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介学角度看《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的翻译

2017-05-31 06:15张晓楠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化意象宗教翻译

张晓楠

【摘要】译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从文化层面上对翻译进行的一种跨文化研究,翻译中的信息增添、失落、变形和文化意象的传递,以及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都是译介学研究的对象。本文从译介学的角度,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译本语言措辞的选择、文化意象的传递以及宗教内容的表达,来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对译本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译介学 语言措辞 文化意象 宗教 翻译

一、引言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小说发表伊始便在美国社会引起了轰动,“犹如平地一声霹雳,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

在中国,《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第一本被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林纾和魏易的合作下,这部小说以文言文的形式翻译到中国,名为《黑奴吁天录》。1998年,王家湘的译本《汤姆叔叔的小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两个译本相距数十年之久,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更是大不相同,译作在语言措辞、文化意象传递和原文忠实度上也是风格迥异。

二、从译介学角度对比两个译本

1.语言措辞的选择。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语言措辞的选择会受到地域、社会背景和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语言的运用除了传达指称意义之外,还能表达各种社会意义,反映出说话人的文化素养、民族出身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译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信奉的翻译理论不同,在语言措辞的选择上也会有所不同。

例1:“I cant make trade that way——I positively cant,Mr Shelby.” said the other holding up a glass of wine between his eye and the light.

林译:海留曰:“我之宗旨万不如君!”言已,自引巨觥。

王译:“我不能这样做买卖——绝对不行,谢尔比先生,”对方说,把一杯酒举在眼睛与光线之间端详着。

例1中,林译采用文言文的形式,一是因林纾本人文学造诣很高且对古文的研习颇有心得;二则是考虑到晚清形势下特定的读者群。此外,林译中将“between his eye and the light”的部分省略未译,这或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在当时,文人常持小酒杯把盏酌饮,且酒杯材质多为瓷器,因此林纾无法理解西方的饮酒习惯。王译则采用白话文的形式,因为受到新世纪之交多元文化的影响,译文倾向异化直译,欧化色彩明显,以求更多的译介外来语言表达法,实现中西言语的交融。

2.文化意象的传递。文化意象是文化记录的语言符号,是各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结晶,高度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精神。

例2:As a fire in her bones,the thought of the pursuer urged her on.

林译:而意里赛此时,心绪兔起鹘落。

王译:想着追赶她的人就像是身体里点了一把火,促使她继续向前。

原作此处描写的是伊莉莎正在躲避奴隶贩子追捕的情形。例2中,两个译文都完整的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内容,但对文化意象的传递却有不同。林纾翻译为“兔起鹘落”,将原文中“火”的意象替换为“兔”和“鹘”两种动物。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喻示着当时危机的形势和伊莉莎焦躁的内心。虽然原语中的文化意象被替换了,却巧妙地传达出了同样的效果。而王译更加的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采用了直译法将原文中的形象忠实的传递出来。

3.宗教内容的表达。同一部文学作品,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理解和解释。在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译者为迎合本国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或是出于对社会道德、政治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往往会对宗教内容进行选择性的节译或编译。

例3:There were others,which made incessant mention of ‘Jordans bank,‘Canaans field,and the ‘New Jerusalem.

林译:省略不译。

王译:还有别的一些圣歌,经常提到“约旦河岸”,“迦南战场”和“新耶路撒冷”。

在原作中,主人公汤姆信奉基督教,因此小说中有突出的宗教特色。在例3中,林纾对宗教词汇选择省略不译,首先是考虑到读者对宗教文化的接受度不高,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的翻译目的。“是书为美人著。美人信教圣笃,语多以教为宗。顾译者非教中人,特不能不为传述。识者谅之。”林纾在译本例言中明确表示此书意在开启民智、反帝救国。所以,在看到与自己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道德理念不符合的地方直接采取节译的方式。王译均采用了直译法,这是因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让中国读者逐渐接触到了西方的宗教文化。

三、结语

两个译本分别诞生于中国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而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原文本的解读往往会有所不同,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也大不相同。晚清时期,国难当头,林纾出于救亡图存的目的翻译此书,因此在翻译时采用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而且在内容上并非完全的忠实于原作,对文中大量的基督教内容进行了节译和編译,淡化了宗教色彩。经过多年发展,西方文化不断引入,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通顺、华美、忠实的译文。因此,王家湘则更多的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意图保留原著韵味。

参考文献:

[1]Mrs.Stowe.Uncle Toms cabi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猜你喜欢
文化意象宗教翻译
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