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修德 以剑炼心

2017-06-01 01:25陈冬昀
就业与保障 2017年7期
关键词:练习者福州竞技

陈冬昀

以道修德 以剑炼心

陈冬昀

引言:剑道是一项传统的竞技性器械武术,“剑道”一词来源于《吴越春秋》。它于隋唐时期流传到日本,经过长年战争岁月的不断演变,在江户时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样式,制作了剑道护具与竹剑的基本形制,确立了日后体育剑道的雏形。现代剑道、又称体育剑道,是近代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改造过的武术、体育类竞技。有这么一个人,他学习剑道竟然是从动画片中得到启发,从而开拓出一份事业。

身穿深蓝色的剑道服,手持一米多长竹剑,大喝一声向前迈步挥剑,脚踏在光滑木地板上发出“咚”的声响……这是福州剑道馆里的几名学员正在练习剑道的基本功。这项运动或许听起来还有些陌生,但是在福州有一群剑道爱好者,他们长期坚持剑道的练习,其中的一位甚至有着十年功底,也正是他将剑道带入了福州,他是福州剑道馆的馆长李向荣。

结缘剑道辗转求学

初见李向荣,他戴着一副眼镜,十分斯文,给人以温和之感,不像是会拿着长剑与人对打的人。可一旦换上剑道的装备站到场上,李向荣的气场瞬间发生了变化。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么契机使他与剑道结缘?

李向荣告诉记者,他认识剑道是从一部动画片开始的。

李向荣是1980年出生的北京人,他的童年时代,正是中日交流频繁的时期,大量的日本电影和电视剧引进中国,但也只是在一些武士片里能看到剑道。真正让李向荣认识剑道是在上世纪90年代,卫视中文台(今凤凰卫视)播出了一部动画片《剑击小精灵》,故事是讲述在被号称为森林之都的巖手县盛岗,父母都是剑道高手的主人公六三四,背负着父母期望,希望成为一流的剑道家,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努力的故事。李向荣从中系统地了解了剑道这项运动,从而萌生练习剑道的想法。

只是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学习剑道的地方,李向荣只能作罢。但从那时起,剑道就像一颗种子,深深扎入少年李向荣的心里。很久之后,青年李向荣赴法国留学,发现法国也有人也练习剑道,但因文化交流不顺,中间横跨着日本文化和法国文化,使得学习变得困难,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经济上,那时的李向荣无法负担一学期600欧元的练习费用,所以没能在法国学习剑道,但他热爱剑道的心,不减反增。一直到回国以后,李向荣欣喜地发现北京也开了几家剑道馆,他终于得偿所愿,开始在北京学习剑道。2006年,李向荣因为工作原因来到福州,也将剑道带来了福州。

修行剑道开馆福州

福建剑道最早是由李向荣带来的,起初根本没有人知道这项运动,大家只是对跆拳道、空手道略有耳闻。2000年以后,现代竞技概念的运动开始普及,但是拳击、散打等,自身的局限性大,受伤几率较高,跆拳道对人的防护相对较好,受伤率相比剑道还是高一点。

“你能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修习剑道,甚至和年轻人在台上竞技,剑道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李向荣说,如今的剑道是不断改良后的运动,它本质上属于武道,又与武术不同:“术”讲究方式,有目的性,追求胜利;“道”讲究精神境界和武德对个体的修养,以及人格的养成。正因武道、武德的存在,剑道无法进入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的规则和竞技项目尚不完整,受到武道、武德的制约,偷奸耍滑或技术性犯规是绝对不允许的,在战胜对手的同时还要保护对手。

李向荣说,武道的存在,使人身体健康,压力适时释放。长期修炼,可增强自身的决断力、感受力,并具备更好的控制力。现在在剑道馆练习剑道的大多属于高素质人群,大学生、白领,甚至不乏身价过亿的老板、高管。“现代人压力大,通过剑道调养心性,释放压力,也是一种对健康的追求。”

练习剑道不仅锻炼身体,释放压力,也是一种人格的培养。剑道的练习者要始终保持着尊敬的心,不仅是对老师、对同伴、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要尊重,对练习的场地、竹剑、护具等物品也要尊重。剑道是“始于礼,终于礼”,并非以简单的仪式为目的。这种“礼”的培养也是现代社会有所缺失的一块,正因如此,才会有人坚持推广并对此抱以热切的期盼。

谈及早期的剑道学习,李向荣将自己喻为一个“飞人”,他在工作之余飞去北京、广州的剑道馆学习,往返福州十分频繁,久而久之便有了亲自推广剑道的想法。李向荣通过网络聚集了一批剑道爱好者,组建成小团体一起练习剑道,因为没有老师,李向荣只能自己边学习边教授一些基本功。“刚开始教剑道的时候我只有‘初段’的程度,当时国内练剑道的人特别少,‘初段’就如同‘高段’一样难得。而现在的剑道馆,大家的能力普遍提升,我也需不断为自己‘充电’,才有资格教导学员。”

后来,李向荣跟随来自台湾开南剑友会的郑立山老师学习,成立了“福州开南剑道馆”。郑老师在技术和人脉上都给予支持,福州的剑道开始有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后来由于台湾的剑道体系与国际体系的不同,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剑道馆和学员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改名“福州剑道馆”,并入国际剑道联盟的体系。在这之后剑道馆有了更多在国内比赛和交流的机会,逐步稳定地发展起来。

过去练习剑道,最困难的就是场地问题,经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场地,李向荣几乎跑遍了整个福州,场地的负责人要么是嫌吵,要么是不了解剑道,不愿意借出场地,李向荣发现没有稳定的练习场地是不行的。于是,他统计了当时学员的人数,包括自己有十六人,算了下成本,以不赔钱的标准将剑道馆经营起来。后来,练习者基本维持在二十人左右,第一批学员只剩一人还在练习剑道,中间也断过几年,学员流失率较高,能坚持的人还是较少。

现在,剑道馆内的师资阵容强大:有来自长崎的剑道顾问、居合道师范原贺寿昭、剑道师范渡边孝士郎、客座师范肖潇、哈鹏,他们都是段位较高的剑道修习者,也为李向荣提供技术指导,将经验融进自己的教学当中。

这十年里,李向荣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并找到了合适的方式将新技术快速地教给学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十年对剑道而言只是一个开始,剑道是一辈子的修行,应当清楚自身的短板,而后加以改进。”

展望未来不改初心

随着剑道技术的不断成熟,剑道爱好者的交流逐渐增多,因为剑道,李向荣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剑道精英,每次参加比赛,都是李向荣同剑道爱好者交流的好机会。李向荣还代表福建省和友好城市长崎做过剑道方面的交流,这是二十年来的第一次。交流,为剑道的发展带来了生机。

为了更好地将剑道在年轻人中推广,近几年,李向荣在福建的几所高校社团教学。“看到新人练剑,我肯定能从他们身上找到需要改进的点,教学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基本功的修正,剑道最重要的就是基本功,竞技则需要大量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后来成为了剑道馆团队的成员,在国内的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也让李向荣感到骄傲。

现在,福州剑道馆已经正式商业运作了,李向荣笑言,“无心插柳柳成荫”。李向荣最需要的是一个团队,他要从现有的学员中选出好的教练员,充实教练员队伍。

“好的竞技体系很重要,出去打比赛很长见识,虽然比赛拿名次不是剑道最主要的追求,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大家能学到新的东西,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的剑道一直在进步,当下,全国有五万以上登记在案的剑道练习者,一万余人有段位,世界排名已居于前十了。”讲到这里,李向荣十分自豪,当最后被问到是否将推广剑道当成自己的责任时,李向荣毫不犹豫地回答:“是!”

“以道修德,以剑炼心”,这是剑道练习者的初心,也是他们的坚持。曾经种在心里的剑道“种子”已经茁壮地成长起来,李向荣还想要将这些“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播种”。

猜你喜欢
练习者福州竞技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竞技精神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健美操训练中舞蹈意识的培养方法探析①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