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的升级与完形

2017-05-30 10:48袁鼎生
关键词:生态美学

袁鼎生

摘 要: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统一,形成审美生态。审美生态是美学的逻辑,它在圈进环升中,展现了生态美学形成、升级与完形的图景。审美活动与生态活动的结合,初发审美生态,构建出共生论美学,形成了生态美学;艺术人生与绿色存在的统一,发展了审美生态,增长出整生论美学,升级了生态美学;天态审美与自然旋生的同一,完备了审美生态,托举出天生论美学,完形了生态美学。审美生态的递进,是一种自然化超循环,它成了生态美学生发的机理与机制,成了生态美学升级完形的内因与驱力。

关键词:审美生态;生态美学;一一旋生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1-0036-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1.06

何谓审美生态?答曰:整生与美生自然化和旋的结构,也是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统一体。审美生态的持续圈进,长出生态美学的逻辑架构;审美生态的天然旋升,促使生态美学的理论系统第次升级,直至形成天生论美学。随着人类生态自然化的升级,天生论美学可能走出地球,甚或走出宇宙,在星际乃至天际审美文明的交往中,实现审美生态的永恒环进,形成自然旋升的美生质地。天生论美学,可集全时空、跨时空、超时空自然美生之大成,当能完备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鸟瞰与想见审美文明史,审美生态的自然化旋进,成了生态美学生发的机理与机制,成了生态美学升级完形的内因与驱力。

审美生态的一一旋升,呈现出审美依生、审美竞生、审美衡生、审美共生、审美整生、审美天生的节点,有了谱系化的学科理论生态。在谱系中查阅与研究天生论美学,其来龙去脉自当一清二楚,承前启后也会明明白白,创新发展也就历历在目。

一、生态视域中的审美文明进程

生态观,是一种活态观,是一种活态的科学观、世界观、宇宙观。生态哲学视域中的所有事物,都有生命的活性,都有生态发展性。人类美学也一样,生命的活性,是其基本属性;审美生态的旋进,是其基本的逻辑运动;美生性,是其普遍的本质要求。戴着生态的眼镜,看每个时代的美学,都可以视其为审美生态学,并能辨清它依次生发的不同形态,即依生论美学—竞生论美学—共生论美学—整生论美学—天生论美学等等;都可以看出它们逐级旋进的审美生态,即审美依生—审美竞生—审美共生—审美整生—审美天生;都可以看出这些审美生态一一旋生出的美生质地,即客体美生—主体美生—整体美生—系统美生—自然美生;整合上述视点,可以综合地看出审美文明的梯级性发展,看出它的非线性序进,看出其辩证中和的复杂性进程。

美学生态的上述演进,贯穿着正、反、合、转、旋的网络生态辩证法。正,对应自然依生论美学;反,对应自由主体的竞生论美学;合,对应间性主体的衡生论美学与整体共生论美学;转,对应系统整生论美学;旋,对应自然天生论美学。这说明,审美生态的旋升,作为美学逻辑的运进,是非线性生发的;美生,在审美生态的旋升中,结晶出不同级别生态美学的质地,是超循环进步的。审美生态与美生,从天成到天进,是历时空积淀的,螺旋状升华的,它们与世界大法的运进,自然公理的演替,同向而行,同式运转,形成了一致,实现了同构,内含了整生与美生的自然化和旋这一宇宙的最高规律和最终目的。

放大眼量,盤点审美文明的理论形态,其大致由美学、生态美学、美生学第次生成。具体言之,人类美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后,走进生态文明的时代,集万为一,形成了整体美学;整体美学在生态化的演进中,逐级发展出共生质生态美学,整生质生态美学,天生质生态美学,最后集大成为美生学。

审美文明的学科形态如许变化,其根由是逻辑结构——审美生态——的超循环运进。生存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是审美生态的简约规定。它依次发展为生态性与审美性的统一,生态绿性与审美诗性的统一,生态的自然根性与艺术的审美本性的统一,自然永生性与审美通生性的统一。这种种统一,在整生与美生自然化同旋的框架中,在审美文明自然化的系统内,呈现为不同生命之间的统一,不同生态之间的统一,不同生态结构与不同审美结构之间的统一;并从相互倾斜状态的依生性统一与竞生性统一,走向平等状态的衡生性统一,继而走向整体状态的共生性统一,进而走向系统状态的整生性统一,再而走向宇宙状态甚或宇宙系状态的天生性统一,形成了复杂性辩证运动的规程。正是审美生态结构关系的非线性序变,规约了审美文明理论形态的有机发展:生态美学形成于审美生态的绿性与诗性的共生阶段;它的发展、完形与转换,则分别对应了审美生态的绿性与诗性的整生、天生阶段。不容置疑,在审美文明的王国里,审美生态的进步,审美生态结构关系的变化,审美生态结构性状的转换,是按照审美依生、审美竞生、审美衡生、审美共生、审美整生、审美天生的规程次第展开的,系统地显现了生态美学在审美文明的怀抱里,逐级生长进而逐步提升逻辑结构的机理,系统地显现了生态美学在审美生态的自然化旋升中,递进发展持续完善美生质地,最后转换为美生学的规律。

二、生态美学在审美生态的衡生化共生化与整生化旋升中生发 正反合中的合,是传统辩证法质域的临界点。在合的位格上,人类美学一正一反生发的审美生态之逻辑,汇聚成现代间性主体的衡生论美学架构。它孕育出生态美学,开启了新的审美文明。由于间性主体生态论美学中的审美生态,是一种审美衡生的逻辑结构,它所生发的生态美学,也就相应地增长出了审美共生的逻辑结构,有了整体美生的本质规定。生态美学进而在审美生态的系统化旋进中,成就了整生论美学。整生与美生等值,整生与美生互成共进,和转同旋,美生也就成了系统质,审美文明的发展,由此进入了美生文明的新阶段。

1.审美衡生的环进萌发生态美学

审美文明中的所有美学,尽管形态各异,五花八门,如从审美生态观的视角做关联性的考察,可见其有序发展的历史生态。古代的自然和谐美学,展示了人类生态对自然生态的依从、依存与依同,是一种依生论美学。近代的主体自由美学,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主宰、同化的行为与理想,凸显了双方的对立与对抗,是一种竞生论美学。现代的主体间性美学,表征了人与人、人类与自然平等并进的生态诉求,是一种衡生论美学。衡生论美学,是依生论美学与竞生论美学的历史中和,是此前生态论美学的集大成,是生态美学的生成前提,进而使生态美学的升级完形乃至转型有了可能。

在间性主体美学的生态化进程中,出现了三种形态的衡生论美学。一是主体衡生论美学,二是客体衡生论美学,三是整体衡生论美学,即天人衡生论美学。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生态与审美的匹配性统一,绿性与诗性的均衡性结合,人与自然的平等性对生,各成了生态美学重要的本质侧面,并构建了一个衡生论审美文化学科群。在这个学科群中,生态实践美学和生态美育学,偏重于人类的绿色审美生存;环境美学和景观生态学,偏重于世界的生态审美存在;生态批评学和生态文艺学,已经臻于绿与美并举、人类与自然共进的生态诗学。上述诸学科具备了不同层次和疆域的审美衡生质,已经成为生态审美文化的各种具体形态。从审美生发的关系角度看,各种局部形态的生态审美文化联盟,在生态人文观、生态科技观、生态文化观、生态文明观、生态审美观、生态世界观的共同指导下,可以汇聚升华为生态美学的一般形态,它们也就成了生态美学的共生体。这符合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本质生发规律,也符合从应用到基础的学科生发常态。

在生态论美学正反合的生发规程中,衡生论美学处在“合”的阶段。这种合,连续地构成两种方式与层次的合和。一是依生论美学与竞生论美学的合和,二是三类衡生论美学的合和,即各种局部性生态审美文化的合和。合是和的前提,由合到和,也就形成了共生,即共同生成了生态美学。中国儒家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1]《礼记·中庸》也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这说明,和,是世界生发的规律,也是审美生态的生发规律。衡生论美学正是凭借合和特别是中和的品质,生发了生态审美文化众多的分支形态与丰富的内涵系列,共生出生态美学完整的本质规定。由此可见,生态辩证法内在于审美生态的非线性生发中,使其在正与反合和的环节,以及多样同趋与共通的当口,历史地萌发了生态美学。

2.审美共生的圈进初成生态美学

初成的生态美学,以审美共生为机理,为机制,为标志,区别于其他形态美学的审美生态,形成了整体美生的本质规定。这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生态性与审美性的平等共生,二是人类与自然的平等共生,三是物种内部以及物种之间的平等共生。这诸多共生的综合,形成了初级阶段的生态美学所特有的审美共生的逻辑结构。

杨春时教授指出:生态美学的基础是主体间性。[3]我认为:生态美学的第一个形态,之所以形成审美共生的逻辑体系,之所以形成整体美生的理论质地,应当与主体间性哲学生态平等的主张有关。哈贝马斯说:“纯粹的主体间性是由我和你(我们和你们),我和他(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对称关系决定的。对话角色的无限可互换性,要求这些角色操演时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拥有特权,只有在言说和辩论、开启与遮蔽的分布中有一种完全的对称时,纯粹的主体间性才会存在。”[4]主体间性有一种动态的延展性,即“对话角色的无限可互换性”,它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继而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生发,普遍地形成生态中和。这对于初起的生态美学产生了强大的哲学规范,使之形成了诸种平等主体性,形成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均匀对生,形成了生态关系的统筹与兼顾,形成了生態结构的对称与平衡,形成了生态功能的匹配与协同。总而言之,有了主体间性哲学的指导,生态美学在多维生态审美文化的托举中,形成了审美共生的逻辑中和与运进,实现了生态哲理、生态伦理、生态诗理的共生性统一,具备了真善美益宜平衡共生的内涵结构,有了整体美生的质地,有别于以往的美学生态。

当然,初起的生态美学凸显审美共生的逻辑构造,形成审美共生的逻辑品位,更基于对各种生态审美文化共同内涵的概括、提炼与升华。各种具体形态的衡生论美学,在联盟的基础上增长了同一性,结成了生态审美文化学科群落。它们在相互联系中,普遍地形成了两种平等的审美对生关系。一种是人类审美生态与自然审美生态的平等对生,形成了双方的审美共生;再一种是艺术与生态的平等对生,也形成了双方的审美共生。生态美学在理论抽象中,总结、承传、发展与提升了这种共同质,自然更加子随母样,进而子超母样了。

在与母体的对生中圈进,生态美学发展了审美共生的逻辑。各种具体的衡生论美学组成的生态审美文化学科群落,是生态美学的母体与生境。生态美学与生境对生,将集约化的审美共生质,反哺生境,与生境一起,形成审美共生文化学科圈。从各种衡生论美学构成的生态审美文化学科群落,到审美共生文化学科圈,形成了生态美学两个层级的生境。一个是萌生生态美学的生境,再一个是生态美学生长于其中的生境。生境生发了生态美学,生态美学回馈了生境,提升了生境,进而表征了生境,并与生境在对生中耦合旋升,也就可以持续增长系统的本质规定,进而向更高的审美生态进发,以趋向审美整生样态的生态美学,进而趋向审美天生制式的生态美学,最后转向审美完生格局的美生学。

基于审美生态的梯次性发展,审美共生萌发出审美整生的向性,生态美学可望系统地生发美生质,进而完形地融结美生质,也就有了形成基础形态的生态美学——美生学的潜能与前提。这说明,生态美学一经初成,就有了转成基础学科的向性。随着生态美学的升级与完形,这种转型的向性更为明晰。

3.审美整生的旋进提升生态美学

审美生态从审美共生的链环旋向审美整生的链环,生长出新的理论架构,提升了生态美学的逻辑品格,形成了系统美生质地的生态美学。这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原由,或者说有三条路径。一是生态规律与目的跟审美规律与目的系统融会,二是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辩证和谐,三是生态美学与其环境、背景、远景耦合同运。

审美规律与目的跟生态规律与目的以及自然规律与目的实现同一,达成三位一体,是生态美学的本质规定性。这种同一的层级不同,审美生态的品质有别,生态美学的逻辑位格随之相异。生态、审美、自然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在共生的平台上同一,呈现整体美生的格局,可成审美共生逻辑的生态美学。当这种同一,发展出系统美生的局势,也就相应地形成了审美整生逻辑的生态美学。

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统一,形成的生态和谐,也是十分重要的审美生态,也是生态美学的本质要求。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平等对生,天人合一,形成生态中和,彰显整体审美生态,形成审美共生逻辑的生态美学。人类生态融入自然生态,在周进环升中,展开以万生一和以一生万的系统化对生,并以自然生态圈为底座,形成审美生态圈的旋升运动,生发非线性网态中和,实现动态平衡的系统美生,也就形成了审美整生逻辑的生态美学。

审美共生品位的生态美学学科圈,由相应的应用学科、历史学科、逻辑学科、比较学科、元学科的周走环进构成,已经有了超循环的整生性。当它与生态审美文化的生境圈、生态文化的环境圈、生态文明的背景圈、生态自然的远景圈对生耦合同运,在网络状的立体超循环中,形成诗态美生、真态美生、善态美生、益态美生、宜态美生、绿态美生、智态美生的大和,生发审美整生的逻辑结构,增长自然美生质,也就促进了生态美学的升级。

由共生到整生,是生态发展的必然;由审美共生到审美整生,是审美生态发展的必然;生态美学的升级,还在生态与审美生态的联动与旋升中实现。

整生质与美生质是互文的,成正比增长的,随着生态美学审美整生架构的自然化旋升,其系统美生化的指数与质地也在相应提升,以全质全性、通质通性、天质天性的美生为机理的完形生态美学也就从中生发了。

三、审美天生的旋进完形生态美学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生态美学一经在审美整生的旋进中提升,也就有了审美天生的向性,展示了自然美生的高位、全位与本位诉求,凸显了学科逻辑完形的路径。审美天生,是生态、审美、自然的规律与目的,走向三位一体后,在一切时空中的本然运进,是审美本性与生态根性耦合并发,同抵质度、质界、时域的极致与无限,所达成的天然化同构。审美天生的旋进所形成的自然美生,可以走出地球,覆盖宇宙,甚或遍及宇宙系,也就有了全时空跨时空超时空的生发性。完形生态美学以其为质地,可以成为未来人类与地外智慧物种共创和共享的深绿色与天蓝色审美文化,可以称为星际乃至天际审美文明,或者说,它是一种可以超脱审美生命的大限,旋走于无极以成永生的审美文明。

审美天生与自然美生,互为因果,形成互文性,共同成为生态美学臻于完形的前提、机理与机制。地球审美生态的自然化旋升,初成审美天生,初成自然美生,初成完形生态美学。地球审美生态与地外审美生态的自然化融通,可拓展与提升审美天生与自然美生,可形成完形生态美学。在地球内外审美生态的自然化融通中,人类和其他智慧物种之间,实现审美天生意识的交流与交汇,形成宇宙智慧物种生态审美文明的自然化兼容、共通与共趋,达成通识的自然美生理想。如此,当可超越人类的审美生态,形成更为深邃广博的审美天生域;当可进一步超越宇宙审美生态,在宇宙系的时空内,实现审美通生,永葆自然美生,以期形成生态美学完备的本质规定,可大成完形生态美学。由此可见:审美天生走出地球时空,进入宇宙时空,进而向宇宙系时空拓进,在拓展与提升审美整生中,造就了审美天生,推进了审美生态的超常性发展。或更具体地说,审美天生游走无极,旋回于宇宙系,遍及世界的各个宇宙时空,也就完全彻底地实现了审美生态自然化,完全彻底地达成了自然美生,完形生态美学据此大成焉。不容置疑,审美天生是审美生态自然化的最高形态,最终结果;它完成了自然美生,是完形生态美学的生发缘由、生发机理、生发机制。

在审美天生中,发现超循环这一审美永生的机理,以形成宇宙系的审美环生的机制,实现审美生态的跨时空永旋,实现自然美生的超时空永进,是大成完形生态美学的关键,也是完形生态美学研究的最大难题。完形生态美学,首先是全时空美生的,继而是跨时空美生的,再而是超时空美生的。审美生态的自然化旋进,串起了这三大美生时域,实现了自然美生的完形。当学术的触角伸到宇宙,进而伸到宇宙系,一般的学术观察自当捉襟见肘,甚或呈现一片盲区,乃至显示一派白域,也就更加需要超常的学术想象了。这种学术想象的核心,应该包含深度直觉、圆通式顿悟、原创性灵感的高端形态。深度直觉的高端是一种通达物自体理域的玄奥直觉,它能直接觉识到世界的底层本质与无极本体,形成诸如万有引力、时空弯曲、宇宙大爆炸之类的尖端成果。由佛家的圆通式顿悟发展而来的旋通式顿悟,有如醍醐灌顶,可在瞬间以一通万,以万通一,万万一通,一一旋通,实现对世界运进之道的大彻大悟,全彻全悟,统彻统悟,顿时形成世界网络化联接的完形结构,立马构建世界整生化的关系模型。由原创性灵感升华而出的元创性灵感,是一种揭示世界基因与事物本原以形成学科基点的独创性与首创性灵感,可提出与通解世界的宗元性问题,可生发学科范式与元范畴。学术想象只有实现上述诸种创造性思维品質的顶端融结,才能从探求事物显态联系的白色研究,经由寻求世界本质关系之机理的灰色研究,进入由功能效应反观世界封闭性本质结构的黑色研究,抵达询问物自体永恒运转之初因的无色研究。世界要实现永生,文明要实现永生,进而实现审美永生,形成永进的自然美生,大成完形生态美学,就要在审美天生的探求中,超越热力学第二定律,超越系统的熵增原理,形成生态系统特别是审美生态系统超越生死轮回走向永生的可能。我认为,生生不息是超循环的依据,是审美生态的通理,是审美整生的常态,是审美天生的常势,是审美永生的常识,是宇宙系格局的审美环生的常局,是自然美生的普像,是超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大自然哲律,是生态哲学的最高范畴与最高定理。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着多个宇宙,形成了宇宙系,相应地构成了多种宇宙时空。审美天生的新境在其间次第洞开,序态旋运,置宇宙增熵于身后,审美永生也就有了可能。在这种跨时空旋运中,自然美生永远处在死亡与重生之时域的前端,也就有了超脱轮回的困局,有了不死的机缘。就我们存在的这个宇宙来说,就应当有着宇宙膜内外的不同时空。打一个比方吧,宇宙膜的内部时空,是房子墙壁之内的时空,宇宙膜的外部时空,是附诸于房子墙壁之外的诸如阳台、屋顶晒台的时空。宇宙黑洞应有门窗的功能,可以让宇宙的物质与生命进出宇宙膜,形成同一宇宙内外两个部分的交往,进而形成宇宙系之间的审美生态交流。当某个宇宙趋于熵增的临界点,其审美生态可从黑洞逸出,寄生于处在减熵期的其他宇宙中。基于超循环运生的大自然通律,多个宇宙的増熵与减熵应有时空错位,形成非线性序发,宇宙系中的审美生态也就可能相互移生,友好迁徙,和谐跨居,也就可以在这种星际乃至天际的移生、迁徙、跨居中,形成超越时空的审美天生,躲过世界末日,实现生生不息,构成宇宙系格局的审美环生,也就可以永葆美生文明,生发完形生态美学的审美天生质地。审美天生质地的完形生态美学,其审美生态处在整生化、天生化、永生化耦合生发的高点位格,历史积淀深厚,审美交融广泛,生态中和全面,自然美生的质、域、时同趋无限,同抵无极,自当属于宇宙系一切生命特别是智慧生命共创、共享与共有、共存的理想性审美文明。

审美永生是在审美天生中实现的,是在宇宙系中审美环生的效应,是自然美生的常态。四者互为因果,互成机理,互生机制,可望辩证并进,生发宇宙系格局的审美生态。审美天生耦合世界整生、宇宙系环生,形成了最高境界的一一旋生,对应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圈升,显示了审美生态在整个宇宙系的周走圈升,构成了跨时空的审美旋生。显而易见,在审美天生中生发的跨时空审美环生,是审美生态天旋化的中枢,是自然美生完构化的核心机理,是生态美学完形化的关键性机制。概而言之,处在审美天生高端的贯通宇宙系的审美环生,起码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宇宙系的智慧物种,各安审美生态位,共守审美生态序,实现宇宙系审美生态的统和生发,统和交往,构建审美大同。二是宇宙系的智慧物种,和衷共济,依据各个宇宙增熵与减熵的时空差,统筹安排审美生态的跨宇宙迁徙与合居,实现与大自然动态的和谐共运,通成审美永生。三是依据前两种和旋于宇宙系的审美环生,宇宙系文明物种的审美天生,遵循审美天生的基本规律与审美永生的终极目的,形成总体格局上的跨宇宙旋进,实现超时空的自然化美生。和旋于宇宙系的审美环生,是审美天生的自觉、自由、自然的形态,是维系宇宙系的审美生态动态有序的机制,是宇宙系的文明物种天然自律和天然通律的审美生态,是审美生态环游于无极的机理,是天然生发的审美生态在宇宙系超循环永生的智慧。这也决定了完形生态美学是一门极富理想性的人文学科,甚或“天”文学科。

站在当代审美文化的制高点上,回望与前瞻审美生态,观其螺旋升华的历程,始终未偏离生发美生质以成就生态美学的目标。审美依生、审美竞生、审美衡生孕育和萌发了生态美学,审美共生初成了生态美学;审美整生提升了生态美学;审美天生在多层次的地转天旋中,发展出大自然一切物种特别是智慧物种和旋于宇宙系的审美环生和审美永生的理想环节,完形了生态美学。世界一切和谐完生的物种特别是智慧物种,旋游于宇宙系時空,所形成的审美环生,是全时空、跨时空、超时空的审美天生,是永存和永发于无极的审美天生。它既是审美天生旋升的极点,也是全部审美生态一一旋升的极点,它在游走无极的永态美生中,完善了自然美生,完善了完形生态美学审美生态自然化的逻辑架构,成为生态美学规律系统的最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国语·郑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15.

[2]礼记·中庸[M]//十三经注疏(上). 影印本. 北京:中华书局,1980:1625.

[3]杨春时.主体间性是生态美学的基础[M]//中国美学年鉴(200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0.

[4]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0.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
环境美学在中国:东西方的对话
曾永成先生及其生态文艺学思想
建构人本生态美学的开创性努力
曾永成美学研究之路述评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电影《美人鱼》的生态美学思想
生态文明传播:广告中的生态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