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部制机构改革探析

2017-05-30 14:46诸常初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机构改革高校

诸常初

摘 要:随着高校合并与扩张,高校原有传统科层制结构弊端日益显现,去科层化和职能综合化成为高校机构改革的方向。本文比较分析了高校机构改革和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基本要素,将大部制理念融入高校机构改革实践中,并根据高校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尝试建立高校机构设置理想模型。

关键词:高校;大部制;机构改革;管理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3-0088-04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与政府机构一直在努力精簡不同,机构庞大并日益臃肿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通病。特别是经历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合并和扩张的大潮,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在短短的几年内成倍增长,随之而来,高校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管理机制转变滞后等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高校规模的不断膨胀,带来高校职能的不断增加,最后导致高校内部机构设置的日益复杂,各所高校被迫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不断派生出新的部门,来处理新的不断增加的日常事务。各个新兴部门的诞生往往缺乏系统规划,普遍为了应付新增事务而被动成立,所以容易导致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而原有部门也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而不断膨胀,最终不仅导致高校机构臃肿、内耗增大、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学术权力的核心地位。

一、高校机构改革和大部制的要素比较分析

(一)两者的共同点

我国高校设置参照“苏联模式”同政府组织一样采用传统科层制管理结构。将高校机构改革基本要素和大部制基本要素进行罗列比较可以看到,他们同样都强调通过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对两者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关于职能的转变,两个改革都是要解决原来管理中的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都需要理顺部门间职能关系,减少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情况的发生;都需要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通过调整行政部门,理顺权责关系。关于机构设置,两个改革都要求最大限度地精简机构,降低运营成本,精简人员,减少内耗;冗余人员的安置问题都是改革的难点又是关键点。因此他们具有较强的互通性。

(二)将大部制理念引入高校机构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进行过多次高校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向世界顶尖高校看齐的目标相差甚远。原因之一就在于历次高校机构改革都停留在对原有机制的小修小补,没有彻底转变职能。虽然每次都提出精简机构口号,但是缺乏长效机制,精简后的反弹使机构更加臃肿,高校机构政府化、高校组织官僚化的弊端愈加明显,阻碍了国内高校进一步发展。

鉴于高校机构改革与政府大部制改革目标、路径的相似性。我们将大部制这一先进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机构改革。

通过转变高校机构职能,弱化高校行政权力;通过减事放权、加强学术机构职能等手段促使高校进行去“行政化”机构改革。大部的成立并非行政权力的加强而是行政权力的弱化,新成立的大部通过职能的转变一改原来高校行政部门“无所不包”、“无所不为”的局面,通过减事放权,紧紧围绕教学科研这个中心,撤销原来高校中与教学科研无关的,与学术无关的部门,将高校办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术机构。新兴的大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统筹协调的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为基层学院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政策支持、后勤保障。

重新拆分和整合原有高校机构,根据大部制的理念将原有职能交叉、重叠的部门合并,组建成立职责明确、界线清晰大部,将复杂的部门间协调,改为部门内协作。进行大部制改革后我们还需继续执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真正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学术机构,使之能为校长出谋划策,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咨询与监督。通过理顺高校机构内部职能关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

二、高校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简单的说就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在高校机构设置上应与其相一致,我们按大部制理念将职能重叠交叉的机构进行整合重新划分为若干系统如决策系统、行政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在这些系统中应该设立什么机构,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需设岗原则

针对高校工作目标,确定全校各系统职责范围,把全校的工作目标、任务、职责层层分解并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根据管理的专业化和工作高效率的要求合理确定部门和岗位。使之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各系统的管理效能和指挥效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

(二)精简高效原则

通过合并、精简机构,按大部制的要求将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合并或者合署办公,以便减少职能交叉,简化办事环节,减少推诿扯皮现象;将与教学、科研联系不密切的机构加以精简,最终力求提高效率减少内耗。

(三)注重服务原则

高校既是学术机构又是育人机构,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的一切管理机构和行政人员,根本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因此,在进行机构设置规划的时候,应尽量整合和减少指挥性机构,做到指挥脉络清晰,避免多头管理,使其便于横向协调和纵向服务。

(四)统一协调原则

高校内部机构林立,政出多门,导致具体办事行政人员无所是从,大大削弱了部门的执行力。通过大部制理念的机构整合使高校内部机构成为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统一系统,该系统中每一个机构都是整个高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来完成学校交与的任务。

三、基于大部制高校机构设置的初步构想

设计一套合理、高效的行政机构,是高校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虽然由于学校的性质、规模的大小、学科设置等不同,高校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行政机构设置模式,但高校行政机构设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总体要求,又使其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我们认为,应该通过对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使其在保证完成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以最精简的机构,最精简的人员,获得最佳的管理绩效。

(一)高校行政机构应该由传统的对应模式转变为大部制的管理模式

有人戏称我国高校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环境下,国家强调对高校的领导与控制,因此,要求高校行政机构设置与政府机关或者主管部门一一对应,以便集中统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统治关系。海外先进大学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使高校成为政府的附庸,严重影响了高校作为学术组织根本属性——学术性的发挥,难以适应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以香港科技大學为例,他们在学校机构设置上设计了管制组织、行政办事处、学院与学系三个系统。管制组织由校董会、顾问委员会及教务委员会组成,分别作为大学的最高决策、咨询和学术管治机构。行政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和综合,以职能分工为基础共设11个部门,其中包括行政办公室、研发及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大学拓展办公室、知识转移办公室等几个大部门。

武汉大学在中国大陆也较早试水大部制机构改革,目前学校行政部门削减为18个,成立本科生院为代表的大部门,从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位工作到就业指导,都纳入到这个综合部门下统筹考虑。同时,对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安全管理也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精简的部门照样涵盖了高校全部基本事务,有效地减少了职能交叉和机构重叠,提高了办学效益。我们在借鉴香港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将大部制的管理理念引入高校,按大部制模式设置管理中心,以各管理中心为元素构成全新的高校组织结构。根据课题组访谈的结果和高校现在所承担的任务性质,我们试将高校行政机构划分为9个中心,包括信息联络与服务中心、组织人事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学督导中心、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科研指导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招生就业配置中心、监控咨询中心,具体见图1。

(二)明确各机构职责

图1中,党务组织、教授议事委员会分别作为高校的最高决策和学术管治机构,而政务组织负责高校的宏观上管理,制定战略和大的政策。教授议事委员会位于中心,并对党务组织和政务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方案进行参谋和测评,体现高校教授治校的指导思想,学术为主的指导思想。同时三者构成了高校的决策系统。

信息联络与服务中心位于管制系统之下,主要负责向二级学院和研究中心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以大部的形式存在,同时它相对比较灵活,可以围绕高校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调整工作重心,倾全校之力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实现高校的办学效益。组织人事中心也是高校机构的重要部门,它通过人力资源的调配,对其他部门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因此将其位置作相应的提高。监控咨询中心是整个高校机构设置形成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高校组织系统内部决策、管理、执行、监控咨询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证高校组织运行通畅,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三个中心设计在同一层面上,他们虽然与其他中心为同一级别,但这三个同时承担着对整个高校组织的协调与服务,因此,在机构设置图上的位置稍高于其它中心。课程研发中心、教学督导中心、学生(社团)指导中心围绕二级学院和研究中心开展工作,为教学服务,其中教学督导中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监督教师而应该是专家督导教师上课。科研指导中心以二级学院和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为服务对象。社会服务中心是联系高校与社会的纽带,它是高校科研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一个中介组织。招生就业配置中心可以借鉴后勤社会化的经验,部分引进社会化机制,打开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后勤服务中心通过社会化运作,把校办产业等经济实体与学校行政机构彻底分离,实行后勤、安保服务社会化,为二级学院和研究中心提供后勤安全保障。

(三)加强咨询与监控系统

从行政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要求来看,高校普遍比较注意决策和执行系统的建设,咨询与监控系统一般比较薄弱,往往只能在监督领导依法行政、防范官僚主义上发挥消极作用,不能在进行行政决策的执行验证和校正,难以在执行过程中以积极姿态进行的咨询与监控。

因此,我们在高校机构设置的时候必须加强咨询与监控系统的建设,使之独立于决策和执行系统之外,对行政决策执行的全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与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偏差。

各机构设置完成后,我们应该依据九大中心的职能和特征,以“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围绕教学、科研赋予各中心较高的自主权,严格控制各中心编制数量,保持最佳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实现扁平化管理。从而保证高校行政机构的精干与效益,实现“小机关、大服务”。

四、结语

大部制没有统一的模式,高校机构改革应以实用为原则。在本文中我们所研究的高校机构设置的大部模型就是为了探索高校机构改革的有效方案,为了实现人们对高校党政机构合理设置的追求,排除各种次要的、非本质的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抽象化高校机构设置理想模型。因此,不能笼统的说高校哪个部门应该撤销,哪些部门应该合并。高校应该科学的分析自己的机构设置现状,对现有的各个机构的工作进行分类,职能进行分析,务实地设立行政机构,满足学校工作需要,提高管理效率,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将大部制理念引入高校机构改革,我们必须充分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高校而言,意味着拥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清晰的办学理念、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卓越的文化精神。我们必须领悟大部制理念的精髓,真正转变高校行政机构职能,这样才能使高校机构改革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卢威,邱法宗.论高校管理机构的“大部制”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59-63.

[2] 刘增辉.大学需要“大部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8(4):5-8.

[3] 李桂荣.大学组织变革之经济理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 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李蓉,陈志刚.“双一流”创建背景下的高校大部制改革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6(6):43-46.

[6] 陈大兴.制度学逻辑下的高校大部制改革:缘起、挑战与前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1-6.

[7] 胡建华.大学制度改革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8] 钟秉林.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9):4-7.

[9] 曹红涛,田豆豆,孔祥武,杨 彦.大学如何回归“学术本位”[N].人民日报,2008-04-18(11).

[10] 彭道林.大学行政化的外在表现及其危害[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19-23.

责任编辑 晓 潭

猜你喜欢
机构改革高校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趋势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管理机构结构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