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公选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05-30 23:57张继元
时代汽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公选课教学改革

张继元

摘 要:针对《汽车文化》公共选修课的特点,在教学內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汽车文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汽车文化;公选课:教学改革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2016年销售量为2800万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预计将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占汽车总产销量的20%以上。我国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的同时,汽车文化并不匹配。大部分车主对汽车仍缺乏基本的认识,非理性消费,交通秩序、文明驾驶等方面的意识有待提高。汽车普及化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率上升,尾气排放污染环境,石油能源的消耗等。随着汽车普及化,汽车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也愈加明显。大学生群体是未来车主的主体,在大学期间进行汽车文化普及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对汽车工业发展历史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代表性的产品与技术及发展趋势、基本结构、性能的學习,对汽车文化在中国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汽车文化》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校公共选修课。课程以汽车构造、汽车行驶理论和汽车造型理论为基础,介绍汽车工业发展史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代表性产品和汽车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力求从趣味性、知识性、前瞻性的角度出发,综合鉴赏汽车,培养科学、理性、积极的汽车文化的形成。本文阐述公共选修课《汽车文化》的目的和任务,讨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安排,介绍课程的教学方法,用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1.1 教学课时与模块

文化是本课程的精髓,也是贯穿始终的教学主线。按照[1]汽车文化的分类方式,公选课课时安排如表1。

1.2 教学内容选择

(1)知识性:汽车文化教材内容普遍比较多而散,内容不够精炼,重点不够突出。本课程教材建议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帅石金编著的《汽车文化》作为授课教材。同时建议采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宋景芬主编的《汽车文化》作为选读教材。以上两本教材内容较为精炼,条理清晰。

(2)趣味性:作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门公选课程,从文化的层面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可以使大学生了解汽车工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达到拓展知识面、提高素质的目的。因此在课件制作中,增加图片与视频短片是将知识点具象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对实事新闻、文化现象、新的政策法规的探讨则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性的方法。

(3)前瞻性:整个汽车行业、社会、文化都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之有所补充和更新。如新能源汽车、汽车新技术、保险新政、政策法规等等。另外,针对现在网络高度普及的特点,每次课程所讲授章节均应安排相应的知识拓展内容,给出相应的网站信息,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 教学方法探讨

由于是公选课程,上课时间为晚上9-10节,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需要要兼顾趣味性与前瞻性。每次课程的导入环节,从上课前10分钟就开始了。提前播放与本次课程内容相关的短片,在上课后就视频内容进行提问、讲解和讨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将讨论式、启发式、引导式以及案例教学法灵活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经常走下讲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根据教学的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将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探索式学习。部分内容的讨论、作业和考核鼓励跨院系跨专业分组,以小组形式展示出来。

3 教学考核与效果评价

3.1 考核方式

彻底改变一次考试(论文)基本决定学习成绩的模式。目前,校公共选修课通常采取写一篇论文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没有压力,论文通常是从网上下载转抄、东拼西凑而成,难以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改革应重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30%,主要对学生考勤(10%)及作业(30%)表现。作业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如课堂提问、小论文撰写、汽车知识讲座观后感、车展参观报告等。期末成绩占60%,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自主命题,结合小组成员所学专业,撰写论文。此论文可以是关于汽车文化的理论探讨与研究,也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做设计或调研分析报告。除了递交论文之外,必须参加答辩环节。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大大提高的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既评价学生汽车文化知识运用的能力,又评价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后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 效果评价

自2015年对汽车文化公选课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经过四个学期的实践,改革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如表2所示。

从选课人数来看,每学期本课程均会提前被选满,所以白2016年应要求增加了教学班级和人数上限。平时作业与学校每学期开设的讲座以及南京当地的车展相关联,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充分体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性。由于教学班级和人数的增加,论文的形式由个人的形式改为小组形式,并对考核要求和标准做了相应的改变。每次答辩中,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总能令人惊讶。改革以来,学生评教满意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猜你喜欢
公选课教学改革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公选课《环境与健康》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