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5-30 14:46吴欣芮许佳铭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全教育

吴欣芮 许佳铭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是一门注重知识和技能运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通过走访了解常州市三所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情况,发现存在师资薄弱,学校与社会支持不足,安全问题无法保证等问题。并就此提出完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考评制度,加强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培训,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家、校、社有效结合,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制度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评制度;系统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3-0126-05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1]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在我国小学中开展了16年了。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区服务、走向独立探究,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生的“成长”为归宿,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笔者以常州市三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了解目前常州市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情况,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笔者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完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常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薄弱

1.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

教师是活动内容的设计者,是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为课程实施提供有效保障。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动主题,所以,综合实践课程除了要有校内专职教师以外,还需要聘请社会上不同部门、行业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但如图1显示小学综合实践课任课教师“全部为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很大,而且几乎都是本校的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

2.教师接受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着较大的自主性,无统一的教学内容、无绝对固定的指导教师、无固定不变的活动场所、无固定的活动模式,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社会中寻找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课题内容,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只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培训,才能胜任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但是经笔者对教师的访谈发现,教师们虽然也接受过各种层次的培训,但其培训形式仅仅局限于偶尔听一二次讲座,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只有30.8%的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实施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是“非常了解”的,其余69.2%的教师仅为“一般了解”。

(二)学校与社会支持不足

1.活动地点局限于校内

综合实践课程要求以学生经验为基点,密切联系生活和社会。这就决定了活动地点不仅仅是在校内,更要将学生带到自然中、社会中。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活动地点集中在教室、大自然和校园,分别占到32.1%、21%和21.8%,然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所认为的在大自然仅仅是指春游,而实际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教室和校园(如图2)。

2.课时难以保证

就笔者走访的小学看来,3—6年级虽然在课程表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且这门课程并未列入小升初的考核范围,在常州市范围内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所以至今没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此外,学校对这门课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老师一节课上一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改上其他课或让学生做作业,导致这门国家必修课程一直处于尴尬境地。

3.社会资源开发利用低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养成探究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初步的创新精神。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场所从单一的教室延伸到了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生活场所、科研单位和农场等。这就需要教师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善于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为学生的发展开辟无限广阔的空间。但是,在访谈中,教师普遍表示平时课务繁重,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少。

(三)安全问题无法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使得学生不再仅仅端坐在教室里与笔墨纸砚打交道,而要与各种各样的工具、设施、人员打交道,这就带来了操作实践中的安全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取向,使得学生要走向社会、接触自然,要走访各类人员,调查各种事项,这就带来了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上的未成熟阶段,判断是非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很强,这也使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上升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问题,成为制约课程发展的“瓶颈”。目前,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多媒体非常发达,一旦学校出现了安全事故,很快就会被媒体披露,进而影响学校的公信度和声誉,因此,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不得不减少校外活动。”但是,学校因噎废食,为了防止安全问题而少活动,或只在学校活动,甚至不活动的消极现象违背了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的。

二、常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地位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目前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虽被排入课表,正常开设,但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近几年,常州对“主科目”的成绩要求逐步提高,语数外三科教师争抢实践教学,对比之下,综合实践课程就被边缘化了。国家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3课时,但由于该课程以短线和长线两种方式交错开展,短线课程的时间较短,一般时间在三周以内;而长线课程长则有可能持续几个月。一些学校为保证不占用学生课余時间,很少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二)综合实践课专职教师匮乏

笔者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得知,目前,常州市小学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人事制度有缺陷,没有设置综合实践课教师编制。笔者认为,学校需要为综合实践课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这是因为,首先,只有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兼职教师才能科学的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而,开展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做中学”,这种综合活动的方式与分科课程是完全不同的。这类活动讲究一定的技术性和探究性,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兼职教师是不能胜任的。其次,配备一定的数量的专职教师可以减轻兼职教师的负担。笔者调查发现,现在常州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基本上是由班主任来担任。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去准备的课程,因为没有固定的教材且需要教师开发课程,班主任繁重的班级管理和日常工作事务势必会分去其钻研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精力。

(三)教师自身能力有限

1.教师的知识体系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展示不受学科限制的、宽泛的问题视角,学生能够根据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综合性的主题,因而教学中要营造科学、人文、社会等多领域知识自然相容的环境,学生不仅要能得到关于某一学科知识学习的充分指导,同时,还能得到其他领域的知识支持。但是, 现在的教师都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知识和思维往往限定在原有的专业上。

2.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

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够集中体现在缺乏课程开发能力、主题设计能力及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上。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课程理论的知识背景,不能准确的把握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意图、缺乏开发、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缺乏课程开发的经验积累、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缺乏自我成长能力,过于依赖他人指导,忽视自我反省,无法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三、改进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

(一)完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考评制度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主体,只有坚持教师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2]鉴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所以笔者建议首先从现有兼职教师中选取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转型为专职综合实践课教师,获得综合实践课教师资质。其次,制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工作考评表。[3]包括活动时间、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活动自评和学生评价。活动成果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和录像等形式。最后,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以及工作考评表,进行活动成果评比,在校园网上展示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

(二)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系统培训

虽然有80.8%的教师表示接受过关于综合实践课的训练,但很多教师都表示上综合实践课力不从心,从效果上看,不是很理想。所以学校应加强对综合实践课教师系统培训。一方面,可以将专家请进来。聘请其他学校有经验、优秀的综合实践课教师定期对本校的综合实践课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分析活动实施过程,指出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解答教师在实施时遇到的困惑。此外,聘请当地大学教授对教师进行理论层面的指导。在和老师访谈时,他们表示自己理论知识还比较欠缺,亟需相应的理论培训。因此,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指导教师研读新课程,研读相关文献,关注最新的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将教师送出去。学校可以定期将教师送往其他学校观摩学习,共同研讨教学方法,让教师对综合实践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学校可以组织笔试和观摩课等形式考察教师的培训效果,让教师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生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让教师在“做中学”。

(三)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家、校、社有效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与社区背景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的地方特色。” 首先,安排学生亲近自然,在自然中进行观察。[4]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制定观察计划,写观察日记,写心得体会;另一方面,利用自然资源,动手操作,制作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比如说树叶贴画等。此外,加强与社区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比如重阳节的时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慰问社区老人的活动,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活动融入社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有所收获。

(四)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制度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要尽量组织学生在广阔的校外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安全教育,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根据小学的身心特点,进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强调安全教育,更要将安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认识生命的可贵,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在实施校外综合实践课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规章制度,讲清楚注意事项与后果。每一次活动之前,学校要明确问责主体,建立安全制度,问责机制。[5]课程的组织者应当高度重视、高度负责、高度警觉,必要时可以安排多位教师一起协作,明确每个教师应该负责的学生,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切实的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状况反映了学校与教师的教育理念,透射出学校与教师全面落实新课程的状况,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及家庭对新课程改革的关心、重视及支持程度。目前,我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育职能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努力,以完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01-06-08].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309/200412/4672.html.

[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4(2):39-43.

[3] 冯新瑞,王薇.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6-21.

[4] 冯树学,杨振华.六大整合 破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难题[J].中小学管理,2010(10):27-29.

[5] 徐雪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J].教學与管理,2011(26):27-29.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全教育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