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17-06-01 01:25本刊综合
就业与保障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彦宏李克强职工

本刊综合

两会声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本刊综合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一次对群众发声:“对于一时不能就业、生计没有着落的群众,政府会负起责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在此,本刊记者对今年全国两会中有关就业“声音”进行整理,以便读者了解目前国内的就业市场,以及今后的就业态势。

李克强:国家不会也不允许出现群体性失业

“我们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对于一时不能就业、生计没有着落的群众,政府会负起责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连续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00万人以上,今年更是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保证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我们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经济增速,稳增长主要还是要保就业。因为就业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

回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对2016年就业形势的总结是: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在2017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李克强指出: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年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虽然我国近些年一直处于新成长劳动力的高峰,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光高校毕业生就达795万,创历史新高,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加上去过剩产能需要安置的几十万转岗职工,任重而道远,但是国家始终在为就业问题出谋划策,未曾松懈,就业政策的出台无疑营造了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

李克强主张:人民群众应当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而不是靠政府提供“铁饭碗”,中国的就业岗位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与早前李克强号召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属同理。

今年,中国政府又将进一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下岗工人的就业与问题成了焦点,就业岗位的增加毋庸置疑为当务之急。

李克强对于去产能过程中职工的安置问题十分关心:“今年去产能还要扩大到煤电领域,加上去年一些还没安置的职工,累计可能会有近百万需要安置。我们的办法还是创造新的岗位,因为我们在推动发展新动能。刚才我讲了‘双创’带动了大量新的就业,实际上也转移了许多传统动能的就业,新旧动能转换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当然我们没有掉以轻心,还会继续运用好专项基金,并要求地方政府做好配套。当然企业也要尽社会责任。总而言之,把职工安置好还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中最关键的问题。”

肖亚庆:国企改革不会引发“下岗潮”

国企“瘦身健体”,与不少职工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2016年,中央企业减少了2730个法人单位,涉及职工约11万人;2017年1月至2月,又有357家法人单位减少。国企结构调整,如同“动刀子”,在解决国企以往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隐患。就如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被“动刀子”的企业职工今后何去何从?国企改革是否会引发不可收拾的“下岗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明确表示:国家会把职工安置、职工利益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优先考虑,绝对不会出现“下岗潮”问题。

肖亚庆说,去年中央企业在“瘦身健体”过程中,包括去产能,涉及职工大概是11万人,通过内退转岗、劳务外包,也有一部分解除劳动合同,对这些员工都做了妥善安置。今年1、2月份又有357家法人单位减少,所涉职工同样也得到了妥善安置。下一步,中央企业在这些“僵尸企业”的处置、困难企业的治理和瘦身健体减少法人层级、减少管理层级中,必然要涉及到一部分职工,但与去年倡导的一样,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把职工安置放在一个优先位置来考虑。

事实证明,去年国企改革成效显著,不仅率先超额完成了去钢铁、去煤炭的产能任务,其他改革也持续推进。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续不断地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

今年,国企改革将加快步伐,肖亚庆指出要在七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二是强化风险控制;三是深入推动中央企业重组;四是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五是加快公司制改革;六是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七是全面从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肖亚庆表示,要落实这些改革任务,需要激发企业内生活力,需要抓经验、抓典型、推而广之,也需要在实践当中根据改革的推进发现一些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更需要针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改革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一件一件完善。

“改革要让更多的职工有获得感,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律,最终的目的是在改革过程中,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护职工的利益和权益。”

杨国强:校企联办为精准就业创造条件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交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助力扶贫攻坚的提案》。在他看来,职业教育是扶贫的重要手段。

杨国强提出了加强职业教育的三个妙招,分别是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校企联办,精准就业;因材施教,送职业教育下乡。对于其中的“校企联办,精准就业”,杨国强明确表示:企业办职业教育,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最清楚不同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标准;另一方面,校企联办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技能支持,帮助企业培训实用技工。这样既解企业燃眉之急,又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精准就业,契合社会的整体需求,引导优秀劳动人才与相适应的企业无缝对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传递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扶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校企联办之法是否有效,待实际成效来考证。

张日红: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或稳定、扩大就业

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健康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健康服务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随着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不断涌现,新型人才在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弘盛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日红在两会期间就医疗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发展,道出了她的想法。

张日红说,发展医疗旅游产业能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模式,以及稳定和扩大就业。此外,它还能带动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医疗旅游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广受青睐,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日本、韩国、瑞士等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想取得快速发展,需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张日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医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旅游行业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明确医疗旅游行业的独立产业地位,集中建设若干国家级医疗旅游示范园区,引领带动行业发展。

李彦宏:“人工智能”将助制造业打开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今年的三个提案都是关于“人工智能”。李彦宏认为,国家的实体经济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李彦宏表示,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有7亿多的网民,以后网民增长的速度不会有那么快了,过去大家看到的互联网公司有这么快的业绩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口红利,但是未来人口红利没有了,国家发展转型升级要将来是要靠“人工智能”。李彦宏指出,人工智能革命的的确确会影响到社会、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后,他以“物联网”为例,阐述“人工智能”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在2016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峰会上,李彦宏以“互联网的下一幕”为题发表的演讲中就谈到了“人工智能”对相关行业的影响。李彦宏认为,受“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的制造业。

李彦宏说,五、六年前“物联网”的概念没有火起来,一直到今天,物联网也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当“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物联网就会变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它会彻底地改变我们的制造业。在他看来,将来所有的制造业都属于“人工智能”产业,或者说“物联网”产业。除了制造业以外,李彦宏对汽车工业与娱乐产业也很有信心,以产业带动市场想必劳动力市场将迎来又一次“春天”。

当制造业的市场被打开,高素质人才进入行业队伍,在操作“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满足了就业需求,未来的制造业在“人工智能”的引领下将呈现大好势头,制造业在国内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当它转型升级,相应的劳动人才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技术,在完成实际工作的同时提升创新思想,提高创造力。

这次,两会期间李彦宏又重申了“人工智能”对“物流网”的影响,可见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无可限量,劳动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

小结:

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上较为乐观:一方面,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企业结构不断优化,最终促成良好的经济运转模式的形成。以经济带动就业,国家为就业民众创造优质的就业环境,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护职工的权益和利益。另一方面,响应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人民群众充分利用自身的智慧与劳动力主动创造就业机会,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升华。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为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职业教育与医疗旅游业的发展也是近年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有幸见证它们的良性变化。精准就业在无形中调整了劳动力市场,让企业在“添新兵”的同时优化了职工圈子的架构。

新兴行业不断涌入市场,必然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静候合适的人才。无论是医疗旅游业还是其他贴近民生的行业,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其社会根基十分厚实,可成为大众的就业选择之一。中国或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更多与之匹配的岗位将陆续产生,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当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养,为国家的创新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做足准备。

猜你喜欢
李彦宏李克强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李彦宏的调侃
李彦宏的AI观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