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视角的云南省产业结构建设现状及建议

2017-05-30 13:46庞亚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云南省

庞亚琴

摘要将生态位理论运用于我国云南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位视角来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产业结构;生态位理论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0-0218-02

AbstractApplying the theory of niche to the adjustment of three industries in Yunnan Province,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che.

Key wordsYunnan province;Industrial structure;Ecological niche theory

生态位理论(Ecological niche theory)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生存在自然界中物种的重要生存法则[1]。它除了应用于自然界物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及演替、种群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研究外,还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2]。生态位理论来源于生态位现象,生态位现象又被称为“格乌司原理”,是俄罗斯的格乌司进行多种草履虫研究从而得到的一种生态位现象[3]:在大自然中,亲缘关系相近的具有同样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的物种,不会出现在同一地方;大自然中的强者在自己的生态位上是强者,弱者必须选择好自己的生态位才能够自由生存,生态位现象引发了生态位理论的研究。目前关于生态位的准确定义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可以从以下3个层次去理解。一是空间层次。Grinnell[4]是第一位使用“生态位”术语的学者,他把生态位定义为“每个物种是由自身结构上的和功能上的限制而被约束在其内的最后分布单位”,强调生态位的空间概念,因而实际上可理解为空间生态位。二是营养层次。Elton等[5]强调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状况,认为“生态位的意思是要说它在生物环境中的位置,它的食物和敌害关系” 。这种概念其实是营养关系,即营养生态位。三是种间竞争[6]。Gaulse把生态位与种间竞争联系起来。Woodwell等[7]将生态位的概念定义为:“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这概念综合了以上各种概念的内容,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是比较全面的对生态位的解析。笔者基于生态位理论,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建设的相关建议。

1基于生态位视角的云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1.1云南省拥有创建优势产业群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云南省总面积约为39万km2,地域辽阔,在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中排第8位。云南省的气候类型适宜生物生长,包括北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同时又具备季风气候、低纬气候、山原气候的气候特点,云南省植物包括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云南省降水充沛,干湿分明,拥有良好的第一产业发展基础。

云南省地质构造很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云南省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非金属矿主要是煤分布最广,以褐煤为主。金属矿以有色金属矿为主,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非常大。云南省属于边陲省份,国境线长达4 060 km,同时与3个国家接壤,西面是缅甸,南面是老挝,东南方是越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促进云南省第二产业发展。

滇西纵谷区在高黎贡山顶部,常有积雪多年不化,形成了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滇池位于昆明市的南部,被赞誉为“高原明珠”,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中最大的湖泊,景色优美,湖泊面积311.388 km2,湖岸线长约200 km。撫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地理位置优越。湖泊面积216.600 km2,蓄水量189.3亿m3,抚仙湖沿岸风景宜人,适合旅游度假。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

1.2云南省三大产业生态位调整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通过民主改革,云南省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8]。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9],产业生态位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1952 年云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比为61.7∶15.5∶22.8,表现为“一、三、二”型,其中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小,工业体系不完整,第三产业也发展滞后。云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高度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却忽视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矿产、旅游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大产业都没有找到自己合适的生态位,严重阻碍了云南省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云南省第二产业发展迅速,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但是第一产业产值增长较慢。三大产业结构比从1956年的54.4∶23.9∶21.7,调整为1978年的42.7∶39.9∶17.4,三大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一直保持“一、二、三”型格局。在这一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的生态位受到了较大的调整,云南省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9.1%。之后云南省又经历了4次产业结构调整,云南省产业群落发展越来越好。

1.3云南省产业群落现状分析2014年全云南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0%,高于全国0.7百分点[10]。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加了1 991.17亿元,增速为6.20%;第二产业同比增加了5 281.82亿元,增速为9.10%,第三产业同比增加了5 541.6亿元,增速为7.4%。三大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6.2∶42.0∶41.8调整为15.5∶41.2∶43.3。2014年云南省人均GDP 是27 264元,同比2013年增加了7.50%。近年来,云南省第一产业的占比连续下降,下降了3.5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较稳定,在41%~42%浮动,变化较小;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上升,提高了3.54%。

2基于生态位视角的云南省产业结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从空间层次分析三大产业生态位存在的问题三大产业生态位在空间层次上存在很大的竞争。在第一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开发利用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和产出率较低。从第二产业视角观察,云南省近10年迎来了交通建设的高潮,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虽然交通建设给云南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但是道路建设必然占用大量土地,耕地受到严重破坏。云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第三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档次,各地都在进行景区的人工改造,如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的普者黑景区,在2007年进行了升级改造,从国家3A级景区升级到4A级,在改造过程中占用了数千公顷农田和耕地。从空间层次分析三大产业生态位,土地资源竞争激烈,破坏严重。

2.2从营养层次分析三大产业生态位存在的问题随着云南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2014年第二产业的产值占全省产值的42.53%,第二产业的大力发展造成了很多的工业污染问题,水流、土壤、空气受到污染,对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自然环境产生了破坏,同时也对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第一、三产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3从种间竞争分析三大产业生态位存在的问题早期云南省产业发展中,农业就是单纯的农业,工业就是纯粹的工业,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随着云南省经济发展,云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很好的结合,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两个生态位双赢效果,但发展到现在,三大产业间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三大产业生态位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存在很大的竞争,由于近几年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增加,2014年云南省的农村人口从3 137.5万下降到了2 746.8万,占全国农村人口的4.51%,农业劳动力严重减少,影响了第一产业发展。

3基于生态位视角的云南省产业结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3.1三大产业在资源上的合理利用产业生态位在资源利用上出现了严重的生态位重叠现象,存在很大竞争,如不及时解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有一方被淘汰或出现生态位的分离[11]。为了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进行有力的宏观调控,如国家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第一产业生产的最基本状态,云南省政府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在资源利用方面协调三大产业发展。

3.2创新云南省产业结构定位产业生态并不是独立存在于产业结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农业的秸秆大量焚烧、过度放牧,工业的“三废”,旅游业的乱扔垃圾,制约了云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三大产业需要严格把关,找好自己的定位,各行业中的每一成员都应该加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政府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使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紧密结合,促进产业结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云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加强产业生态位间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开始从单纯物质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化,服务型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将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紧密结合,用第三产业来带动第一、二产业发展,使三大产业共同进步。目前互联网等新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支持“互联网+农业”项目,可以加速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实现精准农业,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单位产量,促进第一产业发展。让“互联网+工业”切实落地,使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通信技术, 优化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促进第二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劉建国.当代生态学博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周鸿.人类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唐本安, 余中元, 杜娜.海南生态经济强省战略中生态位理论应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1):374-375.

[4] GRINNELL J.The nicherelationships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Auk, 1917, 34(4):427-433.

[5] ELTON C S.The ecology of invasion by animals and plants[J].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1958, 10(9):1601.

[6] 张润涛,郭健.浅谈生态位理论的意义及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2008,40(4):64-66.

[7] WOODWELL G M,WHITTAKER R H,HOUGHTON R A.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plants in the brookhaven oakpine forest [J].Ecology, 1975, 56(2):318-332.

[8] 蒋智华.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J].学术探索, 2013(3):55-60.

[9] 毛昭庆, 朱克西.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J].黑河学刊, 2013(3):30-31.

[10] 李敬松, 曹宇.浅谈云南产业结构的现状与优化[J].经营者, 2016, 30(10):3,14.

[11] 雷羡梅.试论城市经济的生态位[J].中国城市经济, 2004(2):20-23.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