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理与特色化下对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7-05-30 10:48谢卫
体育风尚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适合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合理与特色化课程体系,创立了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构建的新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方向课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国民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体育人口数量的增加带动了休闲体育产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在休闲体育发展变化之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尤其是在中医院校所开设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且规模逐年扩大,就目前中医药院校已开设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有一定的成效,但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还依然存在培养目标定位含糊不清,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合理与特色性等诸多问题。目前,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已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因而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势在必行。

一、目前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中医药院校已开设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其具体的专业方向性不够明确、细化,没有阐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及与社会的达成度,也就是说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含糊不清。当前,休闲体育产业缺少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与指导员,而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又不能被休闲体育产业所认同。

从多数中医药院校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课程门类虽多,但主导方向模糊,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之间相脱节。

此外,还有部分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建立的实习基地与其专业无关。

二、合理与特色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准确且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依托中医药院校的中医专业优势资源,充分体现“体医”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定位,为保障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强调产学结合与市场需求导向。因此,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结构与技能结构、综合素质结构的衔接对应,应基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因而其人才定位于培养从事休闲体育经营管理、户外拓展运动指导、健身健美及运动康复保健等工作的从业人员,从而使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合理与准确。

(二)根据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方向课程群

对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其关键点是准确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这样才能有效合理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准确定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有效构建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一方面要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专业课程,扩大专业选修课程。另一方面,要整体把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构建,充分体现课程特色,推动专业课程的建设性发展。

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积极探索和构筑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努力形成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程体系的新结构。压缩必修课程的份量,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强化体育营销策划类课程和健身指导类课程,突出实践性教学;加强基础性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兼顾学科术科比例,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定位而设定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群。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专业方向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與选修课程组合,专业方向课程由与该方向密切相关的若干门课程组成,使学生在某一专业技能方向上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本专业规范设置户外休闲拓展与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健身健美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见表1)

(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完善

中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优化专业培养过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构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由社会调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组成。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实践教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社会调查,使中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

在第二学年,一般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安排不少于2周的社会调查。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对中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实践基地或其它体育组织进行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2.专业见习与实习

专业见习的目的是为专业实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中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与技能特长,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见习,了解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

在第三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专业见习成绩根据见习日志和见习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定。

毕业实习是为学生创造实际工作环境,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

在第三学年安排不少于18周(10学分)的专业实习,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专业实习集中安排在一学期进行。专业实习成绩根据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报告的质量,以及实习态度、实习表现与实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3.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第四学年安排不少于10周(2学分)的毕业论文时间。毕业论文由学生根据自己在参与社会调查、专业见习或专业实习过程中,发现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行选题,也可以在校内教师或实习指导老师帮助下,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题。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毕业论文的成绩根据指导老师的评分和论文答辩小组的评分进行综合评定。

三、课程体系构建突出特色性与社会需求的达成度

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基础上,且与社会需求和就业结合更加密切。专业技能突出,形成了一专多能的培养体系。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吻合,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围绕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设定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群,突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基本实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要。

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对专业基础课、专项技能课的教学以及教育实习等环节的学习,掌握户外休闲拓展与运动康复、休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及健身健美三个方向的技能。

(二)課程特色鲜明,教学手段新颖

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来构建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体医”结合的特色,课程设置既有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社会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休闲体育概论等理论课程,也有技术类的健美操、网球、户外运动、健身健美、定向越野及羽毛球等课程,还有特色的中医学基础、运动营养、中医养生康复学、传统运动养生学等课程。

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运用多种新颖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教学互动,师生互动。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竞争能力

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与省市体育局、各种体育协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参与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注重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性,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按照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观摩、学习、实践体验,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专业技能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四)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本地区多家体育经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体育经营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又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和就业机遇。中医药院校与本地区多家健身中心建立实习基地。通过积极和企业、公司的合作,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专业特征突出,就业渠道广阔,充分体现了高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和职责。

四、结语

应加大对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技能。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应有效解决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外,还应突出其课程的特色,中医药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仍需合理设定专业方向课程群,进而使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谢卫.休闲体育概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汪元榜.安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其改革对策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6(13):129-130.

[3]周爱光,杨忠伟,崔颖波.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2):6-7.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改革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提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基本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
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2+X”培养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索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下的机电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CBE模式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模型研究
基于“3CE+B”模式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