文化园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5(5):50-52.

[10] 侯永胜.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茶类植物的原理及路径思考[J].福建茶叶,2016,38(4):395-396.

猜你喜欢
生态景观营造茶文化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骊山森林公同人文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