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业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

2017-05-30 05:12李子珺
中国商论 2017年14期
关键词:政府补贴实证研究

李子珺

摘 要:本文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投入产出的视角,实证研究了政府补贴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政府补助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系数,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政府补贴 企业创新绩效 不同行业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158-03

1 文献回顾与假说发展

1.1 文献回顾

1.1.1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政府对企业或行业进行补贴可以缓解其资金压力,同时发出良性信号,降低其筹集科研活动经费的难度,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政府补贴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國外,Griliehes在《R&D and the Productivity Slowdown》中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了R&D、技术引进和政府对企业研究开发的补助将有利用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国内,樊琦和韩民春(2011)选取了我国28个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国家和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视角实证考察政府R&D补贴投入对我国自主创新产出的影响绩效,得出我国政府创新R&D补贴对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产出有显著影响,经济相对发达地区高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邵传林(2015)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好的地区相比于制度环境差的地区,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

然而,有学者对政府补贴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出质疑,认为补贴会引起X无效率。唐清泉和罗党论(2007)研究表明由于政府补贴是动用特定资源补贴特定企业,并不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并不能显著改进企业绩效。

1.1.2 政府补贴对不同行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针对不同行业的研究相互比较,反映出政府补贴对于不同行业间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国内相关研究,张铭慎和张占东(2010)利用河南省跨行业的企业技术中心数据实证检验得出企业技术中心及其认定对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具有正效应,但存在行业差异。

1.2 假说发展

政府对于企业科技活动与研发的补贴投入缓解企业筹资压力的同时,相对的降低了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风险,企业利用更充分的资金投入科研活动中,有利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技术的改进以及专利的获得。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1: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对于不同的行业,甚至行业领域中不同实际情况的企业,相同的政府补助,企业投入到自身的运营与创新活动中,首先,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比存在差别;其次,不同行业的产品创新难度系数也不同;最后,不同行业的新产品投放市场带来的市场反映往往存在差异,进而导致企业创新绩效不同。

假说2:政府补助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系数,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

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2.1 模型设定

在模型设定上,本文参照了Griliehes在《R&D and the Productivity Slowdown》一文中,以及樊琦和韩民春(2011)在研究政府R&D补贴对国家及区域自主创新产出影响绩效中所采取的方式。

首先,Griliehes在《R&D and the Productivity Slowdown》一文中分析了R&D因素如何影响生产率时,选择企业研究开发投资、技术引进和政府对企业研究开发的补助作为技术进步的三个变量因素,并把各个因素对生产率的贡献定义成各自的边际收益率,利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具体的收益率。其具体数学模型如下:

本文模型(6)中使用的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绩效数据均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2008),政府补贴选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筹集经费中的政府资金,企业创新绩效数据选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二者单位均为万元。

选取2001年~2008年期间年鉴的原因在于2001年~2008年间的年鉴数据统计形式较统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年对规模以上企业的范围进行了调整,使得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的连续性较差,2008年之后统计年鉴中多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体进行统计,与之前的数据之间一致性较差。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收集较容易,而且连续性较强。本文以2001年~2008年年鉴中收录的2000年~2007年年度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政府来源)与企业年度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实证检验的变量数据。其中,由于数据缺失等因素本文剔除了2004年年度数据,因此本文研究面板数据为7个年度。

检验假说2过程中,本文选取企业数量占比较大的6个工业行业(包括行业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行业2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4医药制造业、行业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行业6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作为验证假说2的依据。

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3.1 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检验政府补助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产出有影响,以2000年~200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的政府资金总值与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总值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总体进行估计。

首先,进行了散点图模拟,做出线性趋势线,如图1所示。

基于两者之间较好的线性拟合性,本文进行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表1。

由于P-value值为5E-10,远远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性影响。

进一步讨论了这种影响的显著性大小,本文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中P-value值为0.000120693,小于0.05,进一步验证了二者存在显著性关系。如表2所示。

政府補助每增加一单位可以使企业创新绩效增加1.3398单位。

综上论述,证明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说1成立。

3.2 政府补助对不同行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与3.1证明相同的证明过程分别对6个行业进行了6次实证证明得到表3。

对于行业1、行业2、行业3、行业4、行业5、行业6再分别作为样本进行回归得到系数。如表4所示。

得到各个行业政府补助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促进系数不相同,即对于不同行业,对于政府补贴的敏感度不同。本文选取的六个行业依照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对于行业1,政府补贴每增加1单位,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加1.4849单位;

行业2,政府补贴每增加1单位,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加1.6621单位;

行业3,政府补贴每增加1单位,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加1.1005单位;

行业4,政府补贴每增加1单位,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加0.9667单位;

行业5,政府补贴每增加1单位,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加1.5012单位;

行业6,政府补贴每增加1单位,企业的创新绩效增加1.3398单位。所以假说2成立。

4 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政府补助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系数,影响效应在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六个行业依照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尝试提出下面两点建议。

4.1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创新与研发活动的经费补助

本文研究得到政府补助对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认为政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与研发活动进行适当的补贴与帮助十分必要。尤其目前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存在高风险,创新热情普遍较低的背景下,政府应通过为企业提供研发补助鼓励推进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创新与进步。

4.2 政府科研补助资金需要在不同行业之间进行合理配置

本文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于不同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具有不同的影响系数,不同行业对于政府补贴的创新绩效敏感系数不同。

本文认为政府有限的补助资金在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配尤其重要。国家可以基于不同行业创新绩效与政府补贴之间相关系数的区别,结合行业创新的难易程度以及新产品带来的利润贡献,优化补贴顺序,合理使用政府资金资源。

参考文献

[1] 樊琦,韩民春.政府R&D补贴对国家及区域自主创新产出影响绩效研究:基于中国28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1(3).

[2] 邵传林.制度环境、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5(9).

[3] 刘虹,肖美凤,唐清泉.R&D补贴对企业R&D支出的激励与挤出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 2012(4).

猜你喜欢
政府补贴实证研究
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
基于微观尺度下的政府补贴与企业成长关系
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效性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