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

2017-05-30 14:36陶圣苏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技术训练综合素质课程

陶圣苏

摘 要: 基于对高校艺术学科风景写生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风景写生课的教学目标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美育功能,提出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兼顾技术训练的两条腿走路的教学模式,并探讨了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和路径。

关键词:风景写生;课程;综合素质;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3-0081-03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庞大的艺术类学科的学生保有量,在世界教育界也是一个令人惊诧的现象。从绘画能力和美育教育的培养角度来看,有一门课程几乎存在于大美术的所有专业,这就是风景写生课程。它开设于造型类的所有绘画专业,设计类的所有基础色彩的课程中。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风景写生课程具有室内教学以外的新鲜感,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下学会观察与概括物象特征,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然而,此课程在实际的运作中,往往因为部分学生的薄弱基础和敷衍态度和而打了折扣,风景写生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被少数学生拿来当做旅游观光式的体验课现象。

一、风景写生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对景写生的技术训练

风景写生是在自然、人文环境中的写生,绝不仅是以模拟客观真实的自然为唯一目的。无论是对于造型专业或是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它使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有彻底的放松感,在面对自然的环境中,人人都能释放情怀,使情思得以舒展,愉悦的心态在知识教育过程中能调动更大的自主性。对自然美的审视、游历,使学生的审美情怀得到熏陶和提高,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读万卷书”之外的“行万里路”的学习与历练过程。风景写生课程的教学也是一个美育过程。

风景写生的目标,是对自然界物象丰富的形态和色彩的仔细审视,并竭力以画笔进行绘写,收获的不仅是色彩、造型等绘画的表现能力,也使学生能更敏锐地感受到色彩的丰富色阶、色调的大千世界美。比如,不同季节、地域、文化生态下的不同社区的人文景观等,都会有不同的面貌,给人不同的感受。[1]这些物象情境的客观影响,给一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触动是巨大的,使学生能从自然的环境中悟出不同的形态美,色调美和文化历史的积定美。也培养了学生在将来面向社会的绘画、设计作品中,体现正确有内容的造型、色彩和设计的意识,使自身的作品能够不离艺术性。

从教学课程安排来看,在课程内容的规划和成绩优劣的判断上,我们既不能仔细地列出课程实施中对构图、色彩、笔触形态语言等的具体要求,也不可以仅仅基于每一个景点,每一棵树的角度、光线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做出明确的优劣判断的标准。即使是学生本人每日、每时观景时的情绪和感受也都不相同。所以,不能以唯一标准的画面(或完成度)来评价作业。教学的目的,应放在学生自由绘画的心智解放上。因为长期熟练的对景写生,我们在绘画技术上的进步,可能会取得某几处诸如色调,形态的准确描绘上的成功,却远远没有开发出学生心智中对风景认知的感受,而这正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和火花。

风景写生只有在目标上基于艺术生心智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在对景写生的作画过程中的才智,才会有艺术教育改变人生的影响,也符合高等学校倡导的学科教学中学术自由教育的精神。对学生心智的开发,不是用我们拿来的某个模式强加于学生,而是提供了一个思维感知的放飞场所。教授的指导,是在与其对话时,点拨认同了心智走向成熟的努力。所以,那些只是以一种诸如逼真准确的形状的把握和描绘,或者以某种风格的范画为唯一标准的看似“认真”的教学行为,是背离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在这种“规范和认真”的教学面前,多数学生的心智得不到发展,尤其是那些基础不好或者对绘画缺乏兴趣的学生,则表现出逃避或者敷衍作业的现象。仅仅是停留在技术的“熟练训练”上的风景写生,已经不适应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境况。[2]面对当前艺术类学生在绘画课程上的基础能力和表现,只能在引导情感的表现与深化上下功夫,技术训练才变得有意义。这种深化,則是更多倾向于审美教育和素质提高方面,才能使我们庞大的艺术教育资源不至于浪费。

二、风景写生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就美术学科而言,风景写生课程不仅负担着室外色彩的训练性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大自然无限丰富的色彩变化中,感受、认知并尝试以画笔的描绘而取得成熟的绘画技巧,也使学生学会了除了教室内的课堂教学中锤炼色彩,概括造型的慢条斯理以外的,在外光环境下极速地实现概括、提炼物象的表现力,得以更主动的组织画面色调的能力和对整个画面的控制力。

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高校的风景写生课程的实施依然是延续精英教育的方式进行的。这就出现了下面的普遍性情况:教师以打好基础为专业要求,学生的风景画作业以准确描绘客观物象为主要目标,为了见效,往往有比较繁重的数量要求,其思维模式是“熟能生巧”的技术经验积累型的;加上放羊式的教学管理,使风景写生实践活动成为少数专业基础差的学生逃课游玩的“快乐课程”。这些都是妨碍目前风景写生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局面,使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课堂教学的要求,采取临摹他人风景画作品(很多成熟的风景写生基地都有销售成熟画家在本地所画的风景作品集的印刷品)或者从网上下载与此地风景近似的其它画家的作品,进行临摹,充当写生作业交卷。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以预见的,无论从传统的技艺训练到现代的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式,都收获甚微。

教师在风景写生过程中与学生一起作画,可以影响学生,但不能以唯一的标准或全凭个人喜好强加于学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面对自然景物时的个体感受。这种由其个人的心性不同而流露出来的感受不同,画面中的调子、形态,用笔语言等也就不同。老师的作用,多作为一种旁观者的角色,以人才培养,发展能力为主旨的对学生的作业给以评价。这种评价是观者的个人感受,不能作为权威的论断;它的作用是使学生的创造性心智不受影响时,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并以其渊博的艺术史知识和绘画技能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地启发、建议学生获取这方面的综合知识,以使学生的探索性创新作品不能脱离艺术轨道,继续向前。这种源于古代作坊式的手艺活的教与学,可以使一种技艺得以传承,却做不到现代教学理念所要求的对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也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一些看似认真的教学行为里,如老师给学生作范画,既是范画,则有榜样的意思。一般而言,学生多模仿之,这样是直接而见效的办法。结果是,老师的范画表演结束后,一批和老师风格相似的模仿作业出现了,虽然看起来顺眼,却不是学生的真实情感表达。甚至有老师依自己风格口味评价学生作业,与老师风格相似的可以得高分,反之,则不受重视甚至挨批。这样的教学现象在今天的风景写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是常见的。

三、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应突破唯技术的困境而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风景写生课程应具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使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锤炼色彩,积累经验,提高绘画的表现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使情操在纯粹的自然、历史文化环境中得以历练提升,养成对美的正确认识观。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优势,结合多媒体对于图片的强大存贮能力,在课前做足功课,在面对学生的丰富多样甚至很不成熟的作业时,以历史名家,艺术史的丰富多彩的风格流派的作品,来影响学生,让其自己寻找答案,自我评价。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建议学生参看某些成熟画家的作品,从特定的作品分析入手,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诸如画面结构、色调、笔触等方面的通常做法,获取普遍性的艺术规律的知识。这些参考作品,指的不仅仅是架上绘画的风景作品,也可以是现代设计、生活百态的图片和绘画。比如,从明代家具的简约,谈到抽象艺术作品的美感,两者有某种相似的通性,引申到现代艺术设计中的“现代性”、“极简性”和“几何感”观念,在绘画作品中的“简化”“概括”等等。从一幅摄影作品谈光线在画面的主导作用,再谈到画面的饱和度与气氛、调子的营造,到某个时装杂志所传达出的复古或现代感的造型特征,从而影响到一个学生在直面不同形态的山川、树木、河流和村舍所联想出的无限丰富的画面的可能,并有勇气在自己的方寸的画面中实现这种尝试。[3]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从构图、色调到具体的每一棵树木的取舍,都是遵从学生自我意愿而进行的。教师发挥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指引学生在自我探索的理念中,借鉴历代大师及当下丰富艺术品为参照,创作有性格的作品。教师同时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指导学生的作业时,教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努力,只是以同行的观者的身份反馈自我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创作主体性地位。而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所以,这种在不打击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建议、意见或感受的表述,对学生都是有巨大的影响。这样的参与行为,也有一定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不在于画面的具体形式,而是在于提供知识背景和引导的方向。尊重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学,撇开了经典绘画作为评价作业的唯一要求,使部分基础差,对绘画不自信,常常采取敷衍了事行为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学生的信心有了,教学的开展就畅通了。这部分学生在自由绘画中找到了自信,艺术审美的启发式熏陶才有可能,风景写生的课程实践活动才能避免被敷衍被度假的浪费资源的现象。

今天,具有现代特征的风景写生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不再是一帮学生背着行囊走在田间地头,对着美丽的景色画出美丽的画这样的简单教学行为。它与教室内的教学一样,需要适应当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现实,要从个性化、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使学生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自我认知及审美的提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找到自我的绘画语言和风格趋向,明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意义。在大量教辅材料的参阅影响下,使作品更富有魅力的同时,自我心性、人格都得到了提升。教学的目标不仅完成了学业课程的画面内容的具体要求,也满足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品格的塑造,对自我能力发展的要求。风景写生课程才真正具有艺术学科的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周箭.色彩风景写生[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

[3] 靳尚誼.靳尚谊油画教学.风景[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技术训练综合素质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乒乓球技术训练的教学探索
浅析体育教学中排球扣球技术训练之我见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