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本绽放别样的魅力

2017-05-30 12:07柯俊玲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桃树文本探究

柯俊玲

摘 要:不割裂、不脱离文本本身,不拘泥于现成结论,让教师、学生、作者都处在一种圆润的衔接状态,明晰语文文本的解读原则,从提问到解读,从解读到文本,隐含的内容得以凸显,才能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形成极具张力的生成性状态的课堂教学,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产生创造性理解,彰显超文本的美丽,演绎精彩。

关键词:文本解读;透视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就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连接老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对话的载体。所以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丰富充盈自身的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然后才能带着丰盈的情感走进教室,带着智慧的光亮教授每一篇课文。

文本是一个开放性的有待于读者去填补和再创造的符号体,正如我们日常所认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立足于育人的角度,对我们文本解读的能力也有了较高的要求。从教初中语文10年,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以此与同仁们交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對于初中生来说,通过阅读来把握文本内容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文本的情感的把握就需要我们老师去进行引导,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着学生通篇逐段去理解,不仅我们的课堂平淡无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文本解读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来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别样的文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更多的体验与感知,便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对文本解读的重要一环。

一、以字词促篇

以文本中的某个字词作为解读文本的关键点,带领学生透过点去品味全文。比如《一颗小桃树》这篇文章,这是一篇来自于贾平凹先生的作品,文章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的经历,在作者看来,小桃树是他从儿时便怀有的、向往幸福生活的“梦”的化身——“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個“我”。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我会在初读感悟环节抛出问题: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小桃树?学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比如矮小、可怜、顽强等等,这时我会把“可怜”这个词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1、这是一棵可怜的小桃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可怜?2、在小桃树的身上能不能看到“我”的影子?3、在作者的眼里,小桃树仅仅是一颗小桃树吗?三个问题层层推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带给了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品读空间,还引导学生透过问题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语文课堂。

二、以句子通篇

除了把握某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个句子来实现文本的解读,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个句子除了能够帮助我们解读文本之外,它还应该具有体现文本主题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选择关键句时要多做斟酌。比如说杨绛先生的作品《老王》,文章以叙述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老王之间交往的几件事情,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同样是在初读领悟的环节,我会提醒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让自己触动最深的句子。其实大部分的同学都会找出文中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接下来我就会顺势提问:谁是幸运的人?谁是不幸的人?不幸的人不幸在哪里?这里的“愧怍”指的是什么?几个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去把握课文,由浅入深地带领同学们去剖析文本。在最后了解“愧怍”的环节,便可以进入拓展,“我”对老王的愧怍仅仅是因为“我”对他不够关心吗?是不是还有言外之意?你觉得是什么呢?把文章主题升华后,再让学生回头重读文章,相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面,学生会收获到更多文本之外的感悟和思考。解读文本,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超文本的过程。

三、以人物贯穿

不是所有的文本都会关键字词和句子,有时候一些关于人物形象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个人物的分析来贯穿全文的理解,而这一位人物,他一定是贯穿全文的。比如说童话小说《皇帝的新装》,这是一篇通过写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统治者们丑恶灵魂的童话。备课时,我会把皇帝这位人物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去探究文本的主题。首先创设问题:你觉得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回答:愚蠢、爱慕虚荣、虚伪等等,简单地请同学们做分析后,继续提问:造成这样的笑话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原因吗?你觉得还有谁的原因?从这群人的真实面孔里面你还读到了什么?慢慢地带领着同学们铺开式地对文本进行探究,我想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解读,更多的是带着同学们对更深层的社会问题进行的探索,文学作品已经不是一篇单纯的文章,更是我们引导学生透视生活的窗口。

任何教学都应当以生活为出发点、以生活为旨归,树立大教学观,注意沟通课内课外,尽力拓展延伸,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人生体验。诗意的语文教学更是纵横宇宙,它以大自然为源头,在广袤的天地中捕捉教育资源,让语文成为“无墙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曦白.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D]. 辽宁师范大学,2006.

[2]焦祖卿. 吕勤. 让教学更开放———拓展延伸让学生触类旁通[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桃树文本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