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梦想是青年奋斗的指南针

2017-06-01 16:55邓海建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指南针青年人强国

邓海建

这一生,这一程——风往哪儿吹、路往哪儿走?

千百年来,这都是充满哲思的辩题。尼采将之形而上,化为《人活着究竟为什么》的思辨智慧;罗素将之形而下,释为“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那么亲爱的,在你鲜衣怒马的年纪,在你仗剑天涯的青春,你为什么而活、你往哪儿走?

总有梦想,激励我们策马奔腾;总有愿景,照亮我们辽阔人生。柴米油盐,是炊烟袅袅的“小确幸”;政经民生,是万家灯火的大图腾。《礼记·大学》有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往今来,在青年人的人生履历上,哪怕从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开始,心中也总要怀有家国天下之梦。

这梦,绵延千年,承续万载。

在不同历史时期,这梦有着不同的ID与昵称。在2016年的中国,在引力波时代,人们叫她“中国梦”。不是有名才有梦,而是有梦才得名。“中国梦”并不新鲜,在与全球共建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她又会成为“世界梦”。有人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这话如果再翻译出“青年版”,就是“青年有多高理想,国家就有多大梦想”。

青年梦,就是中国梦;强国梦,就是青年梦。《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多世纪前,梁启超先生也在著名的《少年中國说》里,通俗晓畅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从周秦伟业到两汉文明,从大唐盛世到宋季富土,从元明兴旺到康乾胜景……繁盛如斯,生息于斯。民族的强大,是人民免于羸弱、免于恐惧、免于欺凌的基础。今日中国青年的血性,自不在于“精致利己主义”,而在于把国家之梦、强国之梦,根植于青春日常:譬如对“中国制造”的思考,譬如对创业创新的激情,譬如对环境生态的呵护,譬如对民生冷暖的鼓与呼。

每个人都有选择梦想的自由。诗人“以梦为马”,贪官“大梦方醒”,思乡“魂牵梦萦”,热爱“春梦无痕”……只是,梦想更多时候是希望,是方向。若没有一百多年来,众多科学家对引力波的梦想,2016年春节,它就不会刷爆科学家们的“朋友圈”;若没有相当深厚的技术积累与沉淀,2016年春晚,540个Alpha 1S机器人就不可能在孙楠的身后“嗨翻全场”。青年人的梦想,比孩童踏实,比老人活跃,更容易兑现为现实。因此,当我们身边的90后、95后撑起一片晴好岁月时,谁人不感叹“世界属于有梦想的年轻人”?

青年之梦,当有强国之心。心有千秋,梦才会激越。“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平实的话语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这个概念,虽然抽象,却又具象地落实在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梦想不会从天而降。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提出“48字”职责与使命,其中的八个字,便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青年人的强国梦,需要旗帜鲜明地引领,需要理直气壮地导引。唯其如此,强国梦想,才能成为青年奋斗的指南针。

点滴之力,久久为功。让强国梦的种子在明亮而沸腾的青春里生根发芽,既非朝夕之力,更无法越俎代庖。要是弄成类似眼下“8岁女孩被逼学琴”,结果“质问妈妈你的梦想为啥要我实现”,这就本末倒置、事倍功半了。真诚地告诉青年人,强国梦之于中国、之于家庭、之于自我的现实意义,即使在屡战屡败后,也会用网络流行语安慰自己——“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宏大的强国之梦,化为琐碎的希望、具体的路线、微观的温暖,也许更能打动人心,更能感召年轻人。

对于团媒来说,要团结青年跟党走;对于大众媒体而言,亦要引领青年构建强国之梦。当中国青年将强国之梦内化为牢靠的信仰,视作人生的指南针时,那么,开局也好,收官也罢,中国山河之上,才是真正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选自“中国青年网”2016年2月24日,有删改)

本文语气激昂,振奋人心,指出了青年应该拥有强国梦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1.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怀有怎样的梦想。

2.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你认为应该如何将梦想付诸实践,实现自己的价值。

猜你喜欢
指南针青年人强国
让更多青年人与博物馆实现“双向奔赴”
失灵的指南针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观展指南针
强国有我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指南针的由来