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增值体系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例研究

2017-05-30 13:46万锕俊周后璋岳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规划

万锕俊 周后璋 岳卫东

摘要以环境增值体系作为理论支撑,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实例规划探究。在山西鹊山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中引入环境增值理念,对其现状、SWOT分析、规划理念与原则、品牌形象策划、产品项目策划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实例经验和思想理论借鉴。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环境增值;规划;鹊山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205-05

AbstractTaking environmentenhancing system a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the example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as explor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enhancing in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Queshan Village in Shanxi, the five aspects of its status, SWOT analysis, planning ideal and principle, brand image planning and product project planning, were expounded and analyzed.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to promote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we provid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Key words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Environmentenhancing;Planning;Queshan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势头,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及时开展相应理论支撑体系的研究及其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

环境增值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在生态系统内,一二三产业等以环境为载体融为一体,每个产业均成为生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环境增值的重要一环。彼此间以生态系统的方式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摄入、流动、存储和排出,实现整体平衡和系统增值[2]。以这一理论为基础,2013年成立了中国环境增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因此,笔者以环境增值体系作为一种支撑理论,以山西鹊山村为实例,探讨其中医药产业、健康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生态、经济、人文的整个系统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鹊山村现状

1.1基本情况

山西省平定县冠山镇鹊山村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阳泉市东南部太行山西麓,紧邻县城,是典型的城中村,不仅地理居中,而且辐射半径大,具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地理条件。东靠义平路,西临小峪村,北连郊区义井镇,南接县城西外环。紧邻207、307国道,距太原—旧关高速公路入口不到3 km,县城干道西外环公路穿梭而过,距市中心5 km,交通区位十分便利。

鹊山村周边区域旅游资源众多,包括距鹊山村仅4.5 km的冠山书苑、舍利文化园等,构成了旅游业发展的集聚体。近年来,鹊山村十分注重村容村貌整治,村里的绿化标准、农民公园标准、公共设施等标准在全县名列前茅,屈指可数,这些条件促就了鹊山村发展旅游产业的可能。位于鹊山村境内的中医药产业基础及著名中医扁鹊文化,是发展康养产业和中医药产业的坚实基础。

1.2鹊山村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1.2.1优势。

(1)具有一定的第一、第二产业基础。作为典型的山西地区,鹊山村曾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并形成了一定的煤炭加工产业基础。同时,鹊山村具有基本的蔬菜等种植业,尤其是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富足的种植土地面积。这两方面的资源还可外延至周边的小峪村、大峪村、河头村、西关村和城里村等5个连片村。鹊山村联合平定县卫生局、平定县中医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制定实施方案,分3步打造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2014年被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正式认定为省中医药基地。这些形成了鹊山村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基础。

(2)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鹊山村有2 500年历史,比西汉建石艾早近500年。鹊山是晋东最古地。鹊山的文物古迹是一笔凝结着祖先的智慧和汗水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平定“文献名邦”的溯源之本。中医名家扁鹊文化是鹊山文化的鼻祖,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鹊山文化扎根于民间,岁岁相生、代代沿袭。雄厚医药养生文化产业是鹊山村三大产业特色。

鹊山村具有典型的药学资源优势,若及时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的的理念,以产业为基础发展扁鹊中医药文化的休闲养生旅游,对众多旅游资源進行整合提升,可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

(3)便捷的交通。

从鹊山村到平定县距离仅为5 km,平定县交通区位较为优越,自古就是晋冀间交通要道,素有“全晋咽喉”“晋东雄镇”等美誉。国道一横一纵穿越县境、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串联全县,从京津冀主要城市均可实现3 h直达。县域交通系统中,阳泉市3条过境高速中有2条过境平定县。随着日后鹊山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发展,将会吸引大量京津冀客流来此休闲度假,而便捷的交通优势正是吸引游客到来的关键因素,也势必成为鹊山村发展的优势。

未来太行高速全线贯通,不仅促进京西地区与冀西南交通一体化发展,更将有力地促进太行山革命老区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定县作为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桥头堡,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1.2.2劣势。

鹊山村的劣势主要表现为:①原生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由于常年的煤矿开采和过度的采掘,使鹊山村内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及地面变形,破坏了原生土壤的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耕地减产。②村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村民生活环境日益恶化,村中居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村中出现了水源断流、地面塌陷和裂缝等现象。③产业格局不合理。除煤炭相关的第二产业外,鹊山村第一产业种植业经济效益低,规模化程度不高;而其文化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整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尚未形成,格局不尽合理。

1.2.3机会。

对于产业融合发展,鹊山村当前具有的机会主要有:①县内正在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平定县正在生态示范景区建设。2015年平定县被国家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镇”。②县内开展了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平定县将着力建设农业种植示范区、高品质和高品位的历史文化及旅游度假区,并形成“一轴、两核、四群”的第三产业格局。鹊山村位于开河寺旅游集群北部,是六大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带。③周边市场需求扩大。从鹊山村可3 h直达的京津冀等主要城市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健康受到威胁,这就渴求一种休闲养生的度假方式来调理健康,从而为养生旅游带来巨大的需求缺口。而且我国休闲度假养老养生仍处于起步阶段,供给严重不足,相关产业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就给鹊山村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和投资价值。

1.2.4威胁。

由于之前鹊山村一直以煤炭业为主导产业,这致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加之其生态基础条件本身又非常脆弱,而旅游业的发展又需要消耗相当量的资源,会加重当地环境负担;鹊山村周边地区也在发展观光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形成了激烈竞争。

2规划理念与原则

2.1规划理念

2.1.1环境增值观。将环境增值理念作为鹊山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的体系框架和纲领,结合鹊山产业基础、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文化底蕴相结合,可确保鹊山产业有机地融合发展,环境与产业发展和谐共存,开创环境与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基于环境增值理念的鹊山将形成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协调环境与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2.1.2

产业融合发展观。通过建造广义的扁鹊大院,浓缩一二三产业融合具象。通过大院化的种植、康养、游览、文化功能,既生产产品,又满足广大游客、观众的需求。在规划设计中,把握环境增值规划观念,以产业融合发展目标来指导建筑设计,同时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推动鹊山及周边村规划。

2.1.3建筑环境观。以环境增值为纲领,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结合地形、地势,使扁鹊大院建筑群与自然地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建筑群时空性及其特定时间地点的特定产物。作为平定县弘扬扁鹊文化的扁鹊大院,它在空间和形式上不仅应体现平定县悠久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应满足浓缩产业融合功能需求,既考虑种植业产品的产出,又注意传统文化在人们审美心理中的积淀作用,注意展示新兴城市地的个性特征,最终建成具有浓缩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又适应平定县地理历史环境的、语意丰富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扁鹊大院建筑群。扁鹊大院建筑群将以农业耕地为背景,以扁鹊阁为中轴,同时考虑建筑群效果及形象对鹊山村整体轮廓线的影响。建筑群设计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文化与工艺,做到建筑艺术与建筑功能的统一和一致性,以及建筑规划持久的灵活性等。

2.2规划原则

2.2.1

以环境增值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高标准、高起点地科学编制规划。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划落地、项目顺利实施[3],实现环境与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2.2.2

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根本。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

2.2.3

以扁鹊文化为核心。扁鹊大院作为鹊山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以最直接的视觉、听觉、触觉冲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鹊山文化内涵,进行中医药学等科技知识普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

3品牌形象策划

3.1品牌形象定位

将鹊山村环境增值产业融合发展的品牌,定位为“农业大院”形象,包括种植及加工基地、扁鹊大院建筑、东汉烽火塔地标及田园风光和绿化带等(图1)。

在该体系中,扁鹊大院和鹊山烽火台分别构成了鹊山环境增值产业融合系统的“双地标”(图2)。

这种“农业大院”定位,与广东农业公园有类似之处,均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这种定位模式是以特色農业生产为基础,涵盖园林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胶园、果园、茶园、菜园,景观化的农耕文化,产业化的组织形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生命性”四生理念,体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文化与民俗风情、和谐发展模式、浪漫主义色彩、简约生活理念、返璞归真追求的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与休闲、度假、游憩、学习的规模化乡村旅游综合体,成为农民家园、市民公园、游客乐园。但本文的农业大院,进一步融入了环境增值理论体系和山西的大院特色(图3)。它是广东农业公园形式的推广、发展和升级。

3.2特色农业生产定位

中医药种植及加工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及田园环境,是鹊山农业大院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环境增值的重要来源。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图4),提高负氧离子含量,使环境增值;鹊山村能带动周边小峪村、大峪村、河头村、西关村和城里村5个村落共同发展(图5)。

3.3扁鹊大院功能定位

扁鹊大院是鹊山农业大院的地标

之一,功能主要由建筑群中五大区表达,即扁鹊阁、名医堂、文创产品销售楼、红色文化展厅、特色药食餐厅。而五大区中,以扁鹊阁为核心,联动其余四大区(图6)。

3.3.1

扁鹊大院的科普功能。中医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密切相关,对已有五千年历史、事关13亿人民健康、文物遗产十分丰厚的中医药学来说,加强鹊山扁鹊文化的科普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来强化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由于中医文化展示区要求很强的专业性,许多术语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会有一定的枯燥感。因此,要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有启发性,更要有趣味性。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产生互动效应,以此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布展形式一般以文字、图片、实物为主,文字要求精练、通俗易懂,字迹明显;图片要求清晰、鲜艳夺目,尺寸适中,应与文字结合使用;照片可以是黑白的,以显示历史感;实物应根据展览场地大小来决定数量多少,可展出一些中药活体标本,以增加展厅的活力。还可以配置电视机或投影机,通过影像,提高参观者的兴趣,加强感染力。電脑投影机还可以用于科普报告,使科普宣传形式多样化。可建立青少年活动室,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腊叶标本,或是天然植物中药的显微观察和数码摄影,培养青少年对中医药的兴趣。

3.3.2

合作增效。加强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扩大影响,实现双赢或多赢。扁鹊大院要利用假日旅游红火之机,开发养身保健专题展,实现与旅游对接,将扁鹊大院纳入平定县旅游线路,既能丰富旅游资源,又能有效扩大扁鹊大院的影响,要加强与医药企业的合作,让医药企业提供本企业的主打医药精品,以增加院藏文物与中药自然科学标本的数量。也可采用企业出资协办等形式,扩大扁鹊大院办展资金的来源渠道,而企业则利用展览这一媒体,实现其广告效应。

3.3.3

分区运营。出于解决百姓就诊名医难的问题,扁鹊大院开设了名医堂。名医堂由诊室、中药房、煎药房等组成,用于邀请的名医定期来鹊山村为百姓坐诊提供的办公区。扁鹊大院纪念品区,即文创产品销售楼,游客可在此购买特色纪念品,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简易手工制品。扁鹊大院美食区,即特色药食餐厅,游客在参观完展区后,可以在此品尝特色餐饮,既能品尝美味,又能养生保健。最后,扁鹊大院设立了红色文化展厅,通过红色文化的宣传,激励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不仅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性,还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产业项目策划

4.1纪念品销售

扁鹊大院的建设将成为人们了解中医药、扁鹊、鹊山村历史,休闲、养生、看名中医、旅游、娱乐的好去处。宣传扁鹊文化的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形成相关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与中医相关的产业,如纪念品销售、名中医坐诊、保健品销售、药膳、鹊山医道论坛等,旨在为大家带来更好的服务,满足大家把“扁鹊大院带回家”的愿望,同时为扁鹊大院充作名片和代言,为鹊山村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加大对扁鹊大院文化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力度是扁鹊大院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注重科学调研,充分顾及参观者的需求;深度挖掘扁鹊大院馆藏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研发,以文化为根,情感化、时代化为原则;注重文化产品的价格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水平观众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在更广泛的人群中传播鹊山文化。

4.2品牌宣传

树立营销意识,加大宣传力度[6]。除了做好鹊山文化产品的开发外,营销也相当重要,特色物品销售

区要充分树立营销意识。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举行一些促销活动,采取纪念品折扣、举办历史文物知识有奖竞答、鉴赏沙龙等活动吸引观众。其次,要充分借助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加强与当地媒体的合作,树立长久的合作意识,将扁鹊大院的展览推广、产品销售、展览冠名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也可发行一些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制作一些明信片,设计一些纪念品,放置在车站、机场、酒店、旅馆、出租车、饭店等公共场合,以供宣传或参观者使用。最后,可以通过举办鹊山医道论坛,专家讲座等活动,聚集全国各地名中医,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将扁鹊大院打造成为中医交流中心。

5结语

农作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功能,种植业具有天然的绿色生态功能。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环境增值成为了可行与必然。以环境增值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利用特色种植业生产基地、独特地方建筑风格、田园风光、农耕体验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组建农业大院综合体模式,将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1451号[A].2017.

[2] 万锕俊.“环境增值”:开拓环境与发展的新局面[J].中国科技产业,2014(1):47.

[3] 解丹怡.休闲视角下的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宁波镇海朝阳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2014(4):24-28.

[4]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1):1-6.

[5] 吕建秋.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大会: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交流[C].陕西杨凌,2017.

[6] 贺勇,孙佩文,柴舟跃.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2,36(10):58-62.

猜你喜欢
规划
“十四五”规划开门红
“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计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基于蚁群算法的3D打印批次规划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
年初之际说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