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7-05-30 13:39杨凯丽方热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畜牧业畜牧

杨凯丽 方热军

摘要结合精准扶贫政策,认为畜牧业在精准扶贫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畜牧业发展措施,强调要因地制宜,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科技理念提升养殖技术,加强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工作,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通过加强农民环保观念促进科学生态养殖。最后进一步展望了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关键词畜牧业;精准扶贫;地位;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215-03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policy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it believed that animal husbandr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cy of poverty alleviation,and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animal husbandry in poor areas were analyzed,and the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under the polic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ere put forward,which emphasized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change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mode,improve culture techniques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deas,strengthen capital input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work,expand internet sales channels,and promote scientific and ecological farming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farmers.Finally,it further forecasted the role of animal husbandry in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Animal husbandry;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Pasition;Function;Measure

我國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扶贫”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大部分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扶贫开发面临着众多考验和挑战,扶贫政策难以惠及每村每户。因此,我国通过不断完善扶贫战略和推行精准扶贫政策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力争实现对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既全面又精准的扶持,以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近代中国战争不断,畜牧业发展滞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扶贫过程中,大力发挥畜牧业的优势,让更多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走上富裕道路。

畜牧业在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使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得到突显,但畜牧业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仍不完善,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针对贫困地区的优劣势,对畜牧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作用与优势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不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1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户脱贫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艰巨的任务。

从 1986 年起,我国农村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政策,从1986—1993年的区域开发式扶贫政策,到1994—2000年的攻坚式扶贫政策,再到2001年以来的新世纪整村推进扶贫政策,扶贫对象逐渐由整化零,由开始的区域性瞄准到县级瞄准,再到整村式推进[2],扶贫的对象越来越“精准”。以前的“粗放式”扶贫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扶贫情况,这种方式的扶贫难以使资源资金有效应用于贫困户个体,而且贫困地区的人口分布和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扶贫要精准,突出重点,科学有效,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做出政策方面的调整,确保户户脱贫、人人脱困。

“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最早在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3],随后作出了“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4]。“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5],精准扶贫就是扶贫的政策和措施要针对真正贫困的家庭和人口,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因素和障碍,达到可持续脱贫的目标[6]。因此,要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最重要的是瞄准扶贫对象,然后进行重点施策,改进机制体制,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使扶贫达到最佳效果,实现贫困户脱贫。

2畜牧业在精准扶贫政策中的作用

畜牧业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畜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一些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畜牧产业,为扶贫增加了活力;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畜牧业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1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

据农业部有关数据显示,1949年畜牧业产值33.7亿元;1978年为209.3亿元;1990年畜牧业产值进一步增加到1 967亿元;2014年我国畜牧业总产值已接近2.9万亿元,人均肉类占有量达64 kg,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收入占家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的1/6,畜牧业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达47%[7]。

由表1可以看出,2011—2015年畜牧业产值不断提升,肉类产量也不断提高。畜牧业产值的提高使农民的收入增加。畜牧业是贫困户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畜牧业越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越高。许多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证明,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8]。以湖南永州为例,永州养殖饲料资源丰富,高产水稻、大豆、玉米等农副产品,该市充分发挥资源与地域优势,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使得永州的畜牧业发展迅速蓬勃,为永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9]。国家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畜牧养殖业,投入扶持资金帮助贫困户饲养畜禽,使很多贫困地区的人民通过畜牧养殖业脱贫致富。

2.2特色畜牧产业的发展为扶贫增加活力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特色文化发展相应的畜牧业,以湖北为例,武陵山片区高山、二高山的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半舍饲半放牧的肉牛养殖基地,重点发展肉牛产业;武陵山片区重点建设以城镇为轴心的土鸡养殖基地以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景阳鸡养殖基地、麻鸭养殖基地;在大别山片区以蛋鸡、肉鸭养殖为主[10]。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势以及人文特色发展畜牧业,为脱贫致富增加活力,也为向外界推广当地人文特色起到了积极作用。

2.3转移剩余劳动力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基数大,农业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从事农业的人口被逐步释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空前增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压力骤然增大[11]。而畜牧业的发展吸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贫困地区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与不足

3.1存在的优势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由于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的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东部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所以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相对来说,中西部地广人稀,虽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自然资源丰富,饲料资源充足,有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优势;东部贫困地区较少,且周围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交通便利,有助于畜产品的加工销售。而且贫困地区集中了我国五大天然牧场,草原面积占全国的94%[12],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与潜力。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业,利用现有资源增加收入,逐步调整畜牧业的结构,使之向着多样化及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3.2存在的不足

贫困地区一般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交流较少,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生活水平较低,畜牧养殖技术较落后,人民经济意识不强,养殖多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缺乏商品观念,畜禽商品率不高[13]。畜禽圈舍简单,乡村畜牧兽医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畜禽品种改良相对滞后,因此产量少,产品质量不高。

贫困地区农民对畜禽的疫病防治不够重视,且多为散养户,缺少疫病防治手段,疫病用药乱而少,人畜不隔离,容易感染疾病,一旦发生疫病,不容易控制,损失较大。

养殖户缺乏生态养殖概念,畜禽排泄废物随处排放,不仅会造成疫病的传播,还会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及饲料牧草的生长,造成恶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违背。

4精准扶贫政策下的畜牧业发展措施

4.1因地制宜,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畜牧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优势、气温条件以及人文风俗,结合正确的饲养方式饲养适宜的畜禽。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农村多为散养户,不能构成一定的规模,对外销售也有一定的限制,在保证养殖户利益的同时,加快贫困地区规模化养殖进度。鼓励建立畜牧养殖合作社,鼓励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养殖,鼓励养殖大户带动小户,促进利益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养殖规模扩大,促进畜牧产业形式的增加,促进畜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促进畜牧业跨产业、跨部门综合性发展。

4.2加强科技理念,提高养殖技术

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促进养殖产量及品质的提升。开展科技人员下乡送技术,与高校合作,请专家传授养殖技术,开展养殖知识讲座,普及养殖知识,加强养殖户的养殖科技理念,重视并加强养殖户养殖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改善地區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条件,加强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的培训。

4.3加强资金的投入使用与管理机制

政府部门加强对贫困户养殖的资金投入,使养殖户贷款无压力,促使养殖户自己的资金与政府的扶持资金共同发挥作用,使所提供的扶贫资金尽可能到达每一贫困户的手里,避免一些贫困户无法享受到扶贫资金的现象。如贵州省织金县,由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的集中养殖,集中养殖带头人负责养殖的选址、规划、管理等,扶贫资金由他们签领,致使经济能力和时间不能满足要求的养殖户无法单独进行养殖,不能直接领到补助金,造成补助资金发放清册与实际发放不一致[14]。因此,在扶贫资金投入的过程中,不给贫困户设置养殖的投资门槛,鼓励发展集中大户养殖,但应根据实际、自愿情况,使补助金发惠及每个养殖户。畜牧业的风险较大,在进行投资预算管理时,应准备一定的预备费用[15],以便养殖户更换种畜或进行养殖上其他的资金使用。设置奖励措施,奖励养殖效果好、养殖设施等各方面先进的养殖户。

4.4加强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疫病防疫工作

加强农村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畜禽的疫病防疫工作,提高农村畜牧兽医站的服务质量,规范畜禽的生产行为,加强监管引种配种工作,加强疫病的监管工作,定期进行防疫,发现疫情能够及时处理,不使疫情扩大、蔓延。

4.5发展互“联网+畜牧业”,拓展销售渠道

现在是信息的时代,也是信息共享的时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畜牧业”。养殖户可以在网络上寻求服务平台、合作平台甚至资金支持,可以借助互联网销售自身产品[16]。以市场为主,政府做好宏观调控,拓宽畜禽的销售渠道,发展特色生态旅游景点、特色“农家乐”,结合当地种植采摘园,销售畜禽及畜禽产品,实行有地理标识或者有企业标识的品牌战略。

4.6加强农民环保观念,促进科学生态养殖

加强农民环保观念,重视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展生态养殖,不仅是对贫困人口的现有帮助,也是畜牧养殖业永续发展要求。帮助农民提高生态意识,政府引导农民进行生态养殖。

例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建立起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在养殖中实行养禽、养畜、养鱼立体饲养模式,将动物的粪便用于生产沼气或者用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用沼液喂动物、作植物肥料[17]。生态养殖在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为“绿水青山”贡献了一份力量。

5畜牧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展望

扶贫工作需要耐心与时间,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寻求路径,寻找方法,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不同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实行扶贫方案。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畜牧业的优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加入到精准扶贫的队伍中来,与政府一起帮助贫困户提高养殖技术,开拓思维,帮助贫困户脱贫,走向富裕的道路。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其加工产业,利用畜牧生产、相关技术、市场、运输及市场销售获得经济效益,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使贫困户脱贫,让更多人富裕起来,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1.

[2] 王丽华.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变化视阈下农村扶贫政策探析:以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1(2):72-78.

[3] 王琦,王平达.科学把握精准扶贫的三个阶段[N].光明日报,2016-06-15(013).

[4]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13-11-06(001).

[5] 习近平.习近平论扶贫工作[J].红旗文摘,2016(2):220.

[6]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47-150.

[7] 王宇,叶婧.我国畜牧业总产值超2.9万亿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6-15(04).

[8] 刘学剑.贫困地区畜牧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7(2):112-114.

[9] 谷治军,李书庚,吴昌奇.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永州现象”[J].湖南畜牧兽医,2016(5):31-35.

[10] 陈杰,屠晶.湖北省贫困山区畜牧产业精准扶贫路径探析[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10):52-53.

[11] 李亦楠,邱红.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J].人口学刊,2014,36(6):75-80.

[12] 秦绪国.如何加快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探讨[J].商場现代化,2011(36):64.

[13] 张中文.剑川县象图乡扶贫开发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1):14.

[14] 郭太雷.畜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贵州省织金县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5(8):111-113.

[15] 杨秋林,欧阳昌民.畜牧业投资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牧业通讯,2004(16):41-44.

[16] 河南惠农联科集团.养猪行业变化的八大热点 2016该如何应对?[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2):3,8.

[17] 孙志洪,谭支良,唐志如,等.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畜牧业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170-172.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畜牧业畜牧
映像畜牧业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映像畜牧业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映像畜牧业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