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2017-05-30 10:48范明睿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范明睿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在人的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突出。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面临着新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全面、深入的分析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提出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信息;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是网络的时代,青少年学生是网络的主体。网络是21世纪信息传播新的媒体,它具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等特点为高校学生交流信息提拱了很大的方便,同时高校大学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网络不断的普及,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态度乃至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个学校教育中的首位,受到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的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

网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来说是把双刃剑,利与弊共存。借助网络技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针对疑难问题可以从网络上及时有效地获取各种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从网络上获取各方面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同时,网络信息掺杂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着大量反动、暴力、色情、迷信等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使这些信息不可避免的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把他们引入歧途。所以我们要研究和分析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困境与成因,分析与探究问题的根源,跟随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一、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少,不健康内容难以控制

网络是一种开放性的传媒工具,里面的内容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多数青少年学生都有意或者无意地浏览过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而这些不健康的网站信息主要内容表现为:宣传色情、暴力的信息大量存在,违背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资本主義的金钱意识在社会信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渗透等等。这些客观的因素使得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难于控制,无疑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面对杂乱的网络信息,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会受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净化网络的环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就大大的加强了。

二、网络隐蔽性、虚拟性的特点,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1、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容易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的弱化。

有不少学生认为“在网上,都是不真实的,虚拟的,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毫无忌惮”,这就对网络的认知势必影响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

2、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人们可以任意散发信息,虚伪欺骗,使得网络环境充满虚伪与欺骗。缺乏真实与信任的网络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3、部分学生对网络积极功能利用不够,部分学生上网另有目的。

互联网的信息储存量好比浩瀚的信息海洋,对求知欲强烈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借助网络,我们可以在网上学习、教学、购物等等。可以说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目前有的学生上网却另有目的,有的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QQ交流或者网络游戏。有的学生制造信息垃圾、病毒、充当盗码者,这些会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违反道德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走向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与网络带给我们的不利环境影响有关。

三、网络虚拟导致人格虚拟,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首先,网络世界往往是一个虚拟世界,人们在网上常常表现出与现实人格不同的虚拟人格。一些学生依赖网络游戲或QQ的聊天来逃避现实等等。不管学生用哪种形式来上网,无非是想借助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中的不顺与压抑,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找寻现实中所没有的满足与快乐。如果长期沉溺于借助网络带给人们的虚拟世界中,容易导致人格的虚幻,出现生活幻想,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其次,网络充当了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媒介,隔着电脑屏幕,人们体验不到对方作为一个鲜活的人的情感变化。我们传统交往中的人人交往变成了人机交往,这样就容易使人们忽视交往对方的情感反应,使得人人之间的人情味变淡,不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以及健康心理的形成。

再次,网上学校、网上购物、网上交流,使具有真实感的人际交往行为减少,拉大了人际关系的距离。高校部分学生出现逃课上“通宵”的现象,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了人机交流上,而花费越来越少的时间在人人交流上,这势必会使学生产生人际交往受到影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有损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足,没有在学生中占领市场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通过“闻其言,观其行,察其情”来及时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变化。但是在网络上,“你想知道我是谁?我的工作、学习状况怎么样?我可以是高富帅,也可以是白富美,也可以是矮黑挫……”面对任何虚拟自己一切的网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闻其言,观其行,察其情”就不知该从何入手了。网络运行的虚拟性、匿名性、隐蔽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比较关心时事,但表现出的政治意识普遍不高。有些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表示出来的坚定性不够,部分学生对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无所谓的态度。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上,方法上都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有一段距离,存在滞后性。

事实说明,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象。新时期的青少年在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新思想,知识面在不断地开拓,科学文化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很容易使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无所收获的局面。可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丁慧民.试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2] 方国才.挑战与对策:信息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3] 刘绿丝.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路径创新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订阅信息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