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助推金融人才培养

2017-05-30 08:06李之光
中国商论 2017年14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改革措施高校教育

李之光

摘 要:随着经济及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等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且金融市场化改革急需大量既懂理论又精通实务的金融人才。但现阶段金融人员的从业现状不容乐观,怎样通过促进高校金融专业教学的全面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是高校金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就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入手,对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助推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培养优秀的金融人才。

关键词:高校教育 金融专业 教学改革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187-02

在金融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教学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需要高校按照社会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及内容。当下,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知识更新速度慢、课堂乏味而枯燥、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造成金融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与社会需求有所偏离,无法适应社会对金融人才提出的高度化、多元化等需求,促进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最近几年,金融改革步伐越来越快,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全局性金融改革,着手于设计顶层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实施;另一种是依托实验区形势大力改革区域性金融业,重视调动并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试点、总结以及推广等模式加以实施,尊重市场自下而上的选择行为。如果说前者把握市场资金流动性且与资金架构有宏观效应特点,能有效抑制金融市场出现不公平的问题,支持经济快速发展,那么后者就充分尊重了市场的原则及选择,调动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1]。尤其是后者的改革步伐越来越快,包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深圳重点围绕金融实施对外开放与合作、温州重视规范化运作民间资本、义乌通过创新金融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丽水金融改革等,大力推动区域性金融改革进程,对中国发展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

但高校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模式大同小异,目标均是培养全面发展、理论基础坚实而广阔、专业知识水平高的金融人才,缺乏对投资思维、金融实践与实务等的培养,使人才缺少竞争力。随着高校培养研究型金融专业人才的规模越来越大,金融专业毕业生结构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从普通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日常工作岗位,区域性的金融机构也很难找到理论知识扎实且擅长营销、服务及管理的基层金融人才,对金融改革的推进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高校迫切需要跟上金融改革步伐,尽快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2 促进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立足市场需求,加强金融专业的基础性教育

一方面,高校要基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培养金融人才的目标,致力于培养金融专业通才。现代金融业的高速发展要求金融从业人员具备全面的专长,尤其是要具备实际的金融工作能力[2]。因此,高校及教师要及时更新金融专业教学理念,尽快将重视传授金融知识转化成重视培养能力与素质,打破过去由教师传授金融理论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及时树立传授金融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三位一体金融专业教学理念。如可依据学习、研究、工作的一体化模式,以学习金融前沿理论、分析重要金融理论问题与实务、研究金融业为导向开展探究性的金融专业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金融理论基础,同时形成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不仅是促进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高校发展金融教育教学事业的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高校要改革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加强金融专业的基础性教育。如高校应顺应研究金融理论的微观趋势,逐渐把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中心由宏观转向微观,设置新的微观金融课程,包括金融风险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效率学、金融创新学等,同时加强对金融专业学生数学、外语、法律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知识的传授与培养,重视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交叉与融合、渗透,建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尤其要强调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运用技能,并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学科课程以及科研成果,吸收国外最新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建立健全高校金融专业学科体系,为促进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2.2 进行演示讨论,训练大学生的金融思维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应具有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而演示讨论教学法就主张学生在自己的动手动脑环节获取知识,能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3]。所以金融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可进行演示讨论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形成金融投资思维意识。换言之,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金融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讨论金融知识的相关答案,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该过程中,师生往往能建立相互尊重的、平等的关系,营造金融课程民主、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圍。在进行金融专业演示讨论教学时可分成四个具体的阶段。

一是明确讨论主题,即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一些金融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接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演示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存在学术争议的观点。

二是学习研究阶段,教师在该环节要重视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对资料的搜集能力,并依托信息、资料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讨论交流阶段,教师在该环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5~10人,接着由小组进行讨论、发言,让每一名学生都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畅言,发表各自独立的看法与见解。这一阶段能有效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总结综述能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对胆子小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其更多发言的机会,而在辩论中容易情绪激动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其适当调整。

四是讲评与总结阶段,也就是教师整理、归纳学生在研讨环节的观点,及时补充、总结。教师不仅要补充、提升一些好的观点,还要引导学生细致而深入地思考,对创造性强的观点给予鼓励,引导有思维深度的学生基于问题撰写学术论文,从而使学生的讨论成果变得有形、具体,让学生获得自豪感、荣誉感,刺激并保持学生学习金融知识以及掌握金融技能的兴趣。

2.3 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优化金融专业课堂教学

一是融入网络金融知识,创新金融专业教学内容。过去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在内容方面和发展互联网金融是脱节的,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空间有较大限制,所以教师要及时调整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在实践环节不需照搬国外的一些原版教材,而要重视结合国内实践。

二是科学应用金融APP,丰富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模式。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务必要基于学生个性特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兴趣,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学习,使高校金融专业教学事半功倍。

三是设置互联网金融课程,优化高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高校在设置金融专业的课程时要从金融工作实际出发,以应用为导向删减或增加一些金融课程[4]。如为确保金融专业课程的有效重构,教师要加强分工与协作,促使课程在调整之后更趋于合理、科学,同时高校要组织金融专业教师开发互联网金融课程,包括P2P信贷、互联网融资、互联网营销模式、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操作实务等课程,并在教学实际中积极应用。

2.4 改革实训课程,进一步加强专业的校企合作

首先,促进高校金融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尽管金融理论课经典案例分析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但实训课程才是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内涵的最佳方式。正如知行合一理念,学生只有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每一个细节。高校金融专业一般分为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大的方向,每一个方向均可开设实训课程[5]。如银行方面就可开设实地参观商业银行、现场观察商业银行流程等实训课程,如果条件允许还可让学生进入商业银行担任一段时间的大堂经理。商业银行的部分实训需要实地考察,但部分实训则在学校就能完成,如银行礼仪,在专门的实训教室就能让学生逐个模仿、演示,教师在一旁进行纠正即可。又如证券投资的实训课程,在实训室就能完成,只需在实训室给每一名学生配备电脑并安装专门的证券投资模拟操作软件,学生就能观看外汇、股票等行情,接着自己开设一个模拟账户实施模拟操作,让学生真正参与证券投资,这样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更容易体会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身临其境感受市场风险。但保险方向的实训课程开设难度就较大,需要保险公司配合,实现校企合作。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在传统的认识里,大学是和社会现实保持距离的一个象牙塔,该认识显然不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特别是高校金融专业的操作性、实用性较强,必须实现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首先,校企合作体现在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所以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而参与企业运作是教师最佳的学习方式。如证券投资领域,金融专业教师就可到证券公司担任顾问,帮助公司解决关于投资的问题,从而掌握最新的证券发展动向,这对证券公司与任课教师都是有利的,是双赢的局面。

最后,校企合作还体现在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如对于实训课程的讨论,银行方向、保险方向的部分实训课程需要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合作才能完成,所以高校在收取学生的学费时可合理选择一家商业银行,这对商业银行而言可赚取不少费用,而校方就可凭借该契机,让该商业银行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实习机会。又如每一位大学生都会由校方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此时校方也可凭借该契机,要求保险公司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实习机会。尽管校企合作会使高校消耗一部分资金、精力,但校企合作在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金融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更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持续增强学生的金融实践操作能力。

3 结语

促进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务必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与理论素养,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主动思考、大胆探究、勇于实践,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促进金融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从而向社會输送大量高级应用型金融人才,服务于金融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团.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之我见[J].经贸实践,2016(14).

[2] 李涛.实现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途径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

[3] 吕秀梅.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

[4] 顾宁,关山晓,张敬雨.基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研究[J].学术探索,2015(12).

[5] 刘艳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工科高校金融教学改革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改革措施高校教育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