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又”、“也”的“既A又B”和“既A也B”中A、B的语义关系

2017-05-30 15:47陈怡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信赖制约深层

陈怡

摘要:本文从“又”、“也”的语义差异入手,以信赖程度分析两个同为并列句式的结构——“既A也B”与“既A又B”中A、B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

关键词:又;也;既……也……;既……又……

1.又、也的语义分析

“又”和“也”之间的语义差别,是“既A又B”与“既A也B”这两个格式之间语义差别的重要原因,因此首先需要对“又”、“也”之间语义的差别进行分析。

邵敬敏先生指出 “又”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同类动作、状态或性质的加合关系(这里提出的“同类”应理解为广义的同类,指同属一个意义范畴);马真先生指出,“也”的基本功能就是表示类同,在并列复句中同样如此。

(1)她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也好。

(2)她文科成绩好,理科成绩又好。

在这两句中,“又”和“也”连接的两个分句字面上有相同项的,如“成绩”、“去广州”。句(1)中的“也”表示她的理科成绩和文科成绩类同,即都好;句(2)中的“又”则表示她文科成绩好与她理科成绩好这两种情况的加和。

下面再看若表面上看没有相同项,“又”和“也”是否还能表示这种关系。

(3)山又高,路又滑,实在是充满了困难。

(4)山也高,路也滑,实在是充满了困难。

句(3)中,“又”表加和的意义很明显,表示山高、路滑两种情况的累加。句(4)从表面看来,并没有类同的情况,山高和路滑表层含义完全不同,但是从在句子中的深层意义上来说,山高和路滑都不利于行走,使得行走充满了困难。因此在深层意义上,“也”还是表示两者之前的类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又”连接的两个部分通过“又”形成加和关系,“也”表示它所连接的两个成分是类同关系。

2.“既A又B”中A与B的语义关系

宋增文对“既A又B”中AB的语义关系进行了认知层面的分析,利用信赖程度P{X}(其中X表示任意命题,P取值为[0,1])来表示人们对命题的相信程度,如P{X}=0,则表示人们认为X假;P{X}=0.5,则表示人们不知道X是真是假;P{X}=1,则表示人们认为X是真。他用P{B/A}来表示在A的条件下,B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以下对“既A又B”和“既A也B”的语义辨析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2.1.A对B具有顺向制约关系

A对B的成立具有顺向制约关系,是指A和B在表述上是具有一致性的,B是顺着A而发生的。如果A成立,很容易就能推断出B也能成立或者很可能成立。这样的情况用信赖程度来表示就是0.5(5)因此,投资上市国债不必像存款那样必须亲自到银行或柜台去,既方便又省时。

可以看出,在句(5)中,在事件A“投资国债上市方便”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推断事件B “省时”。

2.2.A对B具有非制约关系

A对B的成立具有非制约关系,是指A,B是两个独立的事件,A不影响B的发生,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如果A成立,人们无法单單根据A就推测出B成立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用信赖程度表示就是P{B/A}=0.5。

(6)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既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句(6)中仅根据事件A“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我们无法推断出事件B“教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是否发生。这时AB间的情况就属于非制约关系。

2.3.A对B具有逆向制约关系

A对B的成立有逆向制约作用是指在事件A成立的情况下,在人們的主观预测上B通常很难成立,甚至与预测完全相反。A与B常常是具有对立性的,这种情况用信赖程度来表示就是0

這是因为,“也”的作用是表示类同,但是“对立”和“统一”在字面形式上没有相同项,意义上截然相反,而且 “对立”和“统一”是逆向制约关系,所以无论在表层还是深层他们都没有相似性,也就不能用“既A也B”。

但是,句(7*)我们也可以进行合理转换,使它能够用“既A也B”的结构来替换:

(1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既有对立性,也有统一性。

在(10)中,“有对立性”和“有统一性”,在表层意义上看来同样是相反的,是具有逆向制约作用的两种性质,却可以用“既A也B”的格式。这是因为当表述成“有对立性”和“有统一性”时,它们都有相同的字面结构“有……性”,从表层结构上看已经具备了类同之处。我们再看另外的句子:

(11) 面试的结果既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我的意料之外。

(12) 他既是金钱的主人,也是金钱的奴隶。

在这几句话中,“既A也B”连接的两个部分同样都是逆向制约关系,但是我们都具有相同项,如句(11)中的 “在我的意料之……”、句(12)的“是金钱的……,在字面上都具有了类同性。

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在深层语义上表示出了类同之处,但是属于不相应性类同。首先,它们指向的一定是相同的,所指具有类同性。其次,以句(11)为例,一般来说是金钱的主人和是金钱的奴隶是逆向制约的,但是在他身上竟然都能成立,这时它们的语义上就属于不相应性类同。句(12)同样如此。同时,这种深层的类同义常常通过字面上的相同项来体現。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表):

∴“既A又B”中, P{B/A}的取值范围是(0,1];“既A也B”中,P{B/A}的取值范围是[0.5,1]∪ P{B/A}∈(0,0.5)且A、B具有不相应性类同意义时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同样是表示并列的结构“既A又B”和“既A也B”,因为“又”、“也”语义的不同,连接的A、B之间的语义关系也不同:

由于“又”的意义是表示加和,所以“既A又B”对A、B间的语义关系没有什么限制,顺向、逆向与非制约关系皆可,只要在同一个大的语义范畴之内都可以通过“又”实现加和,使用范围更广;

由于“也”的基本意义是表示类同,所以“既A也B”中的A、B可以是处于顺向制约和非制约关系,而不能处于深层语义中不具备类同意义的逆向制约关系,使用范围较小。

参考文献

说“又”——兼论副词研究的方法,邵敬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4-16

说“也”,马真,《中国语文》,第4期,1982

还、又、也功能比较,郑盛锦,《柳州师专学报》,第11卷第4期,1996.12

既A又B认知层面分析,宋增文,《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4期,2015.4

猜你喜欢
信赖制约深层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浅谈行政法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中国化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